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机采棉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2019-10-31郑巨云王俊铎龚照龙梁亚军窦先运艾先涛郭江平李雪源
郑巨云,王俊铎,龚照龙,梁亚军,窦先运,艾先涛,郭江平,莫 明,李雪源
(1.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91;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0 引 言
【研究意义】新疆是我国最主要的棉花产区。2018年新疆全年种植面积为223.67×104hm2(3 355万亩),占全国66.7%;总产为511.1×104t,占全国83.8%左右。新疆棉花生产在我国和世界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目前,兵团机采棉种植面积采收机械化率已达到70%以上[2],机械采收虽然棉花生产成本下降,但棉花产量质量都有所下降,光合作用依旧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研究机采棉品种光合特性对提高机采棉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不同叶型棉花其光合生理特性不同,其中鸡脚棉对群体贡献率最大的部分是中间部分,其次是下层,与其他常规叶品种不同[3];棉花阴叶与阳叶因为具有不同的光截取,从而导致叶片光合作用差异较大[4];张旺锋等[5]则从种植密度方面研究表明:群体光合速率在盛铃期以前随密度增加明显增强,盛铃期以后,低密度6×104株/hm2的群体光合速率仍为最低,高密度30×104株/hm2群体光合速率迅速下降,中密度18×104株/hm2则保持较高水平;也有研究者[6]从棉花冠层或呼吸效率入手了解其光合特性。【本研究切入点】目前对于新疆机采棉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两者的相关性正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重中之重[7],还需深入研究。研究不同机采棉品种单叶、群体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先驰st-303二氧化碳分析仪 ,分别测定5份南疆机采棉品种(系)在花铃期的群体光合速率、单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气孔导度,研究其变化及其与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等产量性状的相关性,为新疆机采棉群体及单叶光合特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作理论参考,筛选光合能力强的机采棉品种资源,为高光效育种提供种质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供试品种:18N1号、中49CK(中棉所49号)、17N6号(源棉6号)、17N7号(源棉7号)、17N11号(源棉11号)。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机采棉模式种植,重复三次,宽窄行种植(10+66)cm,株距10 cm,小区面积8×2.3=18.4(m2),种植于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一师16团试验田,采用膜下滴灌,常规栽培管理。
1.2 方 法
1.2.1 群体光合速率
于8月1日晴朗天气下采用先驰st-303二氧化碳分析仪进行测定,同化箱体积为0.504 m3(长 0.7 m,宽 0.8 m,高0.9 m),同化膜:为透明聚脂薄膜,透光率为85%~ 90% ,同化箱罩住植物冠层并被密封后2 min内不形成雾滴。每小区取点进行测量,共测三重复,当二氧化碳稳定下降后开始计时,测定时间为60s。
作物群体表观净光合速率(CAP)计算可采用下式[8-10]计算CAP:
CAP=△C/10-6×V×360/△M×273/(273+T)×44/22.4×1 000/L.
式中,CAP为群体表观净光合速率;△C为作物群体净光合时实际同化CO2浓度差(10-6);V为同化箱体积(m3);△M为测定时间(s);T为同化箱温度(℃);L为测定群体所占的土地面积(m2)。
1.2.2 单叶光合速率
于8月3日12:00~14:00,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测量各品种上叶(打顶后倒二叶)、中叶(整株中部叶片)、下叶(正二叶)各项指标: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每个品种测量五株,共测三重复。可计算出参数水分利用效率(WUE),由Pn/Tr计算得到。
1.2.3 产量性状调查
在棉花吐絮期(9月26日)对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等棉花产量性状进行测量,测量三重复,每个重复5株,测量并记录数据。
1.3 数据处理
对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数据处理应用 SPSS19.0分析软件和Excel 2010制图结合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群体光合速率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群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总体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然后会再稍作上升之后下降。12:00~14:00期间会达到1 d之中的最高,在14:00~16:00各品种的群体光合速率均会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棉花受光照强度等的影响而进入午休状态导致[11],在16:00~18:00解除午休状态后光合速率较14:00~16:00又会有所升高,之后随着太阳光照强度的下降,光合速率也会随之下降。5个品种中群体光合最高的时间集中在12:00~14:00点,其中17N11最高达到3.64 gCO2/(m2·h),18N1次之,中棉所49号最低;在14:00~16:00时间段内,各品种光合速率相差不超过±0.2;在16:00~18:00时间段内各品种光合速率较14:00~16:00时间段均有所回升;在18:00~20:00时间段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下降,各品种光合速率均有所下降。图1
图1 不同品种群体光合速率变化
Fig. 1 Diurnal change of the canopy photosynthetic rate of 5 cotton varieties
2.2 单叶净光合速率
2.2.1 净光合速率Pn
研究表明,5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各不相同,17N11号整体光合速率最高,17N6号次之,18N号最低;5个品种的上叶、中叶、下叶光合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上叶最高,下叶最低。就上叶而言,17N11号上叶光合速率最高,达到36.84 μmol/(m2·s),17N6号次之,18N1号最低只有25.8 μmol/(m2·s),中叶情况与上叶相同,各品种下叶光合速率间相差不超过±2.5。图2
图2 净光合速率Pn
Fig. 2 Net photosyntheticrate of 5 cotton varieties
2.2.2 气孔导度Gs
研究表明,5个品种的气孔导度Gs各不相同,17N11号气孔导度最大,17N6号次之,18N1号最低。上叶与中叶气孔导度大于下叶的品种有17N11号和18N1号,17N6号、17N7号和中49CK三个品种上中下叶差距不大。上叶气孔导度中,17N11号最高,17N7号次之;18N1号最低。中叶气孔导度中最大的是17N11号,最低的是18N1号,其他3个品种相差不大;下叶情况与中叶情况大似一致。图3
图3 气孔导度Gs
Fig. 3 Stomatal conductance of 5 cotton varieties
2.2.3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存在一定差异,上、中、下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平均值最高的是17N1,其次为17N6,18N1号最低;各品种上、中、下叶二氧化碳浓度Ci大小基本一致即上叶>中叶>下叶;上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最高的是17N11号最高,17N6号次之,17N7号最低;中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最高的是17N11号最高,17N7号次之,中49最低;下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最高的是17N11号最高,17N6号次之,18N1最低。图4
图4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
Fig. 4 IntercellularCO2concentration of 5 cotton varieties
2.2.4 蒸腾速率Tr
研究表明,整体蒸腾速率Tr最高的是17N11号,17N6号次之,18N1号最低;各品种上叶中叶蒸腾速率均略大于下叶,除17N11号差距略大外,其余差距都不大。中叶蒸腾速率大于上叶的有17N11号,上叶与中叶相同的是18N1号,上叶大于中叶的有17N6号、17N7号和中49CK。上叶蒸腾速率中17N11号最高,18N1号最低,中叶下叶情况与上叶情况相同。图5
2.2.5 水分利用率WUE
研究表明,各品种水分利用率WUE情况相似,上中下叶呈下降趋势,上叶水分利用率中18N1号最高,17N6号次之,中49CK最低;中叶水分利用率中17N6号最高,17N11号最低;下叶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是18N1号,17N6号最低。图6
图5 蒸腾速率Tr
Fig. 5 Transpiration rate of 5 cotton varieties
图6 水分利用率WUE
Fig. 6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5 cotton varieties
2.2.6 上中下叶单叶光合性状指标差异性分析
研究表明,5份材料上叶、中叶、下叶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利用速率(WUE)各项指标的值都不同。总体看来除了水分利用率各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一些差异。各品种不同叶位的各项指标,大都是上叶各项指标和中叶各项指标之间差距较小,且均大于下叶各项指标之值。
各品种中叶与下叶净光合速率Pn无显著差异,仅上叶存在显著性差异:17N11号与17N6号上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
气孔导度Gs方面:17N11号中叶上叶气孔导度显著高于18N1号,与其他3个品种无明显差异,下叶中18N1号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其17N11号;
蒸腾速率Tr各品种上叶:17N11号显著高于17N7号和18N1号,中叶则是17N11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各品种在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表1
2.3 产量性状指标
研究表明,单株铃数最多的17N6号达到7.23个,17N11号次之,18N1号最少6.4个;籽棉产量最大的是17N7号达到9 653.33 g,17N11号次之:9 270.00 g,相差不多,18N1号最低;皮棉产量与籽棉产量一致;单铃重17N11号最大,17N6号次之,18N1号最低;衣分最高的是17N6号达到47.77%,17N11号次之,18N1号最低。表2
表2 5个品种产量性状指标
Table 2 Yield traits of 5cotton varieties
品种Variety单株铃数Bollnumber(个)籽棉Seedcotton(g)皮棉Lintcotton(g)单铃重Bollweight(g)衣分Lintpercentage(%)18N1号6.406300.002215.085.2135.1617N6号7.238630.004122.556.8147.7717N7号6.859653.334604.646.7642.84中49CK6.868053.333404.955.7942.2817N11号7.059270.003971.277.0847.70
2.4 相关性
研究表明,群体光合速率CAP与产量性状均呈正相关,但都不显著;单叶的光合特性中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产量性状单株铃数、籽棉、皮棉、铃重、衣分等均呈正相关。单叶光合特性中水分利用率与产量性状均呈负相关,其中下叶与产量性状呈显著负相关;中叶净光合速率Pn与铃重和籽棉产量呈显著性相关;与单株铃数呈显著相关的性状有:中叶气孔导度Gs、中叶胞间CO2浓度Ci;与籽棉产量呈显著相关的性状有:中叶气孔导度Gs、中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下叶蒸腾速率Tr;皮棉产量的相关性与籽棉产量相关性一致;下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与铃重呈极显著相关,下叶蒸腾速率Tr与铃重呈显著相关;中叶气孔导度Gs和中叶蒸腾速率Tr与衣分呈显著性相关,总体看来,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与产量相关性紧密,中下部叶片与产量相关性更大。群体光合与单叶光合呈正相关,产量性状中籽棉产量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和铃重都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表3
3 讨 论
群体光合日变化研究表明,CAP在一天中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在12:00~14:00、16:00~18:0升高,在会稍作下降,可能是由于中午光照强度大棉花进入休眠导致,但张旺锋、郑有飞等[12-13]研究表明棉花群体光合没有午休状态,研究与其结果不尽相同,虽然研究中表示群体光合会出现双高峰,但第二峰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当时天气发生变化导致,也可能是由于仪器误差或者操作误差导致。
不同品种Pn、Gs、Ci、Tr、WUE等性状各有差异,除水分利用率WUE与产量呈负相关外,都与产量性状均呈正相关,中下部叶片与产量的相关性更大,唐钱虎等[3]的研究结果也表示中下部叶片与产量相关性更大,研究与之结果相同;唐钱虎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光合与单叶光合呈正相关,单叶光合影响着群体光合,研究与此结果基本相同。
不同部位叶片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不同,中叶气孔导度Gs和中叶蒸腾速率Tr与衣分呈显著性相关,不同品种中叶、下叶单叶光合特性中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与产量具有显著性相关,总体看来,虽然各项光合指标值均是上叶大于中下叶,但中下部叶片与产量相关性更大。这与唐钱虎等[3]的研究结果相似。
4 结 论
群体光合与单叶光合呈正相关,群体光合较单叶光合与产量相关性更大;单叶光合性状指标中,不同叶位情况不同,但中下叶与产量相关性更大;各项指标中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与产量相关性更紧密;17N11号群体光合速率最高达到3.64 gCO2/(m2·h),单叶光合速率中17N11号最高达到36.8 μmol/(m2·s),17N6号次之,达到34.5 μmol/(m2·s);17N11号与17N6号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其光合性能指标更加合理,产量也相对较高,可作为高光效高产机采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