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82例掌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2019-10-31冯俊东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外二科474750
冯俊东 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474750
掌骨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间接或直接暴力而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1]。既往临床治疗掌骨骨折主要采取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保守疗法等措施,造成手部活动限制时间较长,不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还极易导致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克氏针内固定属于内固定术式,可取得良好效果,但术后无法及早进行关节活动,影响关节功能恢复,易出现延迟愈合等情况。近年来,由于医学及微创技术不断进展与完善,微创术式逐渐应用于掌骨骨折治疗中,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选取我院82例掌骨骨折患者分组对比,以探讨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掌骨骨折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1例。克氏针组女16例,男25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8.11±6.08)岁,闭合性骨折33例,开放性骨折8例,骨折原因:砸伤26例,扭伤11例,其他4例,骨折类型:斜行骨折18例,横行骨折23例。微型钢板组女17例,男24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9.05±7.55)岁,闭合性骨折31例,开放性骨折10例,骨折原因:砸伤24例,扭伤12例,其他5例,骨折类型:斜行骨折19例,横行骨折22例。两组年龄、骨折原因、性别、骨折类型等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文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X线检查证实为掌骨骨折;均属于闭合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均具备手术指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文,签订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全身多发伤者;既往存在手外伤史者;心、肝、肾严重异常者;累及重要神经者;属于陈旧性掌骨骨折者;伴有血管损伤者;存在手术禁忌或无法耐受手术者。
1.3 方法
1.3.1 克氏针组:采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进行臂丛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根据骨折范围直径,选择2枚克氏针(0.8~1.2mm),于骨折远端做小切口(纵行),促使骨折远端侧充分显露出来,将克氏针两端制作成尖锐状,以便其双向钻入骨质。明确内固定满意后,缝合切口。
1.3.2 微型钢板组:采取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麻醉方法、体位同克氏针组,成功麻醉后进行止血(止血带),若属于闭合性骨折,则于手背做一个切口(纵行),若属于开放性骨折,则应在清创后将切口适当延长,促使骨折断端充分显露出来,在保护骨折周围肌腱前提下将其周围嵌入软组织及血凝块清除干净,于直视条件下复位骨折部位,骨折近远端采用巾钳夹持复位,并进行临时固定,解剖复位后依照骨折实际情况采取直钢板或T型、L型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选择合适螺钉于钻孔后拧入、固定,将周围损伤肌腱修复,明确其无紧张或受压迫情况,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关节功能优良率,依照总主动屈曲量表评分进行评估:2~5掌指关节至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180°为差;180°~200°为可;201°~220°为良;>220°为优。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4)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骨折部位疼痛、骨不连、成角畸形、骨缩短、术后感染等情况。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失血量、手术用时无明显差异(P>0.05);微型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较克氏针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关节功能优良率 微型钢板组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克氏针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
注:两组优良率比较,χ2=5.145,P=0.023。
2.3 并发症发生率 微型钢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克氏针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χ2=7.312,P=0.007。
3 讨论
手部运动属于精细活动,90%以上生活活动均需手部完成,掌骨骨折后严重限制手部活动,需及时治疗[2]。临床证实,掌骨骨折治疗难度较大,且治疗要求较为严格,需在解剖复位基础上,最大限度达到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坚强牢靠等目的,还需尽可能采取无创操作,从而促进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以加快关节功能[3]。因此,临床针对掌骨骨折患者需谨慎选取较为安全、可靠的术式,以保障手术效果,提高关节功能优良率。
近年来,内固定材料发展迅速,克氏针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在掌骨骨折治疗中,因其特殊解剖关系,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加之掌骨皮质较硬,骨髓腔较小,钻入克氏针时极易发生移位或滑动现象,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术后早期无法进行功能锻炼,延长康复进程,不适宜作为最佳术式[4]。本文针对掌骨骨折患者采取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内固定对比,结果显示,微型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克氏针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克氏针组(P<0.05)。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范围广泛、稳定性好等优势,加之钢板强度高、可塑性较大,支撑作用明显,日益成为临床关注点[5]。应用于掌骨骨折治疗中,可根据骨折部位不同选择形状适当、大小合适的钢板进行固定,掌骨骨干短斜行或横行骨折可采取直型钢板固定,掌骨基底部或头部可采取T型或L型钢板固定,且材料组织相容性较好,可保障固定效果,不仅对线、对位良好,还可达到准确复位、固定牢靠等目的,有效避免移位、旋转等现象发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利于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加快关节功能恢复[6-7]。本文结果还显示,两组失血量、手术用时无明显差异(P>0.05),微型钢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克氏针组(P<0.05),可见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患者,手术情况相当,而前者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可知,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患者,手术情况相当,但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可加快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关节功能优良率,还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