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在眼袋伴泪槽、睑颊沟畸形患者眼袋整形中的应用
2019-11-01何柏慧徐扬阳
何柏慧,姜 南,徐扬阳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河南 郑州,450000)
眼袋指眼睑下垂臃肿且呈出袋状,极大影响面部美观,给人一种衰老的感觉[1]。睑颊沟与泪槽分别指沿眼眶下方外侧半和内侧半出现的弧形沟槽或凹陷,二者的出现亦给人一种衰老或疲惫的感觉[2]。眼袋伴睑颊沟、泪槽畸形属临床眼科一种常见、多发疾患,可通过眼袋整形修复术进行矫正[3]。以往整形眼科医师针对接受眼袋整形修复术的眼袋伴睑颊沟、泪槽畸形患者,多采取如眶隔脂肪切除、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眶隔缩紧等方法治疗,虽可对下睑眶缘及眼袋凹陷畸形的取得一定矫正效果,但整体效果差强人意[4]。近年来,现代眼部整形技术已进入微创、精细时代,不但要满足微创、局部平坦、消除凹陷、解决膨出等要求,且应外表美观、恢复快,还应保持一定弧度,确保眼睑抬得动态自然[5]。因此,治疗方案不能局限于去除眼袋,且应重点矫正睑颊沟、泪槽畸形。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采取下睑皮肤入路方式,可于术中将眼轮匝肌皮瓣游离,且将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在外眦韧带,继而显著提升术后眼部协调性及美观效果[6]。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眼袋伴泪槽、睑颊沟畸形患者187例,目的是分析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在眼袋伴泪槽、睑颊沟畸形患者眼袋整形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批准,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眼袋伴泪槽、睑颊沟畸形患者187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试验组94例,其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5.28±9.17)岁;病程2.8~12.7年,平均病程(7.98±1.47)年。对照组93例,其中男52例,女41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4.53±8.62)岁;病程3.1~13.4年,平均病程(7.41±1.32)年。2组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1)依据患者眼部特征诊断为眼袋伴泪槽、睑颊沟畸形;(2)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晓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眼科疾病患者;(2)肾肝严重病变患者;(3)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精神或认知存在严重障碍患者;(5)依从性差而不愿配合治疗者。
1.3 方 法
1.3.1 对照组采取眶隔脂肪切除术治疗:手术体位为仰卧位,且要求患者目视正上方;采取规格为1:20 的肾上腺素(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554)+2%利多卡因(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7816)实施局部麻醉处理,向下牵拉患者眼睑,使结膜穹窿部充分显露,沿术前设计的切口线剪开皮肤,同时向下分离眼轮匝肌,切开穹窿部,展开眶隔膜,使眶隔脂肪充分显露;切除多余眶隔脂肪,关闭创口。术后1~3 d 采取常规抗生素口服以预防感染。
1.3.2 试验组采取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术治疗:(1)术前设计切口线:手术体位为仰卧位,且要求患者目视正上方;切口线应与眶缘保持水平,且与下睑缘相距约2.5 mm,切口线至外眦联合下约3.5 mm,且与外眦延长线呈35 度角,并向外下方延伸约4.5 mm。(2)手术操作步骤:采取规格为1:20 的肾上腺素(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554)+2%利多卡因(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7816)实施局部麻醉处理,沿术前设计的切口线剪开皮肤,同时向下分离眼轮匝肌,采用眼睑拉钩向下牵拉皮瓣,做眶隔膜横向切口,依据睑颊沟及泪槽凹陷程度预留大小匹配的脂肪瓣,厚度约2.5 mm,切除多余眶隔脂肪;在眶下方6~8 mm 位置进针,采取5-0尼龙线穿入,在进针点旁约3.5 mm 处分离隧道,且穿出皮肤;释放眶隔脂肪,并在眼眶下方约5.5 mm 位置实施固定;采取5-0 可吸收缝线对眶外侧缘骨膜、眼外侧眶隔筋膜实施缝合处理,缩短眼轮匝肌,且在外眦韧带位置悬挂固定,拉紧缝合下睑中部眼轮匝肌,切除多余肌肉及皮肤,采取9-0 可吸收缝线关闭创口。(3)术后处理:术后1~3 d 采取常规抗生素口服以预防感染。2 组均于治疗后随访12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以我院自制眼睑手术效果评分表评价2组手术效果,共分眼睑美观性、自然性、活动性、整体性、眼睑及泪沟形态等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0~5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2)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发率。(3)并发症(包括眼部瘢痕增生、眼部感染、眼部红肿)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眼睑评分
试验组眼睑美观性、自然性、活动性、整体性、眼睑及泪沟形态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6%与对照组4.31%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眼睑美观性、自然性、活动性、整体性、眼睑及泪沟形态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眼睑美观性、自然性、活动性、整体性、眼睑及泪沟形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2.3 复发率
试验组治疗后6 个月复发率1.06%(1/94)较对照组8.60%(8/93)低(χ2=4.269,P=0.035),试验组治疗后12 个月疾病复发率2.13%(2/94)较对照组11.83%(11/93)低(χ2=6.798,P=0.007)。
3 讨论
大多眼袋发生原因为眼睑软组织伴随年龄增大而出现生理性衰退,包括眼轮匝肌、下睑皮肤、匝肌附属支持组织均出现退行性改变,继而造成眶隔脂肪大量累积,下睑皮肤出现松弛,眼袋周边出现皱纹[7]。随着人们健康理念不断升高,眼袋已被视为面部老化的特征,而睑颊沟与泪槽畸形也同样影响患者外在形象[8]。眼袋伴睑颊沟与泪槽畸形好发于中老年人,患者眼袋出现同时,亦可出现眶骨间隙增大、眼轮匝肌增大、匝肌支持韧带于弓状缘附着、眶隔脂肪的疝出、匝肌下脂肪萎缩等情况,进而增大治疗难度[9]。
单纯睑颊沟与泪槽畸形可通过局部注射自体脂肪、胶原蛋白及透明质酸治疗,而眼袋伴睑颊沟与泪槽畸形采取上述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则不太理想,宜选取外科手术方式治疗,以求提升临床效果[10]。以往临床修复眼袋的术式多以切除眶内多余脂肪居多,既不能彻底解决睑颊沟与泪槽畸形等问题,又会因切除脂肪过多而引起眶下缘沟槽样畸形加重、下睑退缩或眶下区凹陷[11]。故合理规划脂肪分布,且视实际情况适当切除或移植脂肪,不失为更佳的治疗策略。近年随外眦固定、转移填充、眶隔脂肪释放技术等不断改进,眼部外科手术中对肌肉韧带的处理亦越来越精细、合理,如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术等。
睑颊沟与泪槽位于眼轮匝肌眶部与睑部结合部;在内侧,匝肌直接与眶下方骨膜面相贴而形成弓状缘,此疾病患者弓状缘大多较为肥厚,且有少数肌肉纤维伸展至眶内,而肌肉条索加剧泪槽畸形程度;在外侧,匝肌可起到限制韧带依附眶下方骨面的作用,眶部外下匝肌下缘存在脂肪垫[12]。而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术可于消除眼袋同时,一并解决眶下方凹陷问题;实施眼袋整形术时,依据下睑眼轮匝肌结构特点,充分松解剥离眼轮匝肌,解决眶下方骨膜面的附着,亦可离断部分伸展至眶内的匝肌肌束,继而有效减轻弓状缘对眶隔形成的压力;释放部分眶隔,且于眶下方骨膜面上将眶隔缝合固定,以填充睑颊沟与泪槽位置的凹陷,从而有效纠正睑颊沟与泪槽畸形;铺平覆盖眼轮匝肌,有效解决脂肪瓣高低不平的情况,从而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13]。
本研究可知,试验组眼睑美观性、自然性、活动性、整体性、眼睑及泪沟形态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眼袋伴泪槽、睑颊沟畸形患者采取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手术效果。另从本研究近期随访观察结果来看,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1.06%较对照组8.60%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疾病复发率2.13%较对照组11.83%低(P<0.05),且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低。可见眼袋伴泪槽、睑颊沟畸形患者采取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术治疗,能显著减少复发风险,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眶隔脂肪切除术采取结膜入路方式,其手术操作仅是单纯切除过多的脂肪,并未对睑颊沟与泪槽筋膜作任何特殊处理,因此睑颊沟与泪槽畸形及眼袋周边皱纹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不但手术效果不理想,且术中操作相对复杂,切口隐蔽不佳,操作性损伤相对较多,术后患者易出现瘢痕增生、感染和红肿等并发症。而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术高度重视处理及剥离相关韧带及眼轮匝肌,术中完全松解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及眶颊沟韧带,继而有效改善去除颧部及鼻唇上部多余脂肪,去除眶颊沟;亦可彻底剥离弓状缘上所依附眼轮匝肌,继而明显减轻弓状缘对眶隔形成的压力;还可将所分离的眼轮匝肌覆盖在脂肪瓣颗粒上,继而有效解决脂肪颗粒大小不均等问题,确保术后眼部外形更自然、更美观;此外术中能缩紧处理已松弛的眼轮匝肌,继而有效维持其对眶隔的强作用力,缓解眶隔松弛程度[14]。
但有学者研究指出,行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术应注意:(1)术中应确保眶隔脂肪瓣固定位置合适,通常选取在眶下方4~6 mm,过低则易引起下睑外翻、下睑缘退缩,过高则难以矫正眶下方膨出等问题。(2)术中对脂肪瓣实施缝合时,应注意外、中、内侧3个区域脂肪于睑颊沟、泪槽位置排列均匀,以免形成眼袋未彻底消除的假象[15]。
综上,眼袋伴泪槽、睑颊沟畸形患者采取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手术效果,减少复发风险,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小,且术后随访观察时间较短,仍需多渠道、多中心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观察时间,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