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探究

2019-11-01王军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拜金革命思政

王军辉

(南京工程学院人武部,江苏南京 211167)

“革命文化教育”是当下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及思想观念培养的重要基础核心之一,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有关我国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加强思政教育、融入革命文化、贯彻使命理念、结合革命文化、增强感染力,开展生动化教育等,该研究对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 “革命文化教育”概述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其精神需求日益偏重。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国家经济建设及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及优良传统文化引导,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重新树立,其意义深远[1]。其中,“革命文化教育”,作为当下高校思政教育重要基础与内容,更为广泛地被各高校采纳及应用。“革命文化教育”主要是基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实质性及影响作用,通过对革命内容、革命精神、革命事迹、革命成果等进行讲述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与领悟“革命实质”与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革命文化教育”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革命性,在革命文化教育中主要以“红色文化”为主,包括民主革命、共产党建立、反帝反封建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这些都是在我党正确领导下,全国及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下的重要成果,在此过程中牺牲了无数的先辈,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即红色革命的形成及发展[2]。第二,文化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是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长期、探索、磨砺及壮大的“红色经历”,通过长期斗争与探索发展,我国革命史就是一部“文化史”,革命文化的教育意义在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改造与创新,即不忘历史、了解革命、结合时代、展望未来[3]。

2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问题思想及错误观念分析

2.1 缺乏时代感、盲目拜金

虽然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相对从前有其较大提升。其中也导致我国部分人群过度注重利益获得,久而久之导致“拜金思想”产生。大学生“拜金思想”在我国相关学术研究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当下大学生生活水平提升,在“不愁吃、不愁穿”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受国外腐朽思想、享乐主义影响,出于贪慕虚荣,形成“拜金思想”。通过相关数据整理发现,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30%有过网络借贷经历,不劳而获、贪图享受的思想观念一度横行校园。拜金思想的出现导致了大学生“时代感”的缺乏,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民族复兴及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百年不遇、千年大计”正在于此,大学生作为经济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无法树立与激发“时代感”就会导致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滞后性出现,不利于自身成长及国家需求[4]。

2.2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由于生活水平及物质供给的不断满足、提升,当下大学生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吃苦耐劳”是我党、革命者必备的基础条件,我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领导人民先后发动了民主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新中国建立后,更是经历了艰难困苦时期,改革开放后更是以“不惧艰险、创造非凡”的胆识气魄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及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离不开“吃苦耐劳”精神,但当下大学生多为在溺爱中成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足生活,思想观念上严重缺乏吃苦耐劳、不惧艰险的精神理念。长此以往下去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及未来的国家经济建设,更无法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表1随机调查四所高校10名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基本掌握程度:

表1 随机调查四所高校10名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基本掌握程度

从表1中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对革命文化了解掌握程度较低,对相关革命经典与革命历史的了解程度不够,其中,高校B由于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革命文化资源,学生对其革命文化掌握了解程度较高[5]。

3 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具体实践路径

3.1 加强思政教育、融入革命文化

高校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将思政教育作为重要基础核心,不断强化其思政政治教育,并针对性融入革命文化教育。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不必局限于固定教育模式,应该从学生思想转变与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入手,具体如下:第一,定期讲述我国革命历史及形成发展,让其明白党的起源于新、旧民主时期革命实质,其中包括“五四运动、南昌起义、党的建立”等,在其讲述中教师一定要对当时日期、事件、影响等进行阐明,起到加深印象的实际作用。第二,在革命文化教育中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将革命影像、视频、图片等进行展示,一定要保障展示图片的真实性,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为其使命树立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反思,通过自我反省与检讨等形式,对其自身缺点进行发现,并第一时间给予改正,如拜金主义、享乐思想、低级趣味等[6]。

3.2 贯彻使命理念、结合革命文化

十九大与习总书记讲话中都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为日后发展目标,时代的要求及国家的需求,新时期下,大学生如何转变思想、树立时代使命一直是诸多教学学者研究问题之一。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全面贯彻使命感、肩负性是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的重要手段,具体如下:第一,进行使命教育,在对其进行使命教育中,可以引用革命文化,我国革命发展及新中国建立、成长都是一代人的使命发挥及作用体现,所以,基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当代大学生应“责无旁贷、义无反顾”,教师在教育中可以将我国革命发展与取得成绩进行引用,让学生明白“使命感”的作用与意义所在。第二,进行时代教育,时代教育侧重于当下与未来,当下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及领悟才能成为时代主人、国家建设的栋梁。可以结合革命文化,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感,即时代价值的体现。革命历史的每个时期都是一次“大时代”变革,通过对革命文化的领悟及融入,可以让大学生树立吃苦耐劳、不惧艰险的品质及胆识,在其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可以更加游刃有余、自由发挥[7]。另外,在进行革命文化教育中,应减少固化教条讲述,应结合历史真人、真事进行系统讲解。

3.3 增强感染力,开展生动化教育

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校走访分析得出,目前,部分大学生对革命文化并不了解,并存在较大的抽象化与模糊认识。导致大学生对思政教学中所涉及的革命文化并不了解、不掌握。基于该问题现状,应不断对大学生增强革命文化的感染力、渲染效果等,将具体革命文化内容与精神实质进行融合,即“理论联系实际”。将革命文化经典内容以深入、全面的方式诠释与融入进去。以安徽省为案例,其革命故事、革命事迹、革命遗址诸多,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将革命精神与事迹实景进行结合。例如:将革命图片、实物、史料等进行讲解,并邀请老红军、老战士进行现场讲述,把亲身经历的革命事迹讲述出来,进而使大学生不再对思政教学中的“革命文化”产生抽象感、陌生感。同时,注重对地方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在淮海战役中陈毅、粟裕元帅的光辉事迹,军民联手靠 “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胜利”等。另外,可以将革命文化史料制作成媒体课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媒体智能技术,还原当时的战争场景,教师通过对革命文化资源的侧重讲解,结合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使思想政治教学更为立体性与真实性[8-9]。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其包括“革命文化教育”概述、现阶段我国大学生问题思想及错误观念分析,其包括缺乏时代感、盲目拜金、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具体实践路径,其包括加强思政教育、融入革命文化、贯彻使命理念、结合革命文化、增强感染力,开展生动化教育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进行阐明,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拜金革命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国的出行革命
时代漩涡中的罪与罚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拜金胜手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