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11-04刘敏
刘敏
摘 要: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教师以及学生访谈发现,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阅读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忽视教学重点的深度挖掘、学生阅读量太少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重视课学生外阅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小学低年级段进行了初步的字词训练和阅读积累,到中、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应不再局限于识字写字,而应放在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重难点的把握、关键词句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所必须关注的重点。通过文本中关键句段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喜爱阅读、学会阅读,引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思考与体验,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在教师没有正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下,仍然存在在阅读教学中过度注重通过机械训练来提高语文成绩,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阅读教学费时费力而效率不高的局面。因此,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学会阅读、喜爱阅读、具备较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人,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教师以及学生访谈发现,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阅读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的第一步,起着指导教学流程、检测教学效果的作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三维目标,也是教师在设置阅读教学目标时需要体现的三个方面。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定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科学的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而使阅读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类问题:第一,盲目照抄教参,内容随意。第二,教学目标笼统抽象,过于空、大。教学目标设置的抽象笼统,缺少针对性是许多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三,教学目标主体混淆,表述缺乏规范。阅读教学目标的设置其主体在于学生,目标规定着学生学习的结果。第四,教学目标片面,机械理解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所构成的三维目标,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融为一体的,同样一种能力的培养在三维目标中应该有不同的体现。但有些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往往把三维目标割裂开来,目标之间只有相对独立而缺乏联系和统一。并且有些教师在三维目标中,片面注重知识与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目标的达成,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
2.忽视教学重点的深度挖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些教师为了践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理念,想要在阅读课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内容、设置更多的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片面追求阅读教学的广度与范围,忽视教学重点的深度挖掘与讲解,会导致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教学重点相脱节,学生难以牢固的掌握重点知识。其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并非简单的扩充教学内容,而是在一节课中教师整合各种资源,既体现教材的广度又能挖掘教材的深度,充分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恰恰是许多阅读教学课堂中没有做到的。
3.学生阅读量太少。小学生接触的文章大多是课本上、练习册和试卷上的短文,很少接触其他文章。这就导致学生们的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而且课本上所能涵盖的文章类型较少,所以,不仅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也不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排斥心理,会更加不愿意抽时间去积累阅读经验。
4.教师的评价太宽泛。《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在强调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因此很多教师就将自己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只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不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教师都会笼统地说“好”或“很好”,没有给予学生公正、合理和有针对性的具体评价,导致学生认为自己怎么说都无所谓,只要说就可以,而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怎么能够提高。
二、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建议。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任务的参考,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环节往往仅仅围绕着“教学目标”有序的展开。教学目标包括年级教学目标、整本书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经的学习水平,同时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置恰当的阅读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最佳的阅读状态。因此,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设计教学,保证教学计划的有序进行,同时也可以挖掘学生的阅读潜力。
2.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教師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课堂的阅读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阅读教学中的主要对话就是师生与生生的对话,教师要清楚课堂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将课堂变成一个平等的对话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发现文本的意义。
3.重视课学生外阅读质量。教育改革的根本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应该教会的是能力,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几乎只有课本,从课堂上得到的课外知识较少。要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知识的积累,就必须重视课外阅读。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应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