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10-31吴永乐陈善堂张育专崔海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凸角压缩性椎体

吴永乐 陈善堂 张育专 崔海随

1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海南省五指山市 572299; 2 三亚市人民医院骨科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当前我国老年人群体常见且多发的骨科疾病。临床主要通过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该疾病进行治疗,该术式具有微创且疗效良好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1-3]。PKP术可快速恢复压缩性椎体骨折块的椎体高度,使椎体稳定并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椎体功能早期恢复等[4-6]。但因老年患者的骨质量下降,在PKP术中,骨的弹性模量与骨水泥固定后的弹性模量不对等、骨水泥置入后的局部反应等因素影响,PKP术后的椎体易再发骨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疗效与生活质量。当前,关于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尚无定论。故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住院行PKP术治疗的140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研究,以探析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住院行PKP术治疗的140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研究,术后3年持续跟踪随访,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折组与正常组。骨折组患者22例,正常组患者118例。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症状表现及相应体格检查,结合骨密度测量、胸腰椎X线检查确诊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纳入标准:(1)纳入患者均为本院收治行PKP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患者临床表现均为腰背痛且疼痛感强烈,无脊髓损伤表现;(3)患者经胸腰椎X线检查可见椎体高度降低,终板骨折;(4)BMD的T值<2.5。排除标准:(1)病例资料不全的骨折患者;(2)术后随访资料不完整的;(3)合并患有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的。本次研究征得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部门的许可,患者在入选前均知悉手术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纳入患者均行俯卧位,后经C臂透视,确定伤椎的椎弓根体表投影点位置,同时在皮肤上相应位置处标记。在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在“猫眼”左侧10点钟及右侧2点钟位置1~2cm处打开切口至腰背的筋膜处,穿刺针沿着切口处缓慢刺入,刺入针尖的位置选择在“猫眼”外上方,且与棘突中线呈约15°夹角。经C臂透视后通过穿刺套筒进行椎体穿刺,将含有显影液的球囊置入椎体,并于椎体前中约1/3位置扩张球囊,上升压缩椎体高度。制备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使之保持拉丝后期状态。经由工作通道将骨水泥注入到伤椎椎体,要求骨水泥在推注过程中,每推注0.5~1ml需进行1次C臀透视,当发现存在骨水泥渗漏时,需停止注射骨水泥。完成注射后,缝合切口并进行敷贴包扎。术后常规给予止痛,予以口服钙尔奇D片(美国惠氏,规格:600mg),1次/d,600mg/次;术后卧床制动,24h后患者可佩戴胸背部支具下地活动。

1.3 观察指标 术后3年持续对患者跟踪随访,记录其一般资料、手术椎体数量、骨密度(BMD)、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单节骨水泥用量情况、骨水泥发生渗漏情况、术后腰背部的VAS疼痛评分情况、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的变化情况等。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BMD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处理临床实验数据,其中,计量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值)描述,对比行t检验;计数数据对比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当P<0.05时,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骨折组患者年龄比正常组显著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骨密度比正常组显著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单因素分析 骨折组患者的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发生渗漏情况、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的变化及后凸角变化与正常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单因素分析

2.3 两组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多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BMD水平、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发生渗漏、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变化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当前老年群体最易发生的一种骨折疾病[7-8]。当前,临床采取PKP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不仅可以恢复患者的椎体高度,而且短时间内还能缓解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但也有研究提示,PKP术后患者易发生损伤椎体再发骨折[9]。临床研究表明,PKP术后3年内患者再发生骨折的概率超过15%,但当前临床对于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清楚。通过对PKP术后患者再发骨折危险因素的分析,对于有效预防PKP术后再发骨折具有重要意义[10-12]。据本文分析发现,14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PKP手术术后3年再发骨折有22例患者,再发骨折发生率为15.7%,通过分析其一般资料发现,骨折组患者年龄比正常组显著高,骨折组患者骨密度比对照组显著低,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年龄增加导致患者的骨密度与骨强度下降,加之老年患者的骨愈合速度减慢,在活动时更易再发骨折。通过对PKP手术相关指标的单因素分析发现,骨折组患者的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发现,患者的年龄、骨密度、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发生渗漏、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变化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结果提示,患者应用的骨水泥剂量为损伤椎体体积15%,有利于损伤椎体正常复位。但注射骨水泥过量则会导致椎体的力学失衡,影响损伤椎体正常复位。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与后凸角变化也可能导致术后再发骨折,研究提示,椎体高度与后凸角角度的变化过大可能增加了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另外,骨水泥渗漏可导致局部脊柱僵硬,脊柱关节活动性受到影响,增加再发骨折风险。

综合上述,患者的年龄、BMD水平、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发生渗漏、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变化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防控措施,有利于预防老年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发生。

猜你喜欢

凸角压缩性椎体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青年下腰痛患者腰椎前凸角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凸角型滚刀的加工过程模拟研究
脊柱测量尺和Spinal Mouse脊柱测量仪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的信度和效度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