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水思源,感念家园

2019-10-30赵霞

江苏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返璞归真传承创新

赵霞

摘  要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宜兴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始终贴近人们的生活,紧跟时代的脉搏,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将这世间之物通过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来,表现出人们的丰富思想和情怀,引人共鸣、发人深思。本文以紫砂套壶“趣”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套壶;趣;传承创新;返璞归真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从传统实用器变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紫砂壶虽然是传统手工艺品,但它贴近人们的生活,紧跟时代的脉搏,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表现人们的丰富思想和情怀,引人共鸣、发人深思。我们生活在一个广阔的世界中,世间百态、人世纷繁,有人寄情于山水、有人执着于家庭、有人渴求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怀和追求,身为一名紫砂艺人,就是要将这世间之物通过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来,这也造就了紫砂壶造型的千姿百态。

按照不同的形态特点,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紋器,三大类型相辅相成,共同为紫砂壶造型艺术锦上添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审美日趋多样化,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独辟蹊径,融合现代审美,表现出独特的意趣和现代化的魅力,令鉴赏者产生共鸣。紫砂套壶“趣”(见图1)由一壶、两杯组成,紫砂套壶讲究形式美,各器物既独立又统一,给人以和谐的美感。整个套组采用原矿紫泥制成,色泽紫润清雅,砂感细腻,营造出清雅古朴的氛围。

纵观此套组,紫砂壶身筒呈圆柱形,腹壁挺直,极具精神气;底部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给人以沉稳端庄之感;壶盖与壶足上下呼应,壶盖压于壶身,子母线吻合,严丝合缝、通转流畅,盖面平整,给人以刚劲有力之感;壶钮为又粗又扁的圆柱形,造型与身筒相呼应,比例协调,平添了几分敦厚稳重的气质;壶流形似鸭嘴,线条简单利落,壶嘴尖锐,给人以坚硬刚劲之感;壶身腹壁设有小小的圆柱形壶把,有别于传统流、把的180度相对,此壶流、把呈90度角,适宜提拿,同时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壶看似简单,实则制作较难,直壁制作极易坍塌,又要彰显出挺拔有力之势,十分考验艺人的制壶功底。整壶造型宛若古代的石井,方圆周正,壶身以盖钮侧面施法自然,形成自然的斑驳不平的纹理,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具,表现出古代石井年代久远、斑驳不平的状态,表现手法十分细腻。两只杯子呈圆柱状,与壶身造型一致,杯壁设有小圆柱,方便端拿。整个套组敦厚质朴、古色古香,将光器与花器的造型手法相结合,推陈出新、意趣盎然,在不失实用性的前提下,给人以现代化的艺术美感,新颖独到,是一款十分个性化的设计。

欣赏此套组,让人回到遥远的时代,那时水资源十分珍稀,没有现在的自来水,人们凿井而饮,甘甜的井水供养着整个村子的人。井水不同于现在的自来水,无需煮开就能入口,清凉润喉,喝过之后还有淡淡的回甜味,人们早起结伴到井边担水,相互说笑,日子缓慢而恬淡。井水冬暖夏凉,夏天人们将西瓜放入井底冰镇,井上系满了绑着西瓜的绳子,那样的时光让人留恋。井的挖掘冲破了自然的束缚,为文明的发展争得一块自由的空间。从古至今,井是生活的必备品,而且现在很多农村的水压井、自吸泵水塔的前身都是水井。井,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水资源,世世代代供人汲取,流淌成风俗、演化成哲思,浇灌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那一口井是美好家园的象征。东汉王充在《论衡·感虚篇》中引述尧帝的“击壤歌”提到饮水用井:“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凿井而饮”是人们理想生活的寄托,代表着人们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的向往,代表着人们返璞归真的田园情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很忙碌,忙着追求物质、追求金钱,筋疲力尽,这种情况下,恬静淡泊、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可谓是现代人心中的理想桃源。紫砂壶“趣”将石井文化融入其中,使人产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它既代表着饮水思源、感念家园的初心,也寄托了人们追求自由淡泊、恬静美好生活的渴求,极具现实意义,引人共鸣。

造型和装饰是紫砂壶表现其内涵和文化的重要方式,紫砂套组“趣”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独具个性的造型表现出深厚的内涵,意境呼之欲出。欣赏此套组,让人徜徉于遥远的农耕时代,感受到古色古香的雅韵,衍生出丰富的时代内涵,实属难得。身为一名紫砂艺人,应把握好紫砂泥的独特性质,将技艺和思想相结合,将一丝一毫的功力放大,将一点一滴的感情抒发,创作出动人心弦的作品,从而推动紫砂文化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费寅媛,范建军.凝眸,一片清秋——浅谈作品“静听秋雨声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J].江苏陶瓷,2018(5):54,59.

猜你喜欢

返璞归真传承创新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返璞归真,让阅读教学走向灵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创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