“互联网+”时代小学家校共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04邱琳娜
邱琳娜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互联网+”时代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水平的提高。家校共育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非常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发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小学家校共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人们关注。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在之前的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与家长是严重脱离的,其根本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管理成效。“互联网+”时代小学家校共育实质上是有效借助互联网,把学校与家庭两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现代化、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如:微信、学校官网等,一起研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家校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交流。
一、构建公共交流平台
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在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相对学生人数来说,教师人数毕竟较少,他们根本无法全方位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此,怎能取得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对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就可以有效借助网络技术,积极构建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精心打造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家校共育,這样才能增强家长的主动参与度,切实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可以构建多样化的班级信息交流平台,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目的是使家长真正活跃起来,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局外人,而是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并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同时在此平台中,教师也可以把自身对班级事务的安排等一系列内容发送给家长看,长此以往,家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就会越来越频繁。
二、推进管理信息交互
时代一直在进步,科技一直在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其为家校共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老师来说,他们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课下表现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环节,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如:针对家长而言,其需要深入观察、细致了解,具体是孩子在家庭中的日常表现、近段时间内的情绪变化(心理变化),在综合了解后,一定要把这些情况及时传达给老师,老师呢,切忌放任不管,而是应认真对待、综合分析、科学建档,如可以制作一个学生个人数据表格,也可以建立一个学生个人信息档案,如此,才能有效分析、针对性解决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出家校共育教育资源的优势。
三、组建家长委员会网络交流群
学校应高度重视家长委员会,尤其要充分发挥其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榜样、引领作用,说白了就是有效发挥出带头作用,让它更好地影响、感染其他家长。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两者之间开展的活动都比较传统,并且也毫无新意,对此,积极创新活动组织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小学家校共育教育管理模式时,我们可以把线下活动与网络交流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严格依据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一系列活动,如:家庭教育论坛、主题交流等等,让家庭委员会不再流于形式,不再是个摆设,而是切实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显著优势,教师呢,应有效发挥出班级家委会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优势,看看该群体的显著特征是什么,看看该群体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让班级家委会有这个意识(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的意识),树立家庭新型的教育理念,共同探讨科学有效地家庭教育方法,从而真正实现班级全体家长的共同进步。
四、建立一体化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说白了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在“互联网+”时代下,有效借助网络技术可以构建出比较系统的信息交流平台,构建一个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众所周知,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教育管理学生。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构建网络交流平台时,必须把学生、家长、教师都纳入进来,让学生打开心门,真正敞开心扉,与老师、家长心贴心地交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有效借助家校共育模式搭建好学校与家庭两者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更好地交流互动,这其实就是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下,才能切实增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小孩子启蒙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校和家长都千万不能大意。在“互联网+”时代下,家校共育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加强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同时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