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作品“掇英壶”创作风格浅析
2019-10-30史伟如
史伟如
摘 要 每一把紫砂壶都倾注了艺人的匠心与智慧,从造型、装饰到主题表达都需要有自己的个性体现。紫砂壶首先是一件实用品,要有泡茶的功能,这是基本要素,造型与装饰则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掇英壶”在充分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选用了传统意义上的方器为主体造型,同时在装饰上又融入了花器的技艺风格,壶嘴、壶把、壶钮的捏塑及壶体表面的贴塑装饰,共同架构了作品艺术形象,较好地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掇英壶”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二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的风格。
关键词 紫砂;掇英壶;造型;装饰;审美价值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但由于实用性是其基本要素,因此,紫砂壶的基本构成是相同的,把、嘴、钮、盖及壶体是其不可或缺的单元。但紫砂壶的不断发展,使其承载了更多艺术品的功能。每一把壶不仅是艺人匠心的体现,也融入了其审美理想与智慧。从造型、装饰到主题表达都有自己的个性体现。造型与装饰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掇英壶”(见图1)引入自然中的梅与竹元素为艺术题材,在充分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选用了传统意义上的方器为主体造型,同时在装饰上又融入了花器的技艺风格,壶嘴、壶把、壶钮的捏塑及壶体表面的贴塑装饰,共同架构了作品的艺术形象,较好地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是一款宜用宜赏的泡茶佳器。
1 紫砂“掇英壶”的造型与装饰
紫砂壶的造型大致可分为光素器、筋纹器和花塑器三大类,他们各有特点,互为补充,因此对于具体紫砂壶器来讲,界限不是很明显,往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紫砂“掇英壶”初看是一件方器,轮廓处线条挺刮,壶身形体周正、线条流畅,有君子之风,透出一股阳刚之气,但也方中寓圆、刚柔相济,隐含了平衡和谐的传统哲学思想。方形嵌盖轻压壶口,盖面与壶肩平齐,肩部挺括利落,口盖严丝合缝,由此可見制作技艺较为高超。“掇英壶”应用紫砂花器语言,将梅花、竹子元素融入壶器的装饰创作之中,古朴间透着雅致。盖中央,一截竹枝自然弯成桥钮,竹节线清晰可见,线条优美、灵秀;塑成竹段的一弯流,从一侧壶体上部胥出,纤瘦有节,几片嫩叶从竹节处向壶体侧面匐匍,形态生动、逼真;圈把以梅枝为形、苍劲古雅,与另一侧的壶流呼应。梅枝挺秀,其上点点梅蕊稀疏分布,充满了小生命的意趣;底平面与壶肩面平行,圈脚落地,支撑起整壶的气势。紫砂“掇英壶”精选黄龙山原矿底槽青泥料全手工精心制作而成,质感光润、古雅可爱。器型与装饰二者风格浑然一体,稳重而不失秀丽,具有高雅脱俗的艺术特点。
2 紫砂“掇英壶”的审美价值
一件紫砂作品必须做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显示其特有的审美价值。紫砂“掇英壶”以方器为形,但又运用直线与弧线的合理搭配,带给人们方中寓圆的视觉感受,稳重中融入一份轻盈的质感,避免了方器的呆板感。以梅、竹为装饰素材,在挺拔的壶身上融入了竹元素、梅元素,生动地表达出了中国人所追求的精、气、神,这是作品的点睛之处,“梅竹品高洁,掇英泛尘世”,也点明了作品的主题。梅与竹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及“岁寒三友”中的二大成员,竹子生而有节,寓意高风亮节,竹的正直、俊逸也是正人君子的人格追求;梅花有迎雪吐艳、坚韧不拔的可贵品质与凌然气节,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往往被赋予高尚人格的象征意义,是精英的象征。
整壶制作匠心独运,把花货的艺术语言运用得炉火纯青,捏塑的竹枝、梅枝形态逼真,贴塑的梅花、竹叶精雕细镂,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3 结 语
紫砂壶首先是以实用品出现的,其独特的宜茶性使紫砂壶与茶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茶文化与茶道的最高境界都以禅悟为指归,茶禅一味,品茶成为了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为了营造良好的品茶氛围,紫砂壶被不断地融入金石、书画、陶刻、贴塑等多种装饰技艺来提升其艺术品位,于是紫砂壶就逐步兼具了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壶器制作艺人将自然界的物象信手拈来,凭借自己的技艺与智慧,将其演化成理想的壶器造型,也融入了其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于是紫砂壶就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也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高贵不俗的雅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紫砂“掇英壶”也是这样的一件作品。
“梅竹品高洁,掇英泛尘世”。当你手端一把“掇英壶”,品着茶香,欣赏其挺拔的器型、独特的梅竹装饰、高雅的神韵时,如果你的情思被带入一种像梅、竹那般崇高脱俗的境界,纵然身在尘世,心灵也由此得到陶冶净化的话,那就是“掇英壶”这件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
参 考 文 献
[1]俞双妹.谈“劲节提璧壶”的造型风格与人文情怀[J].江苏陶瓷,2018(04):62.
[2]高奋荣.谈“德壶”的器型风格与人文寓意[J].江苏陶瓷,2018(0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