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在髋关节病变中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10-31刘丹琳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影像科40003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股骨头螺旋

刘丹琳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影像科 400030

髋关节是人体较大的负重关节,在机体运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髋关节也是最常见的受累关节之一[1]。中老年人群体,常常出现髋关节疼痛,甚至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其病因也复杂多样。此外,髋关节病变者往往引起膝关节、腰骶部疼痛等[2],尤其对于久治不愈的髋关节患者,并发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骨折,或者由于局部感染形成骨缺损、窦道及髋臼骨折等,少数患者出现强直性脊椎炎引起髋关节骨性融合。近年来,影像学检查技术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逐渐得到普及,对于髋关节病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3]。由于髋关节结构复杂,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髋关节的病变部位、解剖结构及病变范围,并且可以显示髋关节病灶结构的细微变化和周围组织的受损情况。我科室采用常规X线检查与多层螺旋CT对髋关节病变进行诊断对比,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髋关节病变患者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4.6±5.8)岁。85例患者中髋关节骨折42例(车祸意外伤21例、坠落伤3例、髋关节扭伤、疼痛、跛行等18例),股骨头坏死28例,髋关节结核15例。外伤患者在伤后12h接受影像学检查,均给予骨盆X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

1.2 检查方法 髋关节病变患者均进行盆骨及髋关节X线前后位射片,并进行髋关节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检查设备选择美国GE540型16排大球管CT机。扫描参数:首先进行SCOUT平片扫描,对图像基线IC线进行扫描,I设定为250cm,S设定为100cm,选择骨盆平片显示,层面为3mm,层间距设定为3mm,螺距设定为1.0~1.5,球管电流为200mA,电压设定为120kV。进行扫描,扫描以后进行Retro Recon 图像重建,在扫描过程中,根据病变性质进行CT Soft、CT Bone检查。在三维重建过程中采用切割术,消除多余的伪影,在应用轮廓技术或者髋臼图像时保留股骨头,便于更好地观察病变情况。

1.3 多层螺旋CT图像分析 (1)关节面图像特征:是否存在骨皮质毛糙、硬化、增厚、骨折,虫蚀样或者锯齿样破坏;(2)髋关节间隙形态学改变:髋关节局限性狭窄、全髋关节狭窄、强直、脱位、增宽;(3)骨质被破坏的部位及范围;(4)髋关节坏死骨的大小;(5)是否存在关节积液;(6)髋关节周围有无软组织肿块或者脓肿。

1.4 图像处理 扫描所得图像由科室三名经验丰富的髋关节影像学医师处理,对所有患者髋关节病变扫描所得的X线及多层螺旋CT图像进行分析诊断,观察记录髋关节不同部位的病变。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值变量表示为标准差、均数。X线与多层螺旋CT检查误诊漏诊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髋关节病变患者X线与多层螺旋CT检查误诊与漏诊的发生情况比较 85例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和X线检查,无脱落病例,X线检查误诊漏诊率为55.3%,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误诊漏诊率为16.5%。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髋关节病变患者X线与CT检查误诊漏诊率的比较

注:两种检查方法误诊漏诊率比较,χ2=23.540,P=0.001。

2.2 部分髋关节病变患者CT影像学特征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发病早期,股骨头影像学上出现轻微碎裂,在其内部存在斑点状硬化灶或者条索样增生,病变图像上呈现裂隙样或者不规则形低密度影,部分病灶边缘模糊,可见小囊状透光影。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晚期出现关节承重面塌陷骨或囊变。髋关节结核病变特征:髋关节关节面出现广泛骨质破坏,并可见小死骨,如果长期处于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可见骨质硬化现象,髋关节结核病灶多位于股骨头、股骨颈与髋臼上缘处;大、小转子均可被侵犯[4]。髋关节周围滑膜囊可见积留的脓液或者寒性脓肿,在骨质破坏区与脓肿内可见斑片状钙化灶。在疾病晚期可形成骨性强直,并且存在髋屈曲,并且出现内收畸形;骨关节肌肉逐渐出现萎缩。

3 讨论

三维CT重建技术属于应用于影像学的常用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将CT扫描所得的断层影像信息重建成立体图像[5]。临床上常见的髋臼骨折三维重建中有多层重叠重建、表面遮挡重建、体积重建等技术,其中表面遮挡重建是将计算机阈值提前设定,在扫描所得图像中凡是低于预先设定阈值的图像进行屏蔽,相关图像不再显示,组织结构CT值高于阈值的图像显示,组成的表面模型图像[6]。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将轴面薄层重建图像资料作为基础,合成三维图像。

髋关节病变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射片、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成像,这三种检查技术临床价值各有特点。髋关节病变最基础的检查方式是骨盆X线射片,X线能够初步了解髋关节的病变情况及严重程度,能够评价股骨头坏死及退行性髋关节炎的具体情况,但是对于髋臼前后缘骨折及矢状移位诊断较困难。

髋关节病变类型较大,常见的包括:髋关节结核、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折等[7]。其中股骨头坏死早期,坏死部位局限于股骨头前上部,其髓腔内的坏死脂肪细胞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结构,纤维肉芽组织沿骨小梁间隙向死骨渗透,并且在坏死骨小梁的表面形成新骨,当纤维肉芽组织将骨皮质吸收时,机体的重力作用造成股骨头病变的边缘出现多条骨折线。随着疾病的发展,皮质骨被逐渐吸收,病变四周出现大量纤维肉芽组织,继续吸收骨松质,并在外围成骨,最后慢慢包围死骨区域。

髋关节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是肺结核、胸膜结核的继发病,结核杆菌随血液扩散至髋关节,其发病率占关节结核第二位[8]。症状表现为肉芽组织增生、局部渗出较少,未形成关节脓肿;由于结核疾病发展的不同程度,在影像学上可呈现不同的结果,其典型症状为关节及其周围出现肿胀或软组织脓肿,关节间隙减小,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破坏、死骨等,关节出现畸形、脱位等[9]。髋关节骨折:髋关节结构复杂,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形成复杂性骨折,骨折的程度、性质及其与周边的关系,对髋关节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髋关节病变部位与周边组织的结构关系[10],能够有效地将骨折的情况显示出来,避免临床上的误诊与漏诊,三维重建可以随意角度旋转,有选择地将病变部位暴露出来,便于观察。后期图像处理可以消除不必要的骨性结构,对于髋关节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固定的方法与手术入路。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X线检查误诊漏诊率为55.3%,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16.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髋关节病变,多层螺旋CT比常规X线检查更具有优势,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显示病变组织,可以清晰显示复杂骨折的粉碎情况及移位,为患者手术和固定进行有效的影像学指导,对于髋关节病变患者能够早期诊断治疗,预防治疗后复发,并且便于术后观察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股骨头螺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旋风“螺旋丸”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