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2019-11-04徐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校特色课程基地

【关键词】生本;学校特色;课程基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7-0061-02

【作者简介】徐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23)校长、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学语文十佳教改新星。

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中小学校长介绍创办特色学校的经验:有的学校2000多名学生,全部学习太极拳,领导一来视察工作,全校学生便在操场上打起了太极拳,于是“体育特色学校”的牌子便挂在了校门口;有的校长瞄上国学,全校学生便人人学习国学经典,类似的还有什么围棋特色学校、竖笛特色学校、啦啦操特色学校等等。对于这些学校的做法,我的内心感到疑惑和不安。

学生视角,方乃教育本源

上级行政部门提出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提倡“一校一品”。于是,校长们就绞尽脑汁打造自己的一校一品,有的市县有200多所中小学,就要有200多个“一品”。可问题是我们打造的所谓“一品”到底是基于什么理念下的“一品”?这个“一品”到底是不是来源于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全校学生怎么可能有着同一种爱好和兴趣呢?那么,我们煞费苦心打造“一品”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个性成长还是为了博得领导的一时称赞呢?应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教育的资源,都应该从教育学生的视角去设计,例如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李正村校长把学校大门的设计权都交给了学生,该校校园到处都是学生的作品,没有一句大而空的标语口号……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教育的基本问题,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人们,到现在仍然弄不清楚,或者几乎没有静下心来想一想。

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说:“学生和学校,到底谁的特色更重要?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的大问题。在梳理我们的教育思路时,是为了学生办好学校,还是为了学校而教好学生,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尽管我们十分理解目前一些教育管理者和学校管理者出于许多考虑,急于办好一方教育和迫切办好一所学校的渴望,但我们仍然不能无视把学生当作教育政绩的工具所带来的巨大危害。”[1]创办特色学校本身并没有错,重要的是应该以此为每一名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帮助、搭建舞台。在这样的学校里,如果有越来越多的适合不同个性的学生的课程,有不同成长需求的学生鸟飞鱼跃的空间,我们才可以认可这些学校特色的成功。反之,由于我们创办特色学校的考虑,把不同个性的学生和有着不同成长需求的学生赶到同一条大道上,这样的特色学校实在是名不副实,不创也罢。

课程基地,应是学生地盘

江苏最近几年课程基地建设搞得风生水起。高中叫课程基地,初中叫薄弱工程,小学叫特色文化。由于此项工作是江苏省教育厅顶层设计,加之领导重视又有经费扶持,很多学校积极申报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我们连云港市的课程基地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现场答辩精彩纷呈,中期评估优秀也是榜上有名。根据文件要求,课程基地建设要有物化的平台,这样省厅的经费扶持才“用在刀刃上”。笔者前些年在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具体负责学校课程基地建设的业务指导工作,发现一些学校课程基地建设追求“高大上”,现场参观足以让人震撼,可是当笔者问一些校长这些设施每周对学生开放几次,这些硬件投入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什么新变化时,校长们往往一脸茫然,不置可否。行文至此,笔者要问一问,我们辛辛苦苦建设的课程基地到底是“谁”的地盘?是真的为了让学生去动手体验科学,发现科学?还是专门用来开现场会而供领导和同仁参观作秀的?

那么,课程基地到底是“谁”的地盘?当然是学生的地盘。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原处长马斌指出: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课程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二是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三是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四是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五是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六是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我们连云港市海州区大庆路小学的数字课程基地——“数字农植园”就很好地践行了课程基地的建设内容。该“数字农植园”只有8平方米的水域、8畦2 ~ 3平方米的土地和8平方米微型养殖暖棚,可是学校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了解了数字农植园设备的基础上学生开始了阳光种植,播种下了第一粒种子。从那天起,学生每天浇水、认真记录每一个数值。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迎来了数字农植园的第一颗果实——草莓!那天正值该校开运动会,这颗意义非凡的草莓作为大奖被奖励给运动会上第一个夺得冠军的同学!

笔者所在的连云港市海宁中学建设的公民教育课程基地,也是创设了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我们的法制系列活动、礼仪系列教育、主题系列班会等均在基地进行。比如,去年我校团委组织的纪念“一二·九”演讲比赛就在公民教育基地举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科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2]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或许会给我们启示。<\\ysc02\工作盘 (D)\邱\江苏教育\中学\06\KT1.TIF>

【参考文献】

[1]李希貴.面向个体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14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71

猜你喜欢

学校特色课程基地
学校的社会水平与改进模型
博古通今集精粹 传扬文化开新境
开展校园育人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浅谈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教师差异化管理
基于办学理念的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探讨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让书香飘满校园 让墨宝点亮人生
建设特色课程 展现人文情怀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推进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