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升建筑企业投资能力探究

2019-10-30程卫国鲁露

国际商务财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建筑企业

程卫国 鲁露

【摘要】我国基建行业投资板块的迅速扩张,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很多投资和建设的机会,然而综合投资能力成为制约建筑企业投资业务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提升投资能力,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主要以某建筑央企二级子公司为例,从项目管理水平、盈利能力、融资能力、营运能力等角度对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投資能力的具体举措。对提升建筑行业综合投资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企业;投资能力;综合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5

随着基建行业投资业务的快速发展,重资产、薄利润的建筑企业投融资责任日益增加,以往高速增长的态势逐渐放缓。2017年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须从严设定PPP业务规模上限,累计对PPP项目的净投资原则上不得超过上一年度集团合并净资产的50%。但事实上,各中央建筑企业的对外投资早已超过该比例,且呈上涨趋势。2018年以来,华夏幸福、东方园林等PPP代表企业相继爆出资金链断裂危机,充分说明不断扩张的投资业务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正在不断积聚并逐步显现。

建筑企业人才培育与引进、装备水平提升、技术创新、综合性投资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积极探索提升企业投资能力的对策,是建筑企业解决未来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关键,对建筑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企业投资能力分析

现阶段各建筑央企二级子公司投资业务以项目投资为主,因此项目管理水平与盈利能力是支撑企业投资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融资能力是维持企业投资能力的保障,营运能力是企业投资能力水平的体现,偿债能力是企业投资能力可持续性的重要表征。笔者以某大型建筑行业央企二级子公司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项目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通过不断努力培育、发展各自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特有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取得了各自施工领域的突破和竞争优势。通过构建高素质、精管理、高效率的管控体系,为建筑企业的投资项目能够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工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顺利实现。然而,现阶段投资项目建设成本与绩效考核挂钩已成为刚性要求,因此,对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二)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建筑企业投资能力得以维持的关键性因素。建筑企业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运用标准化管理原理和方法,对项目的工期、质量、环保、安全等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全方位建立了标准化的运行秩序,从而有效保证了项目管理、质量、效益等处在较优水平。但随着基建传统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建筑企业的盈利水平呈明显下滑趋势,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提质增效工作刻不容缓。

(三)融资能力分析

近年来,随着投资业务的不断扩张,建筑企业根据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并成功运用了多种融资方式,如银团贷款、在资本市场发行公司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永续中票、在境外发行低成本永续债等,改善了债务结构,拓展了融资渠道。同时,也探索了财务公司、控股信托公司、产业基金等产融结合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支撑。然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目前产融结合的模式尚不成熟,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产融结合发展的领域仍存在拓展空间。

(四)营运能力分析

建筑企业因生产周期长、结算难等因素影响,资产流动性较差,近年来通过办理融资租赁、债权保理业务,盘活了部分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存量资产,增强了资产流动性,有效降低了“两金”占用,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在产出水平既定的情况下,营运能力高低取决于投入的规模,也就是投资能力的运用程度,可以认为,营运能力强的企业投资能力也强,营运能力是企业投资能力的重要反映。因此,提高建筑企业资产周转率以及“两金压控”的工作压力仍不容忽视。

(五)偿债能力分析

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刚性的债务,是建筑企业能否健康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投资能力是否可持续的标志。目前,建筑企业受生产和投资规模扩张、盈利水平下降、结算期和回款周期拉长、资金占用成本增加、房地产开发项目及存量投资项目自有资金投入量大等因素影响,偿债能力呈下降趋势。

二、提升建筑企业投资能力对策

(一)持续夯实项目生产管理

持续夯实项目生产管理水平对提高投资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加强项目质量、安全、环保等要素的管控,防止发生行政处罚,避免影响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的信誉评价和在金融市场的信用评价。

此外,根据财政部对PPP项目的管理要求,PPP项目建设成本参与绩效考核,且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部分占比不得低于30%,项目建设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项目绩效考核结果。项目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施工利润的实现,进而影响项目整体投资效益水平。较好的项目管理质量,有利于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在激烈的投资市场中取得更多竞争优势。

因此,应全面统筹、监督和落实项目策划、合法合规性、开复工、产值进度、环保、安全、完工等各项管理工作。对制度建设、管控模式、关键节点、预期目标等进行针对性的策划、及时跟踪执行落实情况。

(二)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1.强化现金流管控

加强现金流策划与资金计划管理,保持资金有序均衡流动,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两项指标的平衡管控;加快项目计量与结算的办理进度;加强债权清收,强化专项惩罚考核工作;按计划开展保理、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盘活存量资产;大力开展供应链金融等表外融资业务;对投资项目在经营环节高度关注项目的可融资性,坚持做到融资未落实前不实质性开工;保持适度比例的参股投资项目,加快参股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与计量结算工作。

2.增加权益性融资,控制带息负债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灵活应用权益性融资方式,控制带息负债规模。

3.保持适度的资本金规模,重视发展质量

向股东申请适量增加注册资本,重视对分子公司的合理注资安排,均衡绩效考核,引导分(子)公司重视并提高发展质量。

4.提质增效,提高盈利水平

深入開展提质增效工作,强化成本管控意识,提高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水平,通过加强人工费用控制、采购与使用过程的成本控制、期间费用管理、分包管理等,合理控制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生产运营质量与盈利水平。

5.控制自有资金投入

加快投资项目合规手续办理,促进融资快速落地,避免对投资项目投入股东借款;对于控股的投资项目,在满足实际控制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出资比例。

(三)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1.优化投资计划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分别制订中长期投资规划与短期投资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制定投资计划时,应综合考虑投资项目业主集中度,投资业务区域的选择,投资业务品种配置等因素。谨慎协调深耕区域和分散风险之间的矛盾,关注企业投资项目的业主集中程度,重点关注集中程度较高的地区,防止宏观经济变动导致的部分业主资金周转困难给企业整体投资业务的稳定造成过大影响。严格按照项目优选标准,对于收益水平欠佳、区域层级较低的项目谨慎介入,将有限资源投入于优质项目。在选择投资业务时,更多关注与国家战略、集团战略、宏观政策的契合,尽量选择与企业主业紧密相关的项目,同时通过投资业务品种多元化配置,实现投资风险的分散,从而保障企业投资能力的持续稳定。

2.提高投资可行性分析水平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充分分析投资必要性和可行性,了解合法合规性、可融资性、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及可采取的规避措施,提高效益指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可行性研究报告需履行联合评审手续后,供投资决策。

(四)提高投资项目运营管理水平

项目公司作为投资项目的运营管理主体,通过提供公共服务获取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偿还项目融资、回收投资成本、获取投资收益,同时,接受项目实施机构及社会公众的全过程监督,因此PPP项目的运营管理好坏对各参与方至关重要。

应坚持“运营管理前置化”和“表外运作、表内管理”的原则,做好运营管理工作,提前储备和培养一批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运营管理团队,维持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运营期各项可控成本,采取技术、经济、组织等手段,通过事前合理预测、实施过程严格管控、及时考核完善等方法,完成预期成本控制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运营成本的结余。

对于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应及时办理项目结算、督促政府及时将付费责任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重视收款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人,与绩效考核挂钩并制订相应奖惩措施,定期督促结算办理与收款完成进度,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对于经营性项目,应重点关注特许经营权的排他性,比如,对于政府违背承诺在竞争范围内修建平行通道,应提前沟通协调,防范对项目收益权的损害,或争取补偿。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提高项目公司收入水平。企业应加强对项目公司运营情况的日常监控,实时关注异常变动情况,加强对监控数据的积累、分析、预测和运营绩效考核力度。

(五)深化产融结合与创新

1. 开拓市场化手段,提高资产流动性

现代产融结合的核心是轻重资产的分离,应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运营优势,为金融资本提供基于价值创造的运营服务;而金融将充分发挥低资金成本和分散化投资的金融优势,为行业注入长期资本和套利资本。

建筑企业需进一步积极开拓市场化手段,盘活存量资产,形成资产转换的稳定渠道,增强资产流动性管控,通过产融结合,给投资业务发展不断减压。

2.提升资本市场议价能力,持续优化提升直接融资

建筑企业需进一步持续加强与信用评级机构的日常沟通、提升主体信息评级,提高资本市场融资议价能力;进一步拓宽自身融资渠道,从单一的、间接的、封闭的市场不断走向多元的、直接的、公开的市场,与资本市场接轨,树立、维护自身公开市场形象。

对已持有资产进行精细化梳理,明确资产类别、资产规模、资产特征。针对不同类别资产,积极探索存量资产盘活手段,尝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匹配引入。积极寻求借助资产证券化实现资产盘活,从而不断释放投资动能,增强滚动开发能力。通过对不同品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尝试,搭建资产出表、流动性转换的畅通渠道,为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能形成“资产创造——资产持有——资产盘活——新资产创造”的良性循环提供常态化金融支持。

3.深化金融资本合作,引领产业持续发展

进一步深化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合作,积极探索联合产业资本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公司,联合地方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发起设立引导投资母基金等多元化“借融促产”合作模式。通过顶层融合搭建投资平台,建立信息共享,引导投资落地,将传统的一个项目、一次合作的模式转化为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助力公司战略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高荆民.基于财务视角的建设企业投资能力分析[J] .理财与投资 ,2016(9):60-61.

[2]李云凌.融资创新突破投资能力瓶颈[J].金融在线,2015(10):44-45.

[3]安志炜.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架构搭建优化方案设计[J].国际商务财会,2017,05:15-20.

[4]肖楠.建立投资平台公司-提升国有制造业企业投资能力之探索 [J] .中国建材,2016(1):106-109.

[5]张娴.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探析——以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17,03:31-34

[6]何涛.基于优化企业投资循环内部控制机制路径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8,09:50-53

猜你喜欢

建筑企业
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关于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分析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的影响与措施探讨
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建筑集团心理整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试析建筑类企业资金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