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发展研究

2019-11-04崔玉祥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国女篮亚锦赛女篮

□ 崔玉祥(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亚洲女篮锦标赛是亚洲地区最高级别的女篮比赛。经过54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27届,在举办之初和中期,举办年份不定期,近些年,每两年举办一届,为了增强洲际之间的篮球交流,国联篮联进行改制,将大洋洲4个国家并入亚洲。从2017年开始,女篮亚锦赛被改称为女篮亚洲杯。本文通过对亚洲国家女篮成绩进行回顾和梳理,探析其亚洲地区女篮实力情况和其特征,把握亚洲女篮的演变脉络和未来趋势,为我国女篮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亚洲和大洋洲各地区女子篮球实力格局划分

从表1可以看出,亚洲东亚地区国家女篮获得成绩最好,在27届女篮亚锦赛比赛中,总共获得了79枚奖牌,几乎包揽了所有奖牌,该地区是获得奖牌数最多的地区。韩国、日本和中国女篮瓜分了金牌和银牌,其中,韩国获得了12枚金牌和11枚银牌,韩国是女篮亚锦赛历史上获得得金牌数和银牌数最多的国家。日本获得了4枚金牌和7枚银牌,中国获得了11枚金牌和7枚银牌。东亚地区获得了26枚铜牌,日本女篮获得了12枚,其是获得最多铜牌的国家,这充分说明了东亚地区女篮具有很强的统治力。

表1 亚洲和大洋洲各地区女子篮球成绩统计表

东南亚地区只获得1枚奖牌,也是东南亚地区国家在女篮亚锦赛中获得的唯一奖牌。东南亚是获得4-8名次数最多的地区,总共有56次,比南亚、中亚和西亚总和还多,这说明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女篮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南亚、中亚和西亚地区没有获得过奖牌,整体竞技水平偏低。南亚地区共获得4-8名14次。中亚获得了11次4-8名,西亚地区获得了1次4-8名。根据国家篮联改制规则,亚洲和大洋洲首次合并,2017年女篮亚锦赛改名称为女篮亚洲杯,从本届亚洲杯开始,根据女篮竞技水平分成甲组(实力较强)和乙组(实力较弱)两个级别比赛。大洋洲有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甲组比赛,最后取得了第2名和第6名。斐济和美属萨摩亚参加乙组比赛,只获得了第14名和第16名。

2、亚洲杯主要国家女子篮球发展情况

2.1、韩国女篮夺冠次数称霸亚洲

在中国未参加女篮亚锦赛之前,1965-1974年,韩国女篮五进决赛四夺冠军,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统治者。1978-1984年,韩国女篮进入颠峰时期,创造了女篮亚锦赛第一个“四连冠”,进一步奠定了亚洲霸主地位。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韩国女篮成绩不佳,连续四届赛事获得亚军。在1997-1999年,韩国女篮连续两次登顶,之后便进入8年的低潮期。2007年第22届亚洲女篮锦标赛在韩国仁川举办,此次比赛事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券,中国女篮派出二队参加,最后,韩国在决赛中以79:73分击败中国队,事隔8年重返亚洲顶峰,这是韩国第12次获得女篮亚锦赛冠军。北京奥运会之后,韩国女篮新老交替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整体竞技水平下降严重。由于国际篮联改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女篮加入亚洲区,在2017年第一届女篮亚洲杯上,韩国女篮第一次无缘女篮亚锦赛奖牌。韩国女篮竞争水平保持稳定的原因:一是兼收并蓄的技战术打法。不断向欧美篮球强国学习,结合自己的特点,趋长避短,形成自己鲜明的技战术打法;二是顽强拼搏的职业精神。韩国女篮队伍作风顽强,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永远保持着永不放弃的精神。

2.2、中国女篮竞技实力强

新中国成立后,世界政治形势变幻莫测,国内文革动乱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直到1976年,中国队第一次参赛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6战全胜,获得第一个女篮亚锦赛冠军。由于我国整体篮球运动竞技水平较弱,体育运动基础设施和制度不完善,韩国女篮正处于强盛时期,在随后4届亚锦赛中,中国女篮屈居亚军。在1990-1995年,以郑海霞为代表的黄金一代横空出世,中国女篮连夺4次亚锦赛冠军,但随着发郑海霞为代表的黄金一代退役之后,中国女篮在随后两届亚锦赛中只获得了第3名和第4名。经过四年的艰苦训练和人才培养,终于在2001-2005年,中国女篮再次拿下3连冠,正式确立亚洲霸主地位。在总共26届女篮亚锦赛中,中国女篮共参加了21次,夺得11金7银和2铜,共获得了20枚奖牌。随着日本女篮的全面崛起以及澳大利亚女篮的加入,中国女篮若再想登顶亚锦赛之颠,必须调整发展战略方向,完善“体教结合”机制,大力发展WCBA联赛,提高联赛水平,着力提高教练员综合业务素质,改善女子篮球的文化环境等。

2.3、日本竞技水平快速提升

日本女篮是一支亚洲劲旅。在1970年第3届女篮亚锦赛中,日本女篮获得冠军,但由于韩国女篮强势,始终屈居亚洲老二。1976年,中国女篮参赛,尽管日本女篮有着不错的发挥,但始终无法逾越中国和韩国两座大山,一直扮演着亚洲“千年老三”的角色。在共27届女篮亚锦赛中,日本女篮共获得了23块奖牌。近年来,由于日本篮协重视女篮的发展,日本女篮迎来了以中锋渡嘉敷来梦和后卫吉田亚沙美为代表的黄金一代,补强了日本女篮最薄弱的内线一环。在近3届女篮亚锦赛比赛中,日本女篮连夺3连冠。日本女篮兴盛的原因是:一是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日本学校每逢三天以上的长假,日本篮协会将U14、U16与U18这些年龄段的优秀球员进行集训;二是比较完备的人才输送体制。日本高中学校聘请优秀的教练执教,为球员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女子篮球亚锦赛发展特征

3.1、参赛国增多,举办地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中亚和西亚未举办过比赛

1965年第1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参赛队伍仅为5支,尽管只需要提供参赛申请即可参加,但当时开展女子篮球运动的亚洲国家并不多,且受到历史和宗教影响的影响,许多国家女子被禁止参加篮球比赛,这也导致了在女篮亚锦赛初期,参赛球队并不多。第1-22届女篮亚锦赛,参赛队伍数量变化不定,总体上来说,呈上升趋势。第22-26届女篮亚锦赛,参赛队伍数量定为12支。随着国际篮联将大洋洲并入亚洲,2017年,第1届女篮亚洲杯参赛球队为16支,国际篮联赛制若没有特殊变化,参赛球队数量基本会保持在16支。

由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经济水平高,群众基础好,受关注程度较高,所以这三个地区女子篮球运动发展较好,女篮亚锦赛举办地多在这三个地区举办,东亚地区共举办过18届,其中,中国共举办过8届,东南亚地区举办过7届,南亚地区举办过2届,近几年,印度女子篮球运动发展较好,因此,第23届和第27届女篮亚锦赛全部在印度举办。中亚和西亚由于宗教文化的影响,女子篮球运动发展缓慢,受关注度较低,因此,这两个地区至今还没有举办过女篮亚锦赛。

3.2、赛制不断完善

第1-13届女篮亚锦赛,参赛球队通过三种方式决出冠军:一是单循环比赛;二是双循环比赛;三是小组前两名出线,之后进行交叉淘汰赛产生冠军或进行单循环产生冠军。从第14届女篮亚锦赛开始,赛制趋于规范。亚洲篮联根据亚洲各个国家女子篮球的实力分成两个小组,即甲组(实力较强)和乙组(实力较弱)。甲组分成两个小组,小组前两名进入决赛阶段,两个小组第一决出冠军。乙组进行单循环比赛,决出名次。第16届女篮亚锦赛,赛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亚洲篮联根据亚洲各个国家女子篮球的实力分成两个小组,即甲组和乙组。甲组分成两个小组,小组前两名进入淘汰赛,然后交叉淘汰,最后决出冠军。乙组分成两个小组,各小组第1名、第2名、第3名和第4名,进行比赛,胜者排名靠前。从第21届女篮亚锦赛开始,赛制再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乙组小组进行单循环比赛,进行排名。然后,甲组排名靠后的两支球队和乙组的前两名,进行交叉比赛,决出下一届女篮亚锦赛甲组席位。第26届女篮亚锦赛,赛制较之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一届亚锦赛四强球队和新进入的球队组成甲组。受到国际篮联改制的影响,第27届女篮亚锦赛(即第1届女篮亚洲杯)赛制更加合理化。上一届亚锦赛四强球队和新进入的球队以及大洋洲女篮锦标赛前两名,直接进入甲组,这加强了高水平参赛球队的交流,避免了强弱战之间无意义的较量。

3.3、篮球风格不断融合

亚洲国家女篮运动员充分把握了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结合自身特点,趋长避短,以顽强的作风和“小、快、灵”技战术打法获得比赛胜利。韩国和日本等女篮更加重视团队的整体配合,投篮命中率高,攻防转换速度快,局部配合能力较强,凭借着刻苦的训练和研究,亚洲各个国家女篮都形成了一套“小、快、灵”的技战术风格。篮球规则的不断变化,技战术打法更加多样化,比赛的节奏加快,“一大四小”或“二大四小”的攻防体系越来越多,使女篮比赛增加了更多的观赏性。2017年第1届亚洲杯,大洋洲国家首次参加,具有强烈欧美风格的澳大利亚球队,在比赛中防守凶狠,球员个人单打能力强,体能出色,身体对抗激烈,团队配合出色,亚洲和欧美篮球风格泾渭分明。随着不断的赛事交流,篮球风格会不断的进行融合和相互借鉴,亚洲女子篮球竞技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中国女篮亚锦赛女篮
中国女篮赛事
第21届CUBA女篮四强攻防能力比较研究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中国女篮进攻能力分析
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四强技术对比分析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女篮失利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为例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篮与世界强队得分能力的对比分析
新疆女篮冲击季后赛
美国女篮大胜西班牙实现奥运会六连冠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
中国女排爆冷输给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