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旧民居改造中对传统民居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9-10-31杨俊文

魅力中国 2019年40期
关键词:民居温州村落

杨俊文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分院,浙江 温州 325000)

一、引言

传统民居是中华民族建筑和文化内涵的载体,是历史的有形见证,其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

随着经济快速迅猛的发展,传统民居就单单在功能空间格局上就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因此大多传统村落旧民居普遍出现两种现状:一、空置,人们为了生活的需要新建民居或者去往城镇生活,村落空心化现象严重,无人居住和管理的旧居情况破损越发严重,甚至倒塌;二、破坏性改造,越来越多的居民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但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在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就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现代城市建筑。

温州古民居数量庞大,仅永嘉第三次文物普查显示,除闻名的芙蓉、苍坡等古村落外,新发现的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和近现代建筑就有1400多座[1]。但是也和许多地区一样,在城市化的更新中,传统民居文化和地域特色也逐渐消失。

二、温州传统民居现状分析

(一)温州传统民居特色

受地域和气候的影响温州地区传统民居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建筑布局和形式上,为了调节微气候,温州民居多为合院式,其中以三合院较多,平面基本形制有“一”字形,“凹”字形,“口”字形,“H”字形,“曰”字形[2],有些较大的民居是以这些基本单元组合排列形成更大的平面布局,屋内各空间开敞通透,在装饰上室内大量采用空透的装饰构件,如雕刻的门窗、窗格等,不仅具有通风换气的作用,还能更好地接受自然采光,通过自然采光在窗格上打出的极具装饰性的光影效果。

在梁架结构上,受地域和所受文化的影响各不相同,受江南建筑和福建民居建筑影响的包括永嘉、乐清、瑞安、包括苍南、文成等部分的区域,梁架结构以抬梁式居多,梁架上装饰雕刻不多,崇尚朴素,受福建闽东建筑影响的泰顺大部分,苍南西南部等地区,在梁架结构上多采用穿斗式,民居山墙造型较为丰富。

在材料的选用上,温州传统民居建筑就地取材,温州盛产竹木,温州古民居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除竹木外,温州地区还盛产石材,部分建筑地基、台阶、墙身等普遍用石块砌筑,靠海区域古民居,如洞头,建筑依山势而建,地基外墙以石块砌筑,墙体厚实,民居建筑层高低矮,主要是地域台风的影响。

在装饰图案上,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古民居窗饰上常常以喜鹊作为装饰题材,而且大多与梅花同用,构成喜上眉梢,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蝙蝠、铜钱等也常用作窗饰。除此之外,在格栅门、梁架上,会雕刻有代表着健康长寿的福寿禄、桃,代表着多子多孙的石榴,寓意着美好愿望的鲤鱼跃龙门、麒麟送子等,还有几何图案也是常用的装饰图案。但是在装饰的部门上,大多装饰在门窗、梁架上。

(二)温州传统民居现状分析(民居现状/生活现状)

人类学家纳尔逊.格雷本“传统文化极有可能在旅游/现世主义与消费主义的重压之下被吞噬掉。”[3]

笔者走访了温州的一些相关传统村落,发现“空心村”现象严重,村落中只有留守老人和孩童,笔者与洞头区一村落老人进行了访谈,通过与老人的访谈得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结构发生变化,很多年轻人不再倾向靠传统渔业和种植业作为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工作,年轻劳动力的缺失导致村落得不到好的发展,再加之,部分民居长时间无人居住打理,民居出现严重的倒塌现象,尤其是内部的损坏,这不仅仅只是人口的流失,更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流失。除此之外,还有就是传统的民居空间格局不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比如,传统民居的内部居住空间对客餐厅等生活空间并没有很明显的分区,整体没有进行过规划设计,看起来凌乱,还有厕所在民居建筑室外,通过与老人的访谈也是了解到,部分老人还是希望对民居进行改造,装饰的好看舒适,让年轻人多回家住住。生活的功能区没有办法得到全部的满足,久而久之会让生活在该空间的居民感觉到生活不便利,部分空间就会被闲置废弃。如永嘉县部分村落因为是古村落要保护,室外厕所和以前所建的猪圈空间即使被闲置也不能随意拆除,但是因为长时间的闲置也显得尤为荒凉。

除了“空心村”的出现,部分村落出现破坏性的改造和乱拆乱建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人口的发展,原有的民居空间拥挤,居民迫切希望扩大居住空间,也希望各功能空间符合现在的生活需要,例如有室内的独立的更现代化的浴室、有独立的客厅、休闲空间等等,但是又没有专门的设计人员进行统一的规划指导,所以出现了随意的破坏性的改建,甚至是拆旧建新的情况。

还有部分村落进行了旅游开发,但是在村落旅游管理上疏于过多的管理,也是造成了部分民居构件的破坏和遗失,对民居建筑的保护也是造成了影响。

(三)改造趋势

根据传统民居的现状情况,传统民居现有的居住空间从空间和功能布局、分区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与现代生活的不适应,所以传统民居改造已经呈现出必然的趋势。那么民居就可以在对其特色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下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入手进行改造,一是,对传统民居进行重新的功能布局和规划,增加一些现代生活所需要的生活空间,使之更符合现代化的生活需求;二是,进行民宿化改造,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们更加的注重休闲、向往自然。为了让在高强度生活节奏下疲惫的人们身心得到放松,我国休闲旅游业也朝着返璞归真的方向发展,各地因地制宜的开发了各式各样的休闲旅游活动,其中返璞归真的生活、古老的传统文化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手段,其给民宿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传统民居进行民宿化改造既会给民居带来生的发展,同时能带来就业和经济来源,能解决村落居民就业问题,减少“空心村”日益严重现象的出现,因此,目前越来越多沿海地区村落或者是有着旅游资源的村落民居都被改造成民宿,如温州市区藤桥镇“小岙瓯宿·一瓢居”就是将村内闲置弃用的有着古朴韵味的古民居统一流转修缮开发,该项目还计划将其它闲置民居一起进行改造,共十八幢,改造成特色民宿群,取名“小岙瓯宿”,另外,洞头、永嘉等地区也都有不少旧民居改造而成的民宿。

三、旧民居改造原则

对民居的改造上为了更好地完成对民居的改造,达到对传统民居再利用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特色,那么就要做到统筹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因此对民居的改造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保护周边环境

旧民居的改造,要保证不会对附近环境和建筑风貌造成破坏和影响。民宿要依托旅游资源而或,以充分尊重本地区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作为根本出发点,在改造的过程中以保护和凸显本地生态环境和本土文化特色为核心,打造出一个更富有价值的环境,能使民居更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二)突出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

对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首先应该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挖掘,打造出更符合当地民居和文化特色的空间,更好地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追求美的体验。

对于民宿改造而言,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体验式为主的旅游形式,具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就其自身本身就是旅游资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民居进行改造设计时,应尽量保证民居的传统元素和本色。在改造过程中,在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地就地取材,既能省造价,同时还能使设计更贴合当地的环境。温州盛产竹木、石材,改造时尽可能的选择石材和竹子这类生态环保材料,搭配使用现代材料,根据美学原则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设计出具有美感的、符合当地审美的,贴近传统民居特色的设计风格。

(三)旧物新用

在改造设计中,要考虑到居民的怀旧心理,不要一味地去除旧物件,旧物件一般都带有岁月的印记,或者居民的回忆,比如一些旧的家具、酒缸、水缸、箩筐等生活用品,包括一些建筑结构上无法继续使用的梁架,或者门窗上的部件等,都可以通过设计让它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既能减少投入还能更加充分的凸显本土性乡土性。

(四)合理规划内部功能分区

旧民居的功能空间不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求,针对自住民居,我们在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居住者的年龄结构,常住人口构成,针对人口构成和他们的生活需要设置相应的功能区域,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宜设置在一层空间,包括生活功能空间,厨房、餐厅、客厅、卫生间等区域,考虑居住者的生活节奏进行布局。小孩房也考虑设置书房、休闲区等区域满足小朋友的生活需求,对原来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各空间的划分,能增加空间的私密性和实用性。针对民宿来说要进行合理的分区,满足入宿者基本的住宿和娱乐交流空间,进行合理的动静分区,使居住者得到更好的体验。

(五)装饰和色调符合当地审美需求

旧民居大部分在色调上朴素简单,装饰简洁,在改造设计上要注意符合当地居住者的审美,可以使用当地人们常见的物品作为装饰使用,比如临海区域居民的渔民画、海上作业的工具等等,在搭配相应的绿植,是生活空间更舒适。

四、洞头某村落改造实例

(一)洞头某村落民居现状

民居建筑保存完好,因所处地理位置原因,受台风影响严重,民居墙体以石块进行砌筑,墙体厚度450mm左右,整个建筑层高低矮,在2100mm左右,内部结构保存相对完好,通过对民居的实地调研,房屋主要存在以下六大问题:1.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没有明显的区域划分,缺少一些功能区域2.灯光照明条件差3.地面墙面用材老旧,与时代脱节4.色彩暗沉,风格不统一5.家具布局不合理,部分家具需更新6.陈设装饰品选用随意,而且缺少陈设品,整体的居住环境舒适度不足,目前该栋民居仅有老人居住,通过与老人的访谈,如果进行改造,迫切需要对室内功能区域进行重新的划分,满足现代的生活方式,给子女回家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氛围。

(二)改造设计方案

功能布局上,对功能空间进行了整体的重新布局,一、二层空间进行了公私分区,将一层空间作为公用空间,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放在一层空间,考虑到老人是主要的居住者,为了老人的使用方面也将老人房设置在一层,将老人的活动区域设定在一层。二层作为老人孩子的房间,设置有两间带小孩空间的卧室,设置有二楼的起居室和书房(兼做画室),整个设计方案考虑到居住者的使用进行了空间的设置,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图:)。

旧物新用上,考虑到老人有个别旧的桌椅、床等家具,箩筐等生活用品有着回忆在不舍丢弃,在设计中将其进行了使用,尤其是箩筐用作了墙面装饰,更具装饰性和意义。

色调风格和材料的使用上,就地取材,多使用竹木,颜色素雅,更倾向于使用材料本身的原木色。部分墙面用石块进行肌理造型,突出质感和当地特色。

在陈设品的选用上,选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渔民画和绿植搭配使用,营造室内舒适的氛围。

五、结语

本次研究中从民居特色、现状研究、改造原则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对浅显,对传统民居的改造与民宿改造如何在保护和传承当地民居特色的基础上完成适合现代生活需求的设计,相信对设计师来说是个一直需要研究和寻找的答案,笔者也将继续努力寻找最好的方式。

猜你喜欢

民居温州村落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