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让小学语文教学绽放光彩
2019-11-04张琴
张琴
摘 要:微课是针对传统课堂而言的视频教学资源,具有资源多样化、操作简单、灵活性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有着非常大的价值。本文对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动不喜静,喜欢新奇的事物,但是在课堂学习中有效的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有效的时间内,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接受知识,这就很大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开展策略
1.教师革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需要教师革新教学观念,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带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而且需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转变,不管使用哪种教学方式都是在走老的道路,微课的使用是将重点凝缩,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互动交流,提出疑问,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所以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给予重视。微课的主要方式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将成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教师需要进行培训或者自学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在课前制作出短小精悍的微课,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制作精彩课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微课就需要制作出学生感兴趣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到课件后被吸引,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和社会的流行因素,将教学内容完美的融入到课件当中,而且要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切勿像板书一样,将黑板移到了屏幕上,那样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反而降低了微课的作用。
3.引导重点构建情景,降低学生學习难度。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微课的使用要构建情景,引导学生获得课文中的重点内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学生获得了基础的字、词、句的知识后,更多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能够阅读理解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表达情感所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因此,将微课导入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当中,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进行观看,尽快的找到文章的重点内容,理解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4.提高微课的社会交往能力。从技术层面的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应该优化技术,提高微课的功能。针对现状,我们可以研制更为便利的软件,从而降低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给广大教师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优化微课内容而不是使用软件。我们需要设计更为简便的技术,只需要根据提示一步一步操作即可,使教师可以像上一节传统课程那样轻松制作微课。其次,需要完善移动终端软件,方便学生学习。微课设计的最终目的还在于服务广大小学学生,而小学生平时课业比较多,上网时间比较少,但是手机拥有率比较高,所以需要完善相应的移动终端软件,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手机观看相应的微课。最后,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记录学生的学习进程。目前美国可汗学院在评价体系方面已经比较完善,我国微课设计可以参考。笔者认为可以开发题库、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开发动机系统等,保证微课有足够的题目和知识点解析,也能够有详实的数据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激发学习动机。
二、用于课堂教学
1.情境激趣。对于人文内涵丰富的语文学科,情感、审美的熏陶感染,不是老师只言片语能讲解出来的,必须配合情景化教学。我充分利用微课新颖、独特、丰富的教学资源,营造入情入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感知与体会,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由于学生从文字中很难体验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我在网络上找到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制作了和课文潮来时的文字描写相吻合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观看,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湖的壮观景象,对课文的描述有了直观的感觉,对大自然魅力的敬畏之情也油然而生。
2.聚焦课文重点。巧妙地利用短小精炼,形象直观,主题突出,重难点一目了然的微课,解决课文重难点,可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关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知识点,我发现很多孩子混淆不清的时候,于是我制作了《巧妙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微课,让孩子们在微课中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拟人句的三个特点,最后进行进阶练习。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
三、融合过程中需重视的问题
1.提示性信息。过量的文字符号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微课多半以演示与授课为主,但有些十分重要或晦涩难懂的内容还是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教育提示。以一年级下册《古对今》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对偶的词汇使用方框收集在一起,并使用箭头明确标注哪一种词性,学生能轻松的总结出对联的特点,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2.把握时机提问,发挥字幕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必须要注重微课教育的交互性。在制作微课视频过程中,要巧设多个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在解答问题后再观看视频,对比答案。此外,对语文教材中的概念、学习方法等内容,教师需要巧用字幕进行强调。依旧以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对联的特征采取“放大突出”的处理手法,将对联逐一展现在屏幕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陈素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53-54.
[2]刘延峰.浅谈微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