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待视野”理论看慢综艺节目的热播
2019-10-30吴志超
吴志超
摘要:从2017年初《向往的生活》获得口碑收视双丰收,到《中餐厅》《亲爱的·客栈》等节目屡创收视高潮,慢综艺逐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并呈现井喷的热播态势。本文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期待视野”理论,对慢综艺节目热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热播背后所体现出的规律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期待视野 慢综艺 契合与超越 理性把握
2017年,《向往的生活》用远离城市喧嚣的农家小院和悠闲的田园生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同时也开启了国产综艺的“慢”之路。随后,《亲爱的·客栈》《中餐厅》等慢综艺节目乘风而上,并接连引发收视热潮。慢综艺已成为当下综艺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慢综艺的热播并非偶然,从“期待视野”理论来看,这类节目的一路走红,深受好评,有其必然性。
慢综艺节目热播的原因
姚斯在其代表作《走向接受美学》中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意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①简而言之,“期待视野”与读者已有的知识、阅历等先验的理解相联系, 读者既有的观念会决定其对文本的阅读和接受。将“期待视野”理论应用于综艺节目领域,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也会将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文化和审美上的经验融入其中,并进行多方面的研判。当节目符合观众既有的期待视野时,观众更容易产生满足感与认同感,有助于节目的传播。纵观时下热播的慢综艺节目,在时代氛围的塑造、制作理念的创新以及节目嘉宾的选择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契合了观眾的期待视野。
洞察社会心理,唤起观众的情感期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普通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各种竞争愈发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又使现代人滋生了都市焦虑。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脱离城市、享受生活、回归本心的生活诉求,“慢”也成为大众当下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反映到综艺节目中,观众对竞技感鲜明、情节密度大的快综艺的热情逐渐消退,开始向往田园生活,期待节目传递与自身理想信念相像的人生态度。为适应观众审美心理的变化,“慢综艺”节目应运而生,其自由、轻松、温情的基调,戳中了当下观众的痛点。无论是一路好评、热度不断的《向往的生活》,还是近期热播的《哈哈农夫》,都以观众对慢生活的渴望为切入点,通过诗意的视听语言记录了嘉宾在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行为举动,呈现出自然的生活环境、纯粹的人物关系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收看节目时,观众不仅身心得到放松,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内心深处对慢生活的“替代性满足”,获得了情感上的归属和认同。
制作理念创新,满足观众的形式期待。如今,国产综艺井喷式发展,一些节目已成为各大卫视和平台的收视保障。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8年共有568档综艺陆续登上荧屏。这其中,以竞技、游戏为主的快综艺占据了国内综艺市场的半壁江山。快综艺虽然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冲击,但是,同样的制作团队、相似的节目设置,甚至节目嘉宾都呈现“共享”模式,这难免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在这样的背景下,慢综艺跳出了以“快速消费”的形式满足观众的制作理念,普遍采用纪实拍摄手法,不安排复杂的比赛环节,不刻意设置冲突矛盾,而是将节目嘉宾放置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让其保持最自然的状态,呈现出节奏缓慢、剧情松弛的生活流。以《向往的生活》为例,这档节目记录了三位常驻嘉宾一起在“蘑菇屋”,为观众带来“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温情待客、完美生态”的生活画面。节目中,明星买菜、做饭、吃饭、打扫卫生、爆料趣事等场景处处可见,既贴近观众的经历又能给观众带来亲切感与幸福感,满足了观众对于“慢”的形式期待。
星素巧妙结合,引发观众的人物期待。2017年国家广电总局的“限星令”政策出台后,大部分综艺节目便开启了“星素结合”的尝试,即使是后来居上的慢综艺也不例外。在嘉宾的选择上,慢综艺通常会采用明星和素人相结合的方式,除了为观众所熟知的文体界的明星外,来自各行各业的素人也加入到节目中。不可否认的是,明星卸下光环回归生活后的故事和表现,预先就会吸引观众,而素人如何与明星相处,如何突破双方在身份、职业、地位等外部因素带来的隔阂,更能激发受众的好奇心,产生新的期待。以《亲爱的·客栈》为例,在这档节目中,作为“星素结合”空间载体的客栈,将明星与素人转换为服务者和客人。在客栈的经营过程中,明星的日常故事与客人的特殊故事不断擦出火花,进而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富有真情实感的故事。它不仅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也不断引发了观众对人物的期待。
慢综艺节目热播的启示
慢综艺的热播有其独特的原因,但其中体现出的“期待视野”视角下的共性规律,对今后综艺节目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融合观众的期待视野,满足观众的真实需求。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认为,作者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始终有一个隐在的读者,写作过程便是向这个隐在的读者叙述并对话的过程。“隐在的读者”同样存在于综艺节目的制作中。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在创作之初就要将观众考虑其中。一档成功的节目必然要通过观众调查,对其收视习惯、接受能力以及审美水平等要素进行研判,从而洞见目标观众的真实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制作节目。慢综艺的出现正是切中了当下国人渴望慢节奏、慢生活的心理需求。无论是改造房屋,还是经营民宿、餐厅,亦或是回归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都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远离浮躁与喧嚣的慢空间,直抵其内心的柔软。虽然观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审美经验,但慢综艺融合了观众的主流追求,观众获得了满足,节目自然也收获了可观的影响力与关注度。由此不难看出,只有将观众的期待视野与节目制作相融合,才能创作出观众接受的综艺节目。
超越观众的期待视野,打破观众的审美疲劳。期待视野是读者阅读作品前已有的期待,读者带着这种期待进入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改正、修改或实现这些期待。尽管作品要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然而“并非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艺文本愈一致,接受兴趣便愈强烈。如果阅读的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完全一致,读者反而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只有所阅读的作品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校正了期待视野的时候,读者的阅读兴趣才可以被调动起来”。②
对于一档综艺节目来说,借助前期宣傳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观众对节目形式或节目内容的期待,但随着节目的播出,固化的节目模式、单一的嘉宾阵容等因素都会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慢综艺亦如此,仅靠大量的日常琐碎以及不温不火的情感碰撞迟早会给观众带来疲惫感。为了吊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向往的生活》等慢综艺节目在不影响“轻任务模式”的前提下,给节目嘉宾适当设置“小插曲”,以此来增强节目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另外,在人员设置上,多数慢综艺都采用了飞行嘉宾的形式,让新人物的到来和新事件的发生不断推动着节目进程,把控着观众的新鲜感与兴奋点。因此,一档综艺节目要想延长其生命周期,需要在满足观众既定期待视野的同时,进一步扩展其期待视野。
理性把握观众的期待视野,提升观众的欣赏品味。期待视野理论强调了读者的主动性,说明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将综艺节目置于“期待视野”视域下会发现,观众并非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能动的群体,观众的期待视野决定着对节目的选择与接受。当然,倡导对观众期待视野的重视不等同于一味地迎合,而是要理性把握。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应是对观众期待视野契合与超越的辩证统一,节目既能为观众带来感官的快乐,还会引导观众的思考层次从浅表化走向深度化、审美化。如果为了提高收视率刻意迎合观众,甚至不惜以制造噱头的方式来讨好观众,这样的节目必然会被观众日益提高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水平所淘汰。纵观当下备受青睐的慢综艺节目,并非只让观众一笑而过,而是以“小火慢炖”的方式熬出了情感与内涵,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因此,综艺节目的制作要理性把握观众的期待视野,切不可沦为观众期待视野的奴隶。
总之,慢综艺的热播离不开对观众的重视和对观众期待视野的理性把握。未来综艺节目的制作需要借鉴慢综艺的优秀之处,既要抓住观众内心的精神需求,还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有效拓展观众的期待视野,让综艺节目继续在荧屏上大放异彩。(本文系南昌师范学院2018年校级重点项目《快时代下慢综艺热播现象研究》论文成果,项目立项号18RWZD03)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注释:
①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陈立丹:《接受美学理论:把重心移向读者》,《国际新闻界》,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