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碱地林木育苗技术要点

2019-10-30孙正元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盐碱地林业发展

孙正元

摘 要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东临黄海,滩涂面积每年以333.33 hm2的速度递增,土地资源丰富,2017年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始实施,苗木需求量巨大,而盐碱地育苗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基于此,分析盐碱地林木育苗技术要点,以提高盐碱地育苗成活率,促进林业发展。

关键词 盐碱地;林木育苗技術;林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50

1 苗圃地的选择

大多数树种不耐水淹,因此应选地势较高的地块。在盐碱地种植林木要求以测试土壤的含盐量不大于2.5‰,pH值不大于8.5为宜。另外,可从经验角度分析土壤的各项指标,农作物或杂草长势旺盛,说明土壤的氮、磷、钾含量较高,有一定的保肥、保水能力,但一般保肥保水能力好的土壤透气性相对较差,因此,在肥料选择上就要偏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苗木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在选择苗圃地时也要考虑到水源供给和土壤的排水能力,保证涝能排、旱能灌。

2 苗圃地的整理

2.1 整地

为了能有效地排水降盐,应高作垄、深挖墒,地形较高的地块可6 m一墒,地形略低地的地块3~4 m一墒,要求墒上口宽60 cm,底宽40 cm,深30 cm。同时有效抬高种植层的高程,保证雨季能快速排除田间积水,必要时还要考虑强排,做到雨止田干,使苗木免受渍害。

为使育苗地具备漫灌条件,必须在育苗地四周筑好围堰,整平育苗地块。围堰要求底宽60 cm、顶宽30 cm、高30 cm,筑好后要压实土,以防渗漏。育苗地块要整平、整碎,如果田块较大,则不要有较大的高低差,否则会影响漫灌的效果。

2.2 培肥地力,施足基肥

冬耕翻土,秋后至入冬前即可对土地进行深耕,深度以20~30 cm最佳,结合深耕每667 m2施以350~400 kg的优质商品有机肥和50 kg的复合肥(N、P、K含量16-16-16)。

3 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江苏三化(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树种,以高大乔木为主,以适地适树为原则,优选乌桕、国槐、无患子、合欢、腊梅等品种,选择隔年采摘无虫蛀且颗粒饱满的种子,去除种衣种皮。

乌桕种子须用50 ℃温水浸泡脱去腊质层,再用常温水浸泡24 h吸足水后播种,其他种子可直接播种。吸过水的种子发芽会略快于未浸泡过的种子,但其抗逆能力会有所下降。

4 播种

乌桕、国槐于3月中下旬开始,采用条播的方法(条播的优点是便于后期的田间管理,除草不易伤到小苗,视觉效果也很整齐),按株、行距30 cm×10 cm,播种深度2~3 cm,播一行盖一行,切忌播种过深,盖土后轻踩以防水分蒸发过快。播种后避免阳光直射,确保土壤的含水量,30天后开始发芽。

无患子也采用条播,因无患子的种粒较大,且出苗后小苗的叶片伸张度较大,所以株行距应比其他品种稍大一些,为30 cm×30 cm,播种深度2~3 cm,50天后开始陆续发芽,发芽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苗木整齐度较差,发芽率75%。主要原因是土壤质量、水分含量等因素影响出苗的整齐度。

腊梅采用当年采摘的种子,于7月中下旬采用条播的方法,株行距30 cm×10 cm,深度不大于2 cm,由于此时温、湿度适宜(如遇干旱天气也需及时补水),播种15~20 d后种子陆续发芽。腊梅种子发芽后需及时喷施多菌灵或百菌清加氧乐果,防止虫害。

5 灌溉

种子落地后,土壤必须保持湿润,但不排除遭遇强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一般来说喷灌是常用的抗旱方法,但刚种下地的种子并非是落地生根,遇上稍有冲击力的水就会连同碎土一起被冲散,严重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出苗均匀度,因此,应采用漫灌方法抗旱。漫灌应以过膛水的方式,即一旦平水所有土地湿润后立即排尽。排水的时间最好在傍晚,经过一夜沥干后次日田间即无水,不会对种子或种苗构成威胁。排水的过程也是一次洗盐过程,但频繁漫灌也易使土壤返盐,而合理控制漫灌的间隔期,再辅以遮阳网覆盖能有效解决返盐问题。

6 田间管理

种子播后,为防止水分蒸发过快,采用遮光率60%~70%的遮阳网小拱棚遮阴,注意观察田间墒情。3—4月气温适宜,土壤不易缺水,此时可喷施一次农达(草甘磷)除草剂(注意一定要在没有发芽的情况下喷施),如果连续无雨时间超过20 d则要考虑漫灌,确保种子层有较好湿度。由于漫灌土壤及易板结,所以要结合除草及时松土。

随着气温的升高,种子陆续发芽,待苗齐后于阴天揭去遮阳网,如果白天光照强烈则仍覆盖傍晚再揭除,反复4~5 d炼苗后方可使小苗全光照。国槐小苗生长速度比较快,会长出较多无效分蘖,须人工及时剪除。由于沿海风大、雨多,小苗很容易歪斜、扭弯,须辅以竹杆以增强小苗的抗倒伏能力。大雨天须挖开各排水口及时排涝以防小苗渍害。遮阳网揭除后,田间极易缺水,但小苗的根系较浅,及时漫灌、排水非常重要。小苗生长的同时杂草也会快速生长,此时一定要及时人工拔除杂草,防止杂草争光争肥。整个小苗期须除草6~7遍,每遍除草间隔为20~30 d,要掌握“除小除了”的原则,切忌等杂草成灾而束手无策,除草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误伤小苗。

小苗进入营养生长期,需要有足够的氮肥,可于小雨天气每667 m2撒施7.5~10.0 kg含氮量大于等于46%的尿素,撒施时注意不要将尿素洒在有水的叶片上,洒肥后要抖落沾在叶片上的尿素颗粒。间隔20~30 d洒一遍,整个生长期可洒3~4遍,但立秋后不宜施用尿素,防止嫩梢未木质化而被冻伤。

由于乌桕小苗的耐盐碱能力较无患子、国槐差,所以在5—9月的生长期每间隔30~40 d用2‰~5‰农用硫酸亚铁灌根2~3遍以防治小苗黄化病,整个生长期可灌根3~4次。

7 病虫害防治

种子发芽后,地老虎、金龟子、蛴螬等地下害虫会为害幼苗,应每667 m2用1 500 g呋喃丹拌毒土撒施防治。无患子、国槐小苗发芽后可用氧乐果或吡虫啉加百菌清喷施,以防治蚜虫和细菌性病害,间隔20天喷施阿维菌素或辛硫磷防治国槐尺蠖。大雨过后要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粉剂500倍液喷雾,10 d左右喷一次,连喷2~3遍,以防治叶枯病。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盐碱地林业发展
盐碱地重大攻关:建立农业综合利用创新模式
“希望这‘光板’的盐碱地都变绿”
奇葩植物使盐碱地变景观
宁夏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森林生态旅游与林业发展的关系
忻州市忻府区盐碱地综合治理措施探析
盐碱地变良田
盐碱地变良田/盐碱地为什么不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