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辟慈善公益新路径 新动能 新业态

2019-10-30赵浩义

慈善 2019年5期
关键词:筹款众筹陕西省

赵浩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陕西省慈善协会践行《慈善法》,担当新时代慈善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和参与社会治理的使命,实施网络强善战略,以“互联网+”为驱动,广泛传播慈善文化,不断激发社会慈善热情与活力;搭建脱贫需求与社会爱心帮扶平台,动员社会公众“小额大众”扶贫捐赠;实施网络公益工程,推动随手公益人人公益。从而深度挖掘慈善资源,提高了慈善募集和项目转型升级能力,增强了慈善组织运作效率和社会公信力。四年来,省慈善协会在网上推介项目逾千个,网上众筹善款逾亿元,逾千万人次爱心捐赠。从而开辟了慈善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激发了大众慈善的新动能,打造了慈善募集的新业态。

一、实施网络公益工程,开辟慈善文化传播新路径

慈善的本质是劝募劝善,践行互助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慈善的表现形态及社会功能决定了慈善需要广泛的传播力,传播慈善文化,培育公众慈善意识是慈善事业的奠基工程。为此,陕西省慈善协会充分发挥互联网“连接一切”互联互通的优势,实施网络公益工程,开辟慈善文化传播新路径。

(一)构建网络公益平台。

从2016年开始,陕西省慈善协会加强网络平台和工作团队建设。招聘13名专业人员,组建了网信部。省会官网升级改版,市县新建网站,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推动省、市、县三级慈善会网站互联互通,使其成为各级慈善协会与慈善捐赠企业、个人、服务机构、社会公众、救助对象、监管机关信息交流的平台。省会倡导全省各市、县慈善机构工作人员和慈善志愿者实施“四个一”慈善信息传播工程,建设慈善信息环境:每人每天点击一次慈善网站,每天传播一则慈善信息,每天转发一条慈善微信,每天发展一个慈善“粉丝”。省慈善协会按慈善项目、捐赠企业、个人、款物使用、救助效果等科目分类建立慈善信息大数据,对慈善工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科学统计分析数据,提供精准化服务,实现信息公开透明。

(二)运营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陕西省慈善协会充分发挥微博、微信这一新媒体在慈善公益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掌握信息网络时代各界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特点,充分运用新媒体探索微专题、微视频、微活动、微访谈等应用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慈善公益工作。省慈善协会建立了宣传、募集、网捐、项目,志愿者、爱心企业、慈善园等十大微信群。市、县、镇、街道办事处慈善组织都重视了机构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的建设,与省慈善协会的官方微博、微信共同构建新媒体矩阵,影响和凝聚更广泛的各界群众。

(三)以互联网为引擎,创建慈善社区(村)。省慈善协会建设了覆盖全省的慈善社区(村)网络平台,为各市、县设立分支系统,市、县(区)慈善会动员具备条件的社区(村),以公众微信平台为入口,在互联网线上认领创建慈善(社)村项目。慈善社村以构建和谐、文明、健康、幸福家园为主线,以传播慈善文化、实施关爱儿童、文化养老慈善项目为重点,应用互联网开展公益众筹实施慈善项目扶贫帮困。慈善社区(村)建设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慈善组织向基层延伸,创建社区(村)慈善工作站;二是网筹慈善社区(村)慈善基金扶贫济困,助力脱贫攻坚;三是开展社区(村)慈善文化活动,实施关爱儿童、老人、残疾人等项目;四是建立村民慈善公约、倡导乡贤文化,推进社区(村)精神文明建设;五是成立社区(村)慈善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慈善义工服务。从而打造了一个居民参与、社会帮扶、文明自治、互帮互助的新时代幸福家园共建共享互联网系统。这一探索是慈善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是倡导互爱互助,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是互联网+慈善的创新之举。

二、以互联网+为驱动,开发大众慈善新动能

传统慈善是少数企业、人士爱心捐赠的精英慈善,如何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慈善公益,焕发全社会的慈善热情与活力推动大众慈善发展,这是新时代慈善组织的一个重大课题。陕西省慈善协会以“互联网+”为驱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慈善资源,将求助者、慈善机构、爱心资源相互连接,创造了全新、多样、有效的行善方式,推动慈善事业进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众慈善时代。

(一)推广运行中国社会扶贫网

中国社会扶贫网是国务院扶贫办指导建设的社会力量扶贫网络。其推广运行工作在全国启动后,陕西省慈善协会主动请缨,承担这一网络在全省的推广运行工作。在工作中抓住需求端与供给侧两个端口,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登陆发布需求,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注册帮扶。以网络覆盖为基础、参与活跃度为主线,创立五级联动运行机制扩大网络覆盖;组建“扶贫志愿者”“扶贫专家”“电商扶贫”“扶贫众筹”“宣传媒体网络运行”五大联盟对接需求,提高帮扶活跃度与精准度;实施五个创新,拓展网络功能,开创社会扶贫大格局。目前,全省在“社扶网”注册用户474万,其中贫困人口注册120.5万,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注册爱心帮扶志愿者351万人,入网注册用户占全省总人口13%;贫困户发布需求48万个,有效对接45万个,帮扶对接成功率达到92.3%,其中对接资金帮扶450万元。全省总人口注册占比、社会帮扶参与度和成功对接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以“社扶网”上发布的脱贫需求为导向,一网统筹,多网联动,双线推进,高效对接,有效地汇集了社会力量和资源,线下网上募集扶贫款物价值17.7亿元,精准帮扶了163万贫困人口。

(二)推介慈善项目,网上众筹善款

从2016年开始,陕西省慈善协会先后入驻腾讯公益、轻松筹、水滴筹、蚂蚁金服、支付宝公益、美团公益等十大全国性网络众筹平台,策划公众乐于参与的精准扶贫网捐项目。在每年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省会顶层设计,制定方案,印发文件、发布扶贫网络众筹倡议书,深入市、县巡回宣讲培训,联合全省慈善组织和扶贫部门发动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上日常网络众筹,2016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在网上推介项目45个,网络筹款700万元;2017年在网上推介项目363个、网络筹款3800万元。2018年在网上推介项目521个,网络筹款4420万元。今年1-9月份,推介项目986个,网络筹款1.75亿元。四年来,省慈善协会在网上推介众筹项目1915个,累计网上募集善款2.65亿元,参与捐赠网民达1500万人次,被公益界誉为“网络慈善的一匹黑马”。其中“爱心超市扶志” 项目筹款近1990万元,帮助1990个贫困村建起了爱心超市;“扶智助学计划” 项目筹款1740万元,资助8700名贫困学子;“脱贫激励计划”项目众筹1700万元,激励8500个贫困户产业脱贫;“略阳乌鸡消费扶贫”项目网上筹款356万元,帮助71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乌鸡产业;“通往幸福的9.88公里”“通往幸福的彩虹桥”项目累计网络筹款241万元。为旬阳县小河镇修通9.88公里的通村公路,为旬阳县铜钱关鎮修建4座便民桥;“外婆的礼物”项目以为“外婆”筹鸡苗、建鸡舍的方式,帮助留守在山里的“外婆”创业增收,三年来帮助近千户“外婆”贫困家庭脱贫。2017年7月26日榆林绥德、子洲县特大水灾发生后,省会立即发起了“榆林水灾、救援有你”筹款项目,五日内网络筹款93万元。

三、发动社会各界献爱心,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

陕西省慈善协会以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联合全省慈善组织、扶贫部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网络扶贫捐赠,围绕八个维度着力突破,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

(一)以发动包村扶贫单位干部职工为重点,在助力脱贫成效上求突破。省慈善协会围绕扶志、扶智设计了“贫困村爱心超市扶志”“脱贫激励计划”“扶智助学”

“ 扶贫养老中心”“关爱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等15个精准扶贫项目,动员各市、县慈善会联合扶贫部门召开包村扶贫单位动员会,印发倡议书,组织包村扶贫单位发动干部职工以一起捐的形式参与精准扶贫项目的网络捐赠。省慈善协会筹募资金以1 : 0.5的比例进行配捐,扶贫干部职工的个人捐赠及配捐均用于其包村扶贫点的扶贫项目。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包村扶贫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网络扶贫捐赠的积极性。去今两年,全省包村扶贫单位干部职工在腾讯99公益日围绕“捐建贫困村爱心超市”等10个扶贫项目网上捐赠5065万元,计入配捐,网上筹款总额7326.7万元,有效地帮扶了3.67万个贫困户脱贫摘帽。

(二)围绕慈善捐赠主体,在爱心企业、人士参与度上求突破。爱心企业、人士是慈善募集的主体,是相对固定的慈善资源,陕西省慈善协会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动员爱心企业干部职工为本企业设立的慈善基金发起项目捐赠;动员爱心人士发动亲朋好友参与公益日活动。每年腾讯“99公益日”,全省数百个爱心企业、数十万员工参与了网络捐赠。太平洋保险公司陕西分公司每年拿出30 万元资金为员工捐赠进行配捐。

(三)围绕动员非公募机构积极参与,在联合劝募上求突破。本着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陕西省慈善协会在腾讯乐捐的公募筹款账户认领非公募组织筹款项目参与99公益日活动及日常网络众筹。非公募机构发起、省慈善协会认领的有关精准扶贫项目,同样可获得省慈善协会的配捐,并按照众筹额度给予2%的激励,从而调动了非公机构的积极性。近几年,每年有近百个非公募机构借助陕西省慈善协会公募资质,发起网络项目捐赠,筹集善款1.2亿元。

(四)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网络扶贫捐赠,在社会公众参与度上求突破。《慈善法》颁布后,陕西省慈善协会每年联合市、县慈善组织开展“9.5献爱心慈善扶贫一日捐联合大行动”,动员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自愿捐出一日工资,动员企业捐出一日利润,动员社会公众小额捐赠。并把这一活动与腾讯99公益日有机结合,采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餐饮酒店、商场设立场景宣传,摆放二维码等形式,动员干部职工和社会公众采取“一起捐”的形式参与各慈善组织发起的网上筹款项目爱心捐赠。

(五)围绕群体大病救助众筹,着力在健康扶贫上求突破。因病致贫、返贫是贫困的重要原因。近两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在网上发起贫困患者大病救助项目,通过社会爱心捐赠健康扶贫。今年3-9月份通过广泛动员,汇集病例,发起大病众筹医疗救助项目356个,500多万网民爱心捐赠,网络筹集款物1.05亿元,有效地帮助了贫困家庭大病患者减轻了医疗费用经济负担。

(六)充分发动志愿者团队参与,在志愿服务资金筹措上求突破。为了帮助各志愿服务团队解决服务经费不足问题,省慈善协会在网上推介“捐建志愿者微星基金”项目,动员社会公众爱心捐赠,省慈善协会以1 : 0.5比例进行配捐,网络筹款近百万元。

(七)围绕规范运作,在社会效益上求突破。陕西省慈善协会网络慈善不单纯是募集善款,更重要的是把项目执行好,使其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网络筹款项目执行中规范管理,严把审批关,用好每一分善款,让捐赠者放心、受助者满意。

(八)围绕精心设计策划,在打造品牌项目上求突破。网络慈善,项目为王,关键是求助信息的真实性,策划设计引人注目、打动人心的筹款项目。陕西省慈善协会在全省慈善组织开展项目创意大赛,着力打造一批社会普遍关注、持久性的筹款项目,目前已打造出了“大病救助健康扶贫”、“爱心超市扶志”、“脱贫激励计划”、“捐建扶贫养老中心”、“关爱留守儿童”等5个品牌项目。

辛勤耕耘,赢得收获。近年来,陕西省慈善协会发起的公益众筹项目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广告节黄河奖公益类铜奖,中国广播“超级碗”公益类最高奖和全国十佳案例,并荣获陕西精神文明公益类一等奖。2018年“网络慈善项目”和“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运营项目”在第二届三秦善星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秦善星项目奖”;2019年被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授予“全国慈善活力代表单位”。

四、陕西网络慈善的基本经验

1、网络众筹进入扶贫攻坚主战场

慈善的本质是扶贫。陕西省慈善协会网络众筹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为中心,围绕贫困人口最迫切的需求推介项目,网上帮扶。2017年,陕西省慈善协会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承担省扶贫办中国社会扶贫网在陕推广运行工作,该项工作从承担之初至今始终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并荣获国家“互联网+社会扶贫”最佳突破奖。2018年,基于“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省会调整项目方向,将80%以上的网络慈善項目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同时联合全省各级扶贫系统,重点打造扶志扶智类网筹扶贫筹款项目,改变了以往农村、社区单纯依靠政府救助的扶贫模式,开创了全社会力量扶贫的大扶贫格局。

2、不断开发社会慈善热情与活力

陕西省慈善协会在项目策划及推广过程中,树立小额大众、聚沙成塔的慈善理念,设计小而美项目,吸引更多大众参与爱心捐赠,同时注重网捐项目的信息公开,使项目更具公信力及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推动陕西慈善从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发展。

3、建立开放型公募平台

陕西省慈善协会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型公募平台,吸引、汇聚、整合全省慈善资源,共同发力,搭建起爱心人士和受助人之间的桥梁。为全省社会组织参与网络慈善、网络公益工程提供服务和支持,从而推动了陕西慈善互联网化进程。

4、全省一盘棋,市县一起干

陕西网络慈善全省一盘棋,市、县一起干。三年来省慈善协会着力提升市、县慈善组织互联网公益意识,年年举办“互联网+慈善”培训班,并派出一名副会长深入市、县巡回宣讲,从而开创了全省网络慈善工作新局面。目前,全省12个市、区和106个县(市、区)都开展了网络慈善工作。在省慈善协会网络筹款总额中,70%来自于市、县慈善会发起的筹款项目。

猜你喜欢

筹款众筹陕西省
太阳第一家
归来仍是少年94岁老奶奶高空跳伞为筹款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吗跟钱过不去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123的几种说法
关于众筹筑屋规划方案的设计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众筹圆梦
似“定”而非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