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偏少孕妇羊水成分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9-10-31蔡海瑜杨慧丽李幔徐毅朱景霞
蔡海瑜 杨慧丽 李幔 徐毅 朱景霞
羊水偏少是产科临床并发症的一种,多见于妊娠中晚期孕妇,临床以妊娠晚期羊水量不足300ml为羊水偏少的界定标准[1],近年来,B 超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羊水偏少的诊断提供了更有力支持。而特发性羊水偏少则是指排除胎儿畸形或者已经明确伴随妊娠合并症等情况外的羊水偏少。特发性羊水偏少会对胎儿发育和母婴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这与其羊水成分变化有紧密联系[2]。本研究对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偏少孕妇的羊水成分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 例特发性羊水偏少的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组,年龄22~34 岁,平均(28.37±2.11)岁,孕周35~41 周,平均(38.27±1.03)周,经产妇17 例,初产妇28 例;以同期于我院待产分娩的45 例羊水量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1~35 岁,平均(28.29±2.19)岁,孕周36~41 周,平均(38.39±1.01)周,经产妇14例,初产妇3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 诊断标准 采用B 超诊断,标准为羊水量≤300 ml,羊水指数(AFI)≤80mm(绝对值)或最大羊水暗区(AFV)垂直深度≤20mm[3]。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妊娠晚期孕妇;②单胎妊娠;③研究组孕妇经B 超检测羊水指数,羊水量≤300ml,确定为羊水偏少。排除标准:①具有手术产史者或胎位不正者;②胎儿畸形或羊水胎粪污染;③伴有其他妊娠合并症者。
1.4 方法 在产妇破膜时,收集5ml 羊水样本,在 3 000r/min 的转速下,离心处理10min,获取上层清液后,将其植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成分分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厂家:东软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辽食药监械(准)字2012 第2400080 号],仪器运行、校准、参数设置以及试剂选择、检验操作等,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1.5 观察指标 生化检查检测项目包括钾、钠、钙、氯离子水平,肌酐含量等,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统计两组相关母婴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对比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相关生化指标水平、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等以±s表示,行t检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剖宫产率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羊水成分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孕妇羊水中钠离子、钙离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羊水肌酐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82.22%(37/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11%(14/45);研究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产程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围生儿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孕妇羊水相关成分检测情况(±s)
表1 两组孕妇羊水相关成分检测情况(±s)
组别 例数 钠离子(mmol/L) 钙离子(mmol/L) 羊水肌酐(μmol/L) 钾离子(mmol/L) 氯离子(mmol/L)对照组 45 127.23±5.71 1.69±0.23 193.47±43.24 4.28±0.46 101.28±3.75研究组 45 120.31±5.19 1.59±0.21 225.79±49.12 4.30±0.45 100.31±3.21 t 6.016 2.154 3.313 0.208 1.318 P 0.001 0.001 0.001 0.835 0.191
表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相关情况(±s)
表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相关情况(±s)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量(ml) 产程时间(h)剖宫产率[n(%)]对照组 45 179.27±45.23 5.59±1.03 14(31.11)研究组 45 247.23±52.71 8.31±1.19 37(82.22)t 3.313 11.593 23.937 P 0.001 0.001 0.001
表3 两组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n(%)]
3 讨论
特发性羊水偏少属于产科临床并发症的一种,在妊娠中晚期发生较多,且随妊娠时间延长,发生率越高[4]。妊娠晚期发生特发性羊水偏少,会对胎儿的健康发育以及顺利分娩产生一定影响,在B 超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临床对妊娠晚期孕妇特发性羊水偏少的诊断率有所提升,为临床干预和终止妊娠时机的合理选择提供了有效借鉴[5]。
导致孕妇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病因并不明确,但是可以通过研究羊水成分变化情况对妊娠结局所产生的影响,针对孕妇羊水成分组成予以针对性干预,避免和降低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羊水循环能够实现母体胎儿以及羊水之间的水分及其他小分子物质的交换,从而实现胎儿发育内环境的平衡,实现机制是钠离子、钾离子等在渗透作用下通过羊膜,进而对胎儿内环境进行调节。而羊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对羊水成分的跨膜运转产生影响,羊水成分组成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胎儿内环境,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等的发生率显著增加[6]。
本研究结果显示,羊水过少的孕妇羊水中钠离子水平较羊水量正常孕妇低,胎儿长时间处于低钠环境中,其缺氧、缺血反应会增强,且会导致钠的重吸收,胎儿胎尿排量随之减少,而羊水主要来自于胎儿尿液,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重羊水偏少,如不实施护理干预,则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羊水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羊水过少环境中发育的胎儿成熟度更高,所以这部分胎儿的肾小管对于血管升压素会更加敏感,也会导致胎儿排尿减少或无尿,羊水偏少,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正常状态下,胎儿血中的钙离子浓度应高于母体,而钙离子则主要来自羊水,羊水中钙离子含量则主要由胎盘的传输作用决定,本研究中,研究组孕妇羊水中钙离子水平明显下降,考虑与孕妇胎盘功能较差有关,而钙离子含量降低会对胎儿的发育和机体代谢产生影响,也会间接影响其正常排尿,最终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研究组围生儿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产妇临产后,子宫收缩以及脐带均会对胎盘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而若羊水偏少,则子宫对胎儿的裹挟更紧,会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这种状况下,胎儿肠道蠕动会变得亢奋,肛门括约肌也会变得松弛,会将胎粪排在羊水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也因此升高[7]。另外,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还可起到润滑产道的作用,能有效减轻产痛,而羊水偏少,产道润滑效果差,会对宫缩产生影响,宫颈扩张度降低,产程相对延长,产程延长便可能引起宫缩乏力,产妇产后出血量会随之增加[8];而产程延长引起特发性羊水偏少的产妇,其羊水中钠离子、钙离子等水平会减少,加重了胎儿缺氧、缺血的程度,同样会增加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概率,为保障母婴安全,则常需转剖宫产,因而剖宫产率也明显上升。
针对母婴不良妊娠结局问题,作者提出以下对策,并指出相关的注意事项,具体如下:①对策:为减少母婴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可以采取口服水化治疗的方式,以延长孕周,对胎儿宫内生长羊水环境进行改善,必要时可以在腹腔内灌注生理盐水,从而改善羊水指数,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②注意事项:对于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偏少者,在妊娠期需要动态对晚期羊水量检测,及时评估胎儿宫内情况,如果产妇羊水量严重偏少,需与产妇说明情况,建议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
总之,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偏少会严重影响分娩结局,羊水偏少者会出现羊水成分变化,而羊水成分变化则会加重羊水偏少,最终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临床需加强对孕妇羊水成分监测并给予科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