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60例疗效对比分析评价

2019-10-31刘聪聪马明祥河北省清河县中心医院0548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癃闭源性尿量

刘聪聪 马明祥 河北省清河县中心医院 054800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1]。排尿不畅或者尿潴留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由此导致肾盂肾炎、肾积水等并发症,肾功能衰竭往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尿常规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及膀胱尿道造影、泌尿系彩超等,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已不再困难,但临床上一直没有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一直在研究探索一种疗效确切、有长期效应的治疗方案,可以使患者规律排尿,减少残余尿,尽可能提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本文旨在评价在口服药物和间歇导尿的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物理因子治疗和中医传统针灸相结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与康复科住院患者,所选患者均愿意接受治疗方案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4~83岁,平均年龄48.6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5个月。临床表现以排尿障碍为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3岁;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4~8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依据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符合亚洲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癃闭”的诊断标准[3]。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尿道或膀胱损伤、畸形和狭窄;(2)并发严重的良性前列腺增生;(3)有肾积水、严重尿路感染等患者;(4)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5)伴有严重精神心理障碍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药物控制:凡膀胱残余尿量较多,不论是否有尿频、尿急、尿失禁和其他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症状,应使用α受体阻滞剂减少残余尿量。如果单独的α受体阻滞剂无效,则可以同时使用增加膀胱收缩性的药物,例如新斯的明。间歇性导尿:当尿管第1次拔除时,如果患者完全不能自发排尿,则每4~6h导尿1次,或者根据膀胱充盈程度来确定导尿时间。每次导管插入术之前允许患者在正常排尿过程中模拟排尿,并定期测定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歇性导尿时间;间歇导尿频率:2次导尿间自排尿多于100ml,残余尿<300ml,导尿1次/6h;自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少于200ml,导尿1次/8h;残余尿100~200ml,导尿1~2次/d;当残余尿<100ml或为膀胱容量<20%时,停止导尿。每月定期检查尿液样本,发现尿路感染及时治疗;控制饮用水:每日饮用水严格限制在2 000ml,三餐时每次饮用400ml水,10:00、16:00、20:00每次饮用200ml,然后在6:00前不要喝水。

1.4.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选用KT-90B型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北京耀洋康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进行低频电疗。膀胱的位置由身体表面解剖位置和叩诊确定,将一组电极片贴在膀胱顶部的两侧,另一组电极片贴在骶尾关节上2~3cm。根据患者的最大耐受程度来确定电流强度,感觉减弱或消失的患者,以出现适量肌肉收缩为准,并且不超过50mA,频率为20min/次,1次/d,6d/周,4周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取穴:俞募配穴加八髎穴,募穴取关元、中极;俞穴取:肾俞、膀胱俞,其他配穴: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足三里。针刺关元、中极时令患者松动裤带,排空小便,以1.5寸针慢慢入针,直刺0.8~1寸深,得气即可。采用3寸针深刺八髎穴,上髎穴平刺约为15°,次髎穴和中髎穴则须分别采用约45°、30°的角度斜刺入孔。当患者侧卧位进行针刺时,由于姿势的摆放,直刺下髎穴即能将针深入骶后孔中,将针体全部针入穴位后稍提出1~2mm,每次治疗30min,1次/d,6d/周,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4]。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通过彩超确测定残余尿量。显效:小便通畅,症状及体征消失,膀胱残余尿<50ml;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膀胱残余尿50~100ml或降至治疗前30%~50%;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尿残余量>100ml[5]。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比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残余尿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比较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并不低,由于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支配膀胱逼尿肌的神经受损,造成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膀胱中的残余尿量逐渐增加,由于膀胱内压过度增高,还会造成膀胱输尿管返流,导致严重肾积水,如果肾积水持续存在,会导致肾实质受压迫而萎缩变薄,继而导致肾功能下降,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肾衰、死亡。早期介入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下尿路残存功能、保护上尿路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来说,及时地引流尿液是十分重要的,即通过留置导尿管的方法来引流尿液,但长时间的留置导尿管容易引发泌尿系感染,并且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间歇导尿作为帮助排空膀胱的金标准,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作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方法,它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造成膀胱壁损伤,刺激膀胱收缩功能恢复,它还避免了长期导尿造成的心理负担,甚至免除了膀胱造瘘的痛苦,同时减少泌尿系感染和菌尿的发生,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通过低频电流刺激,引起局部肌肉节律性运动,诱发逼尿肌的有效收缩,改善膀胱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兴奋,唤醒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排尿反射神经通路本身具有低压、低频,无电解和对感觉、运动神经产生强刺激的特点,其机械作用、热效应、理化效应起到治疗作用[6]。神经源性膀胱所引起的排尿困难属中医“癃闭”的范畴,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不利为癃”。小便的通畅,有赖于膀胱的气化,因此,本病的病位在膀胱。《素问·经脉别论篇》又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液的吸收、运行、排泄,还有赖于三焦的气化和肺脾肾的通调、转输、蒸化,故癃闭的病位还与三焦、肺脾肾密切相关。上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肺,肺失其职,则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中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脾,脾气虚弱,则不能升清降浊;下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肾,肾阳亏虚,气不化水,肾阴不足,水府枯竭,均可导致癃闭。基本病机可归纳为三焦气化不利,导致肾和膀胱气化失司,气机不畅,下焦决渎无力,导致尿潴留。针灸治疗,中极为膀胱的募穴,关元为小肠的募穴,又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按中医理论,尿液的生成与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有密切联系,所以选中极、关元穴能达到利于尿液生成、贮藏与排泄的作用,与膀胱的背俞穴膀胱俞、足少阴肾经的背俞穴肾俞相配,属输募配穴法,可调理膀胱气化功能,通顺阻滞;而水液的代谢与调节,有赖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正常与否,故选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三阴交,共同主持水液代谢、使小便恢复正常;阴陵泉清利下焦湿热、通利小便;太溪滋补肾阴,调理冲任;足三里扶正培元,清热化湿。以上诸穴合用,标本兼治,共奏温阳行气,通利小便之功效。排尿反射中枢涉及脊髓初级中枢和大脑高级中枢,目前有研究[7]表明八髎穴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因为刺激骶神经而产生的,它的兴奋可以使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尿,只有针刺深度达到一定程度(至少进入骶后孔)才能对骶神经产生有效刺激,因此采用3寸长针深刺八髎穴才取得良好的治疗效应。本研究显示在传统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间歇导尿、低频电刺激与针灸联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更好,且易于操作,经济安全。其疗效与安全性的确定建议进行下一步大样本双盲临床试验。

猜你喜欢

癃闭源性尿量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杨健武主任临证验案举隅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癃闭舒胶囊辅助治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五苓散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总结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