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离床坐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卧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19-10-31徐晓萍江西省横峰县中医院护理部334300
徐晓萍 江西省横峰县中医院护理部 334300
老年骨折病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而不断增加,而且此类病人也会伴随着诸多并发症[1],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不能下地行走,同时失去负重和正常活动功能,需要长时间卧床,这容易诱发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2]。有研究表明,此类病人在经过手术治疗后,若能早期活动,可将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大大降低[3]。本文将早期离床坐护理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的护理中,且取得了卓越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依据住院顺序进行分组观察,每组15例。纳入标准:(1)年龄超过65岁;(2)发生髋部骨折且拟行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者;(3)对本观察享有知情权且自愿参加。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4.1±8.3)岁;观察组男10例,女5例,年龄66~81岁,平均年龄(75.3±8.7)岁;2组病人的基础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术后被给予常规指导早期床上功能锻炼的护理措施:指导病人行踝、趾关节练习主动屈伸动作(15min/次,3次/d),同时告知病人进行握拳、各关节活动的动作要点,让其勤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术后第1~2天:再让病人进行臀肌和股四头肌的长收缩练习(持续10s,15次/h)。术后第3~5天:指导病人联系行挺胸运动和吹气球动作,同时练习直腿抬高和髋膝关节屈伸(屈膝不超过30°,屈髋不超过90°),由被动练习逐渐转变为主动训练(10个动作/次,3次/d)。术后第6~7天:让病人练习下肢外展、后伸和内收运动,由被动练习逐渐转变为主动训练(10个动作/次,3次/d)。术后第8~10天:通过辅助行走器进行上下楼梯运动和不负重行走。术后第11~14天:训练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厕、穿脱裤、鞋)。而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给予早期离床坐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术后第2~3天:若病人的生命体征均平稳后,且无头晕症状,协助病人进行离床坐。为病人准备1个扶手靠背椅(高约65cm),并在手靠背椅前方放置活动餐桌,在坐垫左右,病人可根据自己情况调节大腿高度,防止病人患侧屈髋角度过大,同时,在椅背配有安全带,防止病人发生跌倒。病人开始坐椅训练前30min,需要让病人口服止痛药,并且由双人帮助病人离床坐在扶手靠背椅上,但需要注意其屈髋角度不能超过90°,帮助其系好安全带,为病人做好固定、保暖和保护措施,每天坐的频率以2次为宜,第1天坐40min,并根据病人的耐受性,可在以后每天延长20min(直至2h为止)。病人在保持坐位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活动,练习抬腿30°和踝关节屈伸。在其保持坐位时,协助病人进食和排便,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1.3 观察指标 (1)记录病人的咳嗽咳痰的改善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2)观察病人的腹胀及便秘症状改善时间。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改善时间比较 在咳嗽咳痰改善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肺部感染改善时间比较
2.2 腹胀和便秘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在腹胀和便秘症状改善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病人由于其各器官功能出现退化,呼吸道黏膜发生萎缩,纤毛运动能力差,再加上其需要长期卧床静养,病人的胸廓、横膈运动受阻,咳嗽无力,分泌物容易滞留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对其肺通气功能极为不利,病人极易出现肺部感染、腹胀、恶心、便秘等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病人预后的改善[4-5]。
表2 2组腹胀和便秘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而在病人术后早期进行离床坐运动可显著促进病人的康复进程,但需要密切观察和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在其离床时的保护措施,并循序渐进地增加其活动时间。离床坐运动有利于其躯干的伸展,同时使其肌肉正常张力得以维持,促进了其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利于病人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6]。实施早期离床坐护理措施可将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的肺部、泌尿系统的感染概率大大降低,而且坐位还可防止病人出现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大大缩短了其住院天数,减轻了病人家属的经济压力,并可以显著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效益良好[7]。
本文结果显示,在咳嗽咳痰改善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优秀;在腹胀和便秘症状改善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经早期离床坐护理干预后,大大降低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加速了其康复进程,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