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生新闻栏目在自媒体环境下的转型与提升

2019-10-30林勇

声屏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发展与创新民生新闻自媒体

林勇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一直是各地方电视台的重要栏目,但因自身存在的一些固有缺点,在自媒体的冲击下难以长期生存。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坊》栏目自2016年1月改版,现已成功转型为一个线上线下打通的民生服务平台,节目收视逆势上涨。《新闻坊》在自媒体环境下的转型与提升之路,为国内其他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转型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自媒体 民生新闻 公共新闻 发展与创新

进入21世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各个地方电视台发展迅速,也是各电视台的收视热点。我国的民生新闻栏目也存在内容琐碎化和太过平民化、同质化或媚俗化的缺点,面对自媒体的冲击恐怕难以长期生存下去。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坊》栏目开播于2002年,开播十多年来已成为一档在上海地区拥有高知名度的民生新闻栏目,然而《新闻坊》栏目同样存在上述问题。面对问题, 2016年1月《新闻坊》栏目扩版至1小时,推出“市民呼声” “城市巡访”“帮侬忙”“爱心行动”“助力志愿”“寻人寻物”等一系列小板块。2018年4月,“新闻坊+”微信小程序上线,《新闻坊》栏目正从一档电视新闻节目转型为一个线上线下打通的民生服务平台,节目收视逆势上涨。与此同时,《新闻坊》也由电视延伸到了互联网。《新闻坊》栏目在自媒体环境下走出了自己的转型与提升之路,这也为国内其他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转型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新闻坊》栏目分析

一、2002年—2016年改版前栏目运行情况。

(一)栏目概况。上海电视台每天18:00播放的《新闻坊》是新闻综合频道的一个民生栏目,节目时长30分钟,2002年元旦开播。首创与全市各区电视台紧密合作的机制,有过令人惊叹的8%的年收视率。然而,近年来栏目主体观众不断缩水和老化,栏目平均收视下滑。

(二)栏目采编机制。《新闻坊》在内容上聚焦社区和民生,《新闻坊》在运行机制上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方式为远程电话会议、每月站长会议和每月《通联简报》;建立了采编协调机制,主要方式为选题策划协调机制、传受双向反馈机制和采编平等沟通机制;建立了服务奖励机制,包括自上而下的多层次服务机制和同稿同酬的水平化奖励机制。

二、栏目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受众群体单一。首先,《新闻坊》的播出时间段在傍晚18点至18点30分,这个时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在下班的路上,能收看节目的只有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或者家庭主妇。其次,现在新媒体技术兴起,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开始玩微信和微博,作为傳统媒体的电视开始渐渐受到人们冷落。由于《新闻坊》的受众群体是长期居家的老人或者家庭主妇,受众群体过于单一,不利于栏目的长远发展。

(二)内容同质化。《新闻坊》开办伊始就定位在城市( 社区)新闻上, 贴近百姓生活, 把视角下沉到上海的弄堂口, 说天下大事聊身边新闻, 谈论市民百姓眼下最关心的新鲜事。其中聊的有些新闻比较小,大多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长期收看《新闻坊》的受众会发现栏目报道的内容无外乎某处路牌损坏长期无人修理,或是市民购买了有问题的商品却无法退换货等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虽然贴近百姓生活,但新闻价值不大,长久下去会令观众失去对栏目的关注。

(三)缺乏与受众互动。《新闻坊》的互动环节是有奖竞猜,题目来自该期播报的新闻,观众发送答案过去参加抽奖,这是节目中唯一和观众互动的一个环节。但这种互动方式未在观众与栏目内容之间起到互动沟通的作用,无法吸引受众持续关注栏目本身。

《新闻坊》在自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发展

一、从一屏向全媒融合迈进。2016年1月《新闻坊》栏目扩版至1小时,推出“市民呼声”“城市巡访”“帮侬忙”“爱心行动”“助力志愿”“寻人寻物”等一系列小板块。2018年4月,“新闻坊+”微信小程序上线,《新闻坊》栏目正从一档电视新闻节目转型为一个线上线下打通的民生服务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新闻坊》首播平均收视率4.42,市场份额24.96%,均位列同时段上海地区各频道之首,整体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为近两年新高。与此同时,《新闻坊》也由电视延伸到了互联网。栏目的官方微信号目前已拥有50万+订阅用户,两年不到的时间,实现了10多倍的粉丝增长。在“新榜”统计的上海时事类微信公众号排名中,《新闻坊》微信公众号长期位居前三甲;全国时事类微信公众号排名中,始终保持在前50强行列。

新版的《新闻坊》公众号将传统电视节目和微信平台深度融合,市民大爆料、寻人寻物、晚高峰投票等,都直接与电视版面对接互动,并开辟出“节目回看”和“坊间矩阵”菜单,将上海各区台节目和部分区微信平台引入,带动各区微信公号一起发展。

二、由民生新闻转向公共新闻。朱寿桐教授在《民生新闻概论》 一书中指出,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简言之,民生新闻就是反映民众生活的新闻。” ①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从表面上看关注的都是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民生话题,但是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民生新闻反映的是发生在百姓生活之间的新闻事件,体现的是新闻事件的“原生态”,而公共新闻不仅反映新闻事件本身,还介入到社会生活之中,挖掘事件背后的关系,使公民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来,构建真正的公共领域,加强公众的公民意识。

虽然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看似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冲突。我们可以将公共新闻看作是民生新闻的扩展和延伸,公共新闻是由民生新闻的普及和深入转变形成的,并且是民生新闻在品质上的提升。公共新闻的题材可以和民生新闻一样小,但是必须是以小见大,能够反映出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发公众的思考与讨论。

2018年重大事件多、突发情况复杂,接连四个台风的特殊天气,还有大雾、高温等,众多坊间记者都在了解到新闻线索后,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发来相关信息,同步采访,组成包括天气、交通、市场、市政等内容的综合性报道。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来,《新闻坊》推出了多组各具特色的系列报道。比如: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上海的脚步”国庆系列报道、“魔都天际线”系列报道、闲话上海“阿王拜年”特别报道、海派年味和V1og过年系列等,这些报道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民生新闻主要表现的是个别市民在生活中的遭遇,多关乎民生,但是报道内容过于狭小,容易出现新闻性不足以及同质化的缺陷。而公共新闻报道的内容也体现民生,但是与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以公众维护利益为出发点,反映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使媒体成为公众发表意见的平台,监督政府工作,加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从而做到有效增加政府对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法规。

如“市民议事厅”板块,2018年6月连续两周播出的“长护险系列”(《长护险半年社区观察》《最全!长护险申请攻略》),因为有了详细的规划和周密的安排,成片兼具新闻性、独特性、观察性、服务性,质量颇高,被中心推荐参评国家广电总局的季度优秀电视新闻作品。

2018年11月3日起,《新闻坊》与上海市民政局合作,连续三周关注了上海的慈善超市发展现状。《Buy42慈善商店,如何“助人自助”?》《转角遇见“爱”,慈善超市馈赠给我们什么?》《慈善超市多元布局,万家灯火皆有爱》。这几期节目针对上海慈善超市的阶梯化布局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聚焦各区、街道不同慈善超市的特色模式,引领城市随手做公益的新风尚。

公共新闻是帮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的决策以及执政理念,协调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让公众了解公共事务的同时引发他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思考,提高公众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建构真正的公共领域。公共新闻的理念对于民生新闻栏目而言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自媒体流行的当下,在传统媒体逐渐失去关注的时候,吸取公共新闻重视公众利益的价值理念并且发展自身的新闻专业主义,而不是仅仅将节目的重点局限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琐碎事件中,有利于提升民生新闻栏目的公信力、美誉度、引导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增强受众信任度,提高社会影响力。就利用自媒体上用户上传的资源来说,这些“新闻”可以帮助媒体与公众发展一种更加信任的关系。记者可以从向他们提供信息的公众手中第一时间得到新闻线索、反馈等,不同的用户对于同一事件会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描述,这能够帮助记者从多个角度了解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记者在之后的深入采访过程中做的更全面。并且不同用户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也能够让记者对事件的思考更加全面、深入,有助于记者提供多种不同的解释框架来引导舆论。事件经过报道后,公众看到自己提供的信息或者自己的评论、意见被记者采纳,会对栏目产生归属感,感觉自己被重视,会将自己划分为栏目制作的一份子,而不是被动的只接受信息的观众,将会更热心地参与到线上的新闻爆料以及讨论中去,并且会对记者产生信任感。这样就在公众与媒体之间建立信任度。

《新闻坊》中很多是由网民爆料提供的短视频,三年来采用市民大爆料新闻条数已达2500条。在采用市民提供的爆料视频后,栏目是以这条小视频为由头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采访。曾经受到众多网民关心的一则“快递员因物件被偷而街头暴哭”信息,普陀台的记者得到消息后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在深入调查、多方采访后发现,快递员暴哭是真,原因并非网传。于是,记者在上午采访时就将这一信息告知《新闻坊》团队,并第一时间提供文字和照片;中午,一篇辟谣的微信推文火速发出,一下子引起广泛关注和警方的重视;下午,警方还为此召开记者会,为此事画上圆满的句号。而像这种独家新闻、爆款热点的全媒报道,频率高的时候,一个月能出两个。

要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栏目还积极打造“新闻坊+”的民生服务。特别是在寻人寻物方面,不仅小程序的服务功能、电视版面的滚屏,栏目在全媒融合上也配合得越来越好,使得“上海滩寻人神器”的标签打得更牢像松江台《一优等生离家出走,家长已急疯!》、长宁台《超过1600万次的关注后丢钱老伯真的找到了》等,很多这样的寻人报道都是在微信推送和电视版面播出后,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当时“丢钱老伯事件”,不仅是微信和电视,在“新闻坊”微博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2018年11月4日,记者刚拍完这条片子后,就同时联系微信和版面值班编辑组,得知消息后,微信组立即赶制推文《有谁认识这位老人?他的钱丢了》,当晚,微信、微博、电视版面齐发,推文阅读量迅速过万,微博更是引起了1600万次网民的关注和转发,之后,记者和编辑始终关注各方线索。4天后11月8日,记者传来好消息,当晚微信推出《看看上海人的能量!超过1600万次的关注后,丢钱老伯真的找到了》,再一次引起眾多网民的评论,大家都纷纷为上海的温度点赞。

结语

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普通民众拥有了话语权,传统媒体的发展遭受到冲击。作为一档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坊》在面对自媒体带来的冲击时,积极化冲击为机遇,利用自媒体开放性以及公众的主动性,使公众加入到新闻的制作过程中,由公众主动提供素材,记者进行二次编辑。对于一些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的事件,记者需要激发公众对于事件的思考与讨论,并且进行深度报道,在报道过程中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原则,在对事件现象进行报道的同时还要挖掘背后的因果关系,为公众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将原先自媒体平台上的公民新闻转变为公共新闻,将原先民生新闻的理念进行扩展与深化,融入公共新闻的理念。在这个基础上,民生新闻栏目在内容建设上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媒体形象,在受众与媒体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高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在自媒体环境中面对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广播电视台)栏目责编:杨 刚

注释:①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页。

猜你喜欢

发展与创新民生新闻自媒体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之路q
浅析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
大学英语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创新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