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先决体育认知运动情感对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
2019-11-04李宝成李靖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
□ 李宝成 李靖(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49)
1、研究目的
大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体育锻炼习惯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重要时期,高校体育教育采取什么方式才能适应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社会长远的需求,使大学生不管社会条件如何变化都能做出持续参与运动的决策,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提高课堂抬头率,培养优良的运动素养,是目前我国高校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决策者与管理者提供参考意见。
2、分析与探讨
2.1、运动动机与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自我决策
(1)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需要。
体育运动的认知是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要求和理解的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从大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大学生对某些运动的好奇心诱使他产生对其进行认识、了解、探究和亲身体验的需要。
(2)大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自我提高需要。
自我提高需要是大学生以自己对体育运动的胜任能力而希望在同伴中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自我提高派生出来的。自我提高需要将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必要途径,大学生通过自身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提高在体育活动中获取成功感,进而赢得别的人的认同和尊重。这种需要促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技能、技术。
(3)大学生与体育本身无关的附属需要。
这种需要是指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获取别人的认可和赞许尽可能圆满完成教师、同学等交给其的任务的需要,这种认可和赞许也可能来自家长等其它社会因素。随着年龄、知识、技能的日益扩展和全面,与体育本身无关的附属需要逐渐减弱,对体育运动的认知需要和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自我提高的需要逐渐提高。
(4)大学生积极的运动动机激发和形成是一个从“顺应”到逐步引导、发展的过程。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期待与大学生自身的“运动价值观”不相一致,那么课内“强制”形成的运动动机,就不一定能在课余、校外以及终身得到延续。因此,大学生积极的运动动机激发和形成是一个从“顺应”到逐步引导、发展的过程。
(5)运动动机与大学生参与运动的自我决策。
大学生的运动动机与其参与运动自我决策密切相关。在心理学上又把动机定义为连续统一体。如图1所示,其中,越接近连续统一体左侧的地方(无动机),动机的自我决策性就越小,越靠近右侧(内部动机),动机的自我决策性就越大。在连续统一体中间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形式的外部动机。有些类型的外部动机和更多的自我决策联系一起,而其它的则与较少的自我决策联系。
图1 自我决策连续统一体与不同类型的动机
最少自我决策性的动机是根本没有动机,即无动机。无动机是指那些既没有内部动机基础也没有外部动机基础的行为,无动机的个体通常甚至不会对参与的运动感到厌烦。内部动机是来自内部的动机,它是体现最高层次的自我决策或作用的这类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个体参与他们感兴趣的运动,他们随意自由地参加活动,具有完全的意志力和个人控制感。内部动机的三个方面或表现面向知识、成就和体验刺激。面向知识的内部动机反映了大学生学习完成任务的技能和新方法的渴望;面向成就的内部动机反映了大学生掌握一种特殊技能的需要,以及通过掌握该技能刺激到个人目标所带来乐趣的渴望;面向体验刺激的内部动机,反映了大学生体验了来自特定任务的特殊躯体感觉。外部动机是指来自外部原因的动机,外部动机以多种形式出现,较为普遍的例子包括奖励、纪念品、金钱、赞扬、社会认可和惧怕惩罚。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并不像人们曾经以为的那样是二分概念。有多种程度的外部动机存在于自我决策连续统一体上,越靠近右侧,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在自我决策这一方面就越类似。外部调节的动机是具有最小自我决策性的外部动机形式。如果一种行为只是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我们就把它称为外部调节。
最后三类外部动机(内部的、认同的、整合的)一起,代表了内化的不同层次。内化是当人们获得与他人有意义的关系时所产生整合的自然结果。在内化过程中,奖励和其他形式的外部动机就不那么外在,而更加内在。内化的过程包括同化,当人们接受外部动机,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时,外部动机就被同化了。
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把外部动机确认为自己的动机的过程,称之为认同调节。当大学生参与一项活动,并不因他认为这项活动特别有趣,而是把这项活动看作获得自己兴趣目标的工具时,就是在进行认同调节。调节的最内化形式称为整合调节。当调节机制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时,它们就变得具有个人价值了,并且能够自由完成。在整合这一层次,以前认为是外部控制的行为被完全同化,受到内部控制。从自我决策这一角度来看,完全整合的外部动机很难同内部动机区别开来。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外部动机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内化为其内部动机从而强化大学生自我决策参与体育运动。高层次的内部动机和内化了的外部动机造成积极影响、积极行为结果和更高水平的先决认知,由于自我决策而参与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体验较多的是积极影响,如具有更强的毅力和持续性,消极影响较少。
以上分析可知面向知识、成就和体验刺激的内部动机是大学生参与运动自我决策的核心动机。其中,成就动机是人从事实践活动的核心性动机,它是个体积极地、主动地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和或者有价值的任务,并为求达到完善程度的内在动力。在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对体育运动的认知需要是激发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组成部分。
2.2、大学生先决体育认知和先决运动情感对参与运动项目个性倾向性的影响
(1)对体育的先决认知是大学生对运动项目个性倾向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点。
在一定的学习阶段后,大学生具备了先决认知行为,对某些运动项目有了个体能力倾向。先决认知行为是个体能力倾向的支撑点,它的形成受大学生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等的影响。运动文化对大学生的运动项目个性倾向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对于学习者来说先决认知行为总是在不断积累的。如大学生对某运动项目不具备先决认知行为条件,可以通过提供先行组织者,使大学生具有对某运动项目的先决认知条件。
(2)对运动的先决情感是大学生对运动项目个性倾向性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大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本身持有的情意、态度、兴趣、信心等先决情感而对运动项目产生倾向。先决认知行为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先决情感在学习中也起重要作用而且会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些带着兴趣、热情去学习的大学生,其学习效果比那些无兴趣的大学生效果更好;同时,运动情感的发展和持续与运动学习内容的可延续性关系极为密切,体育教学内容与课外、校外大学生倾向性运动内容的相关程度是影响运动情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3)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个性倾向性又受大学生的运动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较早,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受生理因素的影响,构成了个性结构中的比较稳定的成分。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大学生对运动的个性倾向性和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个性倾向性。
所以,高校要构建体育教学模式必须把大学生先决体充认知和先决运动情感作为核心因素予以高度重视,只有了解不同运动动机与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自我决策关系,尊重和重视大学生对运动的先决认知行为和先决情感才能使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在课外得以延续,甚至让学生受益于终身体育。
2.3、大学生参与运动的决策过程对他持续参与运动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参与不仅仅是外在影响的结果,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人们的决定也在改变,而且当一个人继续参与运动时,今天参加的理由可能不同于明天或后天的理由。一旦没有理由了,他或她的运动参与就可能不再继续或改变。参与不参与体育运动是在多种因素结合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1)他们对参与运动与他们生活中的其他兴趣和目标相联系的看法;(2)提高和展现能获得他人认可及尊重的能力的渴望;(3)参与运动的社会支持和获得参与所需的资源(时间、交通工具、设备、金钱)的途径;(4)对过去运动的回忆;(5)他们头脑中运动的总体的文化形象和信息。其中体育的先决认知和运动的先决情感是大学生参与运动的决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2.4、大学生先决体育认知、运动情感对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分析
(1)大学生先决体育认知、运动情感的形成。
在知觉和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会形成对参与体育的态度。态度是对于特定物体的习得的想法、感觉和行为,个人经历、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态度的形成。态度的形成是全面的体育运动参与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它们最终指导决策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态度形成模型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是在体育认知、运动情感和对体育的行动三个成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态度的认知成分支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信念,这种信念可能是对某项体育运动知识的陈述,也可能是某人对此体育运动的看法。态度的情感成分是以对初始刺激的感觉或情绪反应为基础的,当对某项体育运动已形成一个态度后再对参与体育活动进行决策,就有了体育运动的先决认知和先决情感。此过程连续不断且互为先决条件。
(2)大学生的先决体育认知、运动情感对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21世纪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个性及广泛的适应性,作为体育教育的核心体育教学,它的教学理论必须与之相对应。其中必须首先确立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主体地位,在大学生对体育的先决认知和先决情感的基础上构建体育教学模式中反映此教育理念。大学生的先决体育认知、运动情感是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
图3 体育教学模式模型
如图3所示,构建体育教学模式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实现要靠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由体育设施装备、学生、教师等因素决定。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体现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表现出学生对体育的先决认知、运动情感的差异性。只有大学生的先决体育认知、运动情感的核心地位在构建体育教学模式中完全体现,从学生的运动需要和成就动机出发,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才能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型,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
3、小结
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体现终身体育思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决策过程是其是否持续进行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研究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决策过程在构建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是把终身体育思想落到实处。先决体育认知和先决运动情感是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决策过程的核心因素。在构建体育教学模式中,把大学生的先决体育认知和先决运动情感作为其核心因素体现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并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