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2019-10-30邹香妮张敏
邹香妮 张敏
[摘要] 妇科恶性肿瘤为现如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卵巢与宫颈为其好发部位。由于其发生的部位及其功能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紧张、焦虑、怀疑、恐懼、回避、自卑及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故较其他恶性肿瘤而言更值得关注与护理。由此即提出科学普及与告知、心理及精神行为干预和团体干预的护理对策,使患者能够长期维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并配合治疗,以期达到延长生命与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故将其总结并在此综述。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心理状态;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8(a)-0066-04
[Abstract] Gynecological malignancy is a common malignancy nowadays, and ovary and cervix are its most common sites.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its occurrence site and function, most patients will appear tense, anxiety, doubt, fear, avoidance, inferiority and pessimistic depression and other adverse psychological state, so it is more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care than other malignant tumors. Therefore, it puts forward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and notification,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and group intervention, so that patients can maintain a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for a long time and cooperate with the trea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xtending life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o it is summarized and summarized here.
[Key words]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 Psychological states;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progress
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罹患的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较高,其包括宫颈癌、子宫体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卵巢癌等,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及卵巢癌的患病率亦较高,严重危害妇女的生活质量及健康。而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且在诊治过程中可遇到功能丧失、切除等相关问题,故对患者所带来的精神及心理的压力更大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因此,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及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并希望由此提升患者自信以及对抗疾病的信心,故笔者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护理的对策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现状
1.1 紧张、焦虑
有研究表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评分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1],且其程度与患者本人学历水平成正相关,同时与发病年龄成负相关[2-3]。由于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恶性肿瘤,其学历愈高则对疾病的了解愈发全面,则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的可能性则愈大;而依据现如今社会内外环境的影响,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愈发年轻化,尤其对于未婚或婚后未育患者,疾病可能带来的躯体非完整性对患者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将更大化。而对于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患者其对手术成功与否及术后性功能及家庭稳定产生质疑,造成紧张、焦虑情绪[4-5]。
1.2 怀疑、回避
在患者初被告知病情时,有大部分患者对此表示怀疑态度,认为自己身体素质一直尚好或一直不好但从未查出妇科恶性肿瘤,向医生反复核实,并仍对此结果表示怀疑。尚有部分患者在怀疑基础上产生对病情的回避,不愿承认自己患有妇科恶性肿瘤。对于医护人员提供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表示不信任与非积极配合,若见到医护人员之间或与其家属单独谈话或私语,则怀疑疾病进一步加重或不可治疗,产生消极态度[6-8]。回避承认患病的同时亦回避积极治疗,认为产生疾病已为最终阶段,治疗只是徒劳的回避治疗心理。Chan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年轻患病者对患病事实的接受更加难于老年患者,更容易产生回避的心理。
1.3 恐惧
在患者初被告知病情时,除怀疑、回避心态外,恐惧心理亦最容易发生。随着病情的不断变化,尤其在相关症状出现之后,其恐惧心理亦随之加剧。部分患者会认为自身疾病的加重或到达晚期而加重自身恐惧感。吴琼等[10]研究表明所有调查患者中,产生恐惧情绪的患者达89.1%,说明恐惧在本病中的发生率较高。赵家菊[11]亦指出恐惧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因疾病的治疗导致患者正常生活的改变,患者对治疗、预后、后期夫妻及家庭生活产生持续的恐惧心理[12]。
1.4 自卑
自卑心理一般多见于术后患者,由于术后器官的缺失对女性的自信心产生极大的打击,常认为自己为有缺陷的人,女性魅力缺失,或因疾病所引起的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肥胖等相关症状易产生自卑心理,并对维持正常夫妻生活抱有不自信心理,久而久之则进一步加重自卑心态。
1.5 悲观、抑郁
患者常具有“谈癌色变”的意识,认为得了癌症就代表死亡,当听到医护人员告知病情时多产生不能治疗、人财两失的思想,而隨着疾病的进展,相关症状的发生,则擅自认为自己生命已走到尽头,进而消极治疗,久而久之发展为抑郁。陈静[13]研究表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6.3%,说明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高度重视抑郁情绪的发生。杜娟等[14]研究亦表明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前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1.85%。此悲观、抑郁的发生亦与患者学历及发病年龄呈相关性[15]。
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现状
现如今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护理除常规临床护理外,还包括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语言与肢体干预、化疗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等方面。谢剑平等[16]即对50例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患者给予个体化关爱服务护理,结果显示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减低,而生活、心理、社会环境方面的评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个体化护理患者满意度达92%,显著优于常规基础护理的75.6%,说明良好的个体化关爱服务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张芳芳等[17]则对100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包括化疗前、心理、专科及并发症等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改善、依从性、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BI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较好地改善了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孙宗琪等[18]采用护患良好沟通、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加强健康指导及运用多元文化护理理念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3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结果显示其躯体、心理、社会及物质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同时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减低,护理满意度达93.3%,说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可起到积极作用,且提升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3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对策
3.1 科学告知与相关知识普及
对于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建议立即告知患者病情,宜先与其家属商榷,在结合患者心理状况及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表述,尽可能使患者的精神与心理伤害降到最低[6]。同时,当患者得知病情后所表现出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亦常因其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全面,故对患者进行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知识的普及也至关重要[8]。相关科室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教育经历及接受能力,耐心提供疾病的诊治常识、防治方法及预后转归,播放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知识讲座,使患者对疾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对自身有更多的认识,促进癌症患者适应能力,在正确认识疾病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共同防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19-20]。
3.2 建立护患信任
护患关系的建立是恶性肿瘤护理的基础。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治疗环境,与患者良好地沟通,让患者体会到医护人员真实的关心,切身的体会,能够使患者及其家属将自己交于医护工作者,为安心接受诊治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并在日后的治疗中积极配合。而对于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医护人员的关心与安慰可增加患者的抗病信心,并对生活持续抱有新的希望,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好的支持[7,21-22]。
3.3 心理干预
如上介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紧张、焦虑、怀疑、回避、自卑及抑郁等心理症状,而其产生的原因一般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转归、治疗手段、术前及术中的恐惧、术后性功能与性生活的变化、术后体力与外形的恢复以及术后是否复发与转移的担忧相关[23-24]。而现代研究[25-27]发现,对围术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包括手术的相关过程与预后护理知识;子宫切除术后告知患者不会造成其卵巢早衰,消除疑虑;术后随访,告知家属患者现阶段的心理状态已助患者的恢复及告知患者丈夫对其夫妻生活相关影响等,以期实现在全程分担与尽力消除患者本身的心理压力,并与其家属共同促进患者积极心态,所获效果显著。
3.4 精神、行为干预
耐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精神与肌肉、指导性想象以及音乐疗法等精神、行为干预,以达到患者机体的完全放松状态同时还可倡导患者在自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以助患者维持积极的心态,摆脱消极与悲观的情绪,使患者建立积极的认知观与治疗观,进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28-29]。
3.5 团体干预
团体干预即在患有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群体中实行干预的一种手段,使得群体中个每一个肿瘤患者产生新的态度与认识。团体心理治疗因其影响范围广、实行方便及疗效显著等特点,被誉为各种癌症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30]。有研究[31-33]表明,团体心理治疗在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均有较显著疗效。同时,团体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尊心,在团体中患者互相的陪伴与共同的治疗,使其认识到消极情绪与不良认知的危害,进而对其进行纠正,重新确立良好的行为认知,并得到团体间及治疗师的认可,进而使患者更加自信[30-34]。
4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为现如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卵巢与宫颈为其好发部位。而妇科恶性肿瘤因其部位与功能的特殊性,其大部分患者均表现有紧张、焦虑、怀疑、恐惧、回避、自卑及悲观抑郁的心理状态。而这些不良情绪可进一步侵袭患者的身心健康,延迟疾病的转归,甚或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而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较,妇科恶性肿瘤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以增加其抗击疾病的信心。而这种关怀与护理需要医护人员与家属的共同努力。首先医护人员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安心积极地配合疾病的诊治,而此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易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让患者全面地了解自身的疾病与相关的防治知识。加之心理、精神、行为及团体的干预亦对疾病的转归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使患者能够长期维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期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霍美青.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3,32(32):169,171.
[2] 毕欣.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0):215-216.
[3] 张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5):1607-1608.
[4] 郭红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3):14-15.
[5] 苏凤桃.理性情绪疗法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4(2):134-136.
[6] 毕欣.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0):215-216.
[7] 孟丹妮.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6):209-210.
[8] 祁湲.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59-60.
[9] Chan YM,Ngan HY,Li BY,et al.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quality of life after gynecologic cancer treatment [J]. Gynecol Oncol,2001,83(1):10-19.
[10] 吳琼,黄金汉.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障碍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62-1363.
[11] 赵家菊.宫颈癌病人的心理护理[J].科技信息,2010(28):381.
[12] 孙娅萍.25例宫颈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9):245.
[13] 陈静.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心理干预研究[J].华西医学,2012,27(2):259-261.
[14] 杜娟,雷岸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及焦虑状况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5):675-677.
[15] 曹静.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4):97-98.
[16] 谢剑平,徐成凤,左玉芹,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个体化关爱服务的临床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11):40-42.
[17] 张芳芳,王何艺,余彩霞.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40-142,146.
[18] 孙宗琪,吴淑芳,王丹.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10):1251-1253.
[19] 林斯环,丘宝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6):167-168,171.
[20] 张立华.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健康教育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