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火种
2019-10-30沈友林
沈友林
原题呈现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题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和要求之间没有引导语(由材料、引导语、要求三部分组成的作文题一般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内容”主要是写三个人讨论“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一位人类学家说,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数学家说,保存火种可以在夜晚看到灿烂多姿的最美的火光。
材料的“含意”是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内在意思。
第一种言论“取暖御寒”和第二种言论“烧出鲜美的肉食”,属于人生存的基本问题,解决的是“吃”的问题,但是“鲜美”一词已经包含了“享受物质生活”的目的,所以“烧出鲜美的肉食”已经超越了生存的基本需求,表现了对物质生活质量的追求。前两种言论都可以概括归纳为“火种”的实用价值、“有用之用”或人的物质追求。第三种言论“在夜晚看到灿烂多姿的最美的火光”则可以概括归纳为“火种”的“审美价值”“无用之用”或人的精神追求。
写新材料作文不宜像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那样只就材料写材料或就事论事,而应该从材料入手并跳出材料,对材料做适当的引申拓展,即应该从材料的“内容”入手,并根据材料的“含意”来立意行文。
根据“要求”中的“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一句,“综合”一词要求结合材料的整体意思,即材料中三个人的言论的“含意”来立意行文,不可顾此失彼,否则就是基本符合题意。因此,立意的角度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2.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3.“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立意、行文要体现以上两者(把第一、二种言论归结为一种言论,与第三种言论联系起来)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并列关系、对立关系、主次关系、递进关系、融合关系等等。即说写作中,可以谈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任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突出强调其中的“一者”,不宜平均使用笔力。如果含意的对应關系不完整或者不存在,即为基本符合题意。
口腹之欲和视听之娱二者本无绝对的高低雅俗之别,普通的饭食可以做成艺术品,悦耳的音乐也可能本是靡靡之音。对问题进行分析时,需要首先确定某种前提。就“远古的人们”而言,“取暖御寒”和“烧出鲜美的肉食”会比“看上去很美”重要得多。而对今天的多数人来说,“看上去很美”应该比“取暖御寒”和“烧出鲜美的肉食”更加重要。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或审美追求,这便是本题的现实意义和命题意图之所在,这从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那个“而”字(“然而”的意思)和“而”字前面的那个句号(没有用分号)可以揣摩得出来。
【佳作示范】
要面包,更要水仙花
广东省深圳市一考生
勒内·托姆曾与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古人为何要保存火种。两位古人类学家说是为了取暖御寒,获得鲜美的肉食。而托姆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为了欣赏灿烂的火光。
同一个问题,却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古人类学家研究古人类多年,脑中充斥着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他们严谨科学,得到了有助于更好研究人类的答案;而托姆却与这两位长年浸泡在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忘记了“美”的古人类学家不同,他身为著名数学家,拥有一颗理性之心的同时,也拥有一颗诗意的灵魂,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两种回答,两种心态,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别。实用主义注重人的物质生活,注重使生活要素有机组合以便利人们的生活;浪漫主义注重人的精神生活,注重以美的要素充实人们的心灵。实用与浪漫,物质与精神,两对矛盾,鲜明对立。
究竟哪一种更好更优呢?实用主义可以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没有实用主义,哪有生产工具的进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哪有如今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互联网,先进的航空航天?人类哪能从原始状态发展成今天这般模样?而浪漫主义可以充实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没有浪漫主义,我们哪能阅读那么多惊奇梦幻的故事?哪能看见那么多神奇美妙的绘画,听见那么多直击魂魄的音乐?由此可见,二者虽对立,但我们不能缺失其中任何一方。二者在这方面是统一的,共同改变着人类,发展着人类。
然而现实往往是,人们更多注重物质富足,却轻视了灵魂陶冶。有些家长认为厚重的文学书籍无用,浪费时间,不如买教辅;有些房主在布置房屋时认为花草盆栽、绘画摆饰无用,不如多买几张桌椅、几个电器;有些城市认为绿地森林无用,不如多建几栋工厂,发展经济。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态,实用主义似乎独占鳌头。
非也。我们不能这样生活。我们要财富,要便利,要富足;我们也应该要鲜花,要鸟鸣,要美好心灵。我们也许能够这般生活:放下课本习题,走进经典名著中人物的悲欢生活;停下忙碌脚步,去游览世界各地,探访江河湖海。我们的城市可以要高楼大厦,也要有鸟语鸣唱、绿意葱茏。我们要有创造富足生活的理想,更要记得诗和远方。
有哲人曾言:“我宁愿不要赖以生存的面包,也要一株芳香馥郁的水仙。”我认为,面包是生活所需,当然要;而那娇丽的水仙,我更当要。要面包,更应要水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迈开脚步,头顶星光,拥抱美好前程和未来。
【名师点评】
文章标题虽然选用了“面包”“水仙花”这两个作文材料之外的词语,却恰到好处,极富表现力——“面包”指代物质生活,“水仙花”指代精神生活,“更”字突出强调精神生活。文章标题即中心论点,形象具体,切合题意。
全文呈现出非常突出的“起承转合”式的思维过程。1~3段引述、分析材料,分析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揭示两种回答的不同本质:一是实用主义注重物质生活,二是浪漫主义注重精神生活。这是“起”。4段用设问的形式自问自答“哪一种更好更优”——二者对立统一,共同改变、发展着人类,这是“承”。5~6段先以“然而”为标志,联系现实,转到反面论述“人们更多注重物质富足(物质生活),却轻视了灵魂陶冶(精神生活)”,再正面论述。这两段让文章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提升了文章的价值,构成了文章的关键段落,这是“转”。最后一段化用哲人的话,归纳出中心论点“要面包,更应要水仙”,回扣标题,展望未来,这是“合”。全文思路清晰,层次明了,逻辑性强。
文章的语言虽平实但流畅,不求炫彩夺目,只求分析论证的充分有力,是真正在思考,真实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