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德笃行,做向上向善“星”少年

2019-10-30温州市建设小学

慈善 2019年5期
关键词:温州慈善志愿者

温州市建设小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重申慈善对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道德建设进行了可贵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舍己为人、乐善好施的高尚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慈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扶危济困观念的有效途径。建设小学向来重视学生慈善之心的培养,以校训“厚德笃行,止于至善”为培养目标,将慈善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德育实践活动相整合,与研学探访活动相融合,纳入木华课程整合设计,采用“统筹+自主”的方式灵活开展,数十年如一日,引导学生用心灵感受慈善、用行动体验爱心。

建设小学“慈善教育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工作目标:

二、工作回顾:

(一)构建慈善教育立体网络

在工作中,成立以党支部、校委会为核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一体的立体型慈善教育网络。

(二)建立慈善导师全员机制

利用党员会议、行政例会、教师大会,积極进行慈善事迹、师德师风的学习,解读实施慈善课程的教育意义,促使全体老师树立全员参与慈善课程的意识。

(三)营造慈善教育良好氛围

通过校园橱窗海报、国旗下演讲、广播站、黑板报、校园网站公众号、派发活动倡议书等渠道积极倡导,并利用晨会、班会、典礼仪式等活动平台,开展主题宣教,营造助力慈善的良好氛围,争取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理解与参与。

(四)打造慈善教育多元平台

为将慈善教育做到实处,做出成效,学校以“传承·改革·创新·辐射”为工作原则,在常态化开展经典传统活动项目的同时,注重改革创新,拓展德育基地,联合共建单位,实现慈善工作的辐射化开展,其中部分工作盘点如下:

1.每到开学初,德育处都会对整个学期的周一晨间集会和周二班会做统筹规划,结合“学雷锋月”“世界微笑日”“救助贫困母亲日”“全国助残日”“3.16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6.22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以及中华传统节日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时间节点,制订晨会、班会计划,以晨会作引领,鼓励各班各人积极参与,促使学生了解慈善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慈善的途径和意义,学会律己乐施,将慈善理念内化为个人素养。

2.结合小学阶段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和毕业礼这四大典礼仪式,研发专题课程,围绕“感恩·回馈”设计系列拓展性活动,让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传播慈善正能量。

3.组建学生志愿者队伍,勤宣传,扩影响,结合学校星卡评价机制,颁发主题星卡,成就学生幸福感:

(1)学生助教志愿者

每年为迎接新生入学,组织五年级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分组进班,辅助新生班主任完成环境美化、书籍分发等迎新事务,并在新生入学首月,担任各班“小助教”,辅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等工作。通过一个月的志愿者工作,在学生心中埋下爱幼助幼的种子。

(2)学生宣讲志愿者

通过“自荐—选拔—培训”这一系列的流程,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文化宣讲志愿者队伍,参与五马街区文化推广、温州文博会现场解说及校史讲解的公益工作,获得社会各界的大力点赞。

(3)学生服务志愿者

通过自主报名的方式,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的迎宾、引导、播报、记录等服务工作,如我校九十周年校庆校友回访日、庆典晚会、校运会等。

(4)学生管理志愿者

每周由一个班级负责校园日常仪表、纪律、卫生、文明及安全检查工作,每位学生佩章上岗。执勤班级根据岗位设定,采用民主推荐、自荐的方式分配工作,并由中队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外,还需设立AB岗,实行轮岗制,确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在”的管理形式。

(5)学生演出志愿者

鼓励学生利用特长,结合校级社团,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公益演出,如为社区老人表演、助演温州市小记者颁奖典礼、为市艺术节摄影比赛担任嘉宾。

4.丰富学校“水木石讲坛”内涵,为学生搭建与名人名家交流的机会,邀请著名温籍慈善家、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会长何纪豪先生和温州慈善名人陈忠老师到校,做主题发言,让学生从小怀揣美丽梦想,从而向着梦想不断进发进取。

5.鼓励家长利用专业、特长或身边的资源,积极投入“爸妈助教”公益课堂的活动中来,大力拓展课程资源,使学生接受多方位的生活教育。

6.每年春季,我校结合“学商”活动,开展春季慈善义卖活动,每年一个大主题。以2019年活动为例,结合“盘点老字号”和“点赞新品牌”研学实践,倡导学生学习“善行天下”的温商精神,开展“我是有爱温小商”的义卖活动,共筹得善款131015.8元,比去年增长4万余元,义卖活动得到新华社、网易、搜狐、凤凰资讯、人民政协网、中国文明网及《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多次报道。

7.多年来,坚持与温都慈善工作室合作,开展“童心·同行”捐助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家庭捐赠办公用品、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和助学金。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但积累了慈善体验,并与山区的孩子们同生活、共联欢,也收获了难得的生活感悟,更加感恩与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美好的生活、学习条件。

8.积极响应鹿城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的号召,进一步关爱鹿城区民营企业新居民子女的良好成长,联合鹿城团区委,捐出善款60005元,助力民营企业新居民子女“小候鸟圆梦”微心愿活动。

9.结合六年级《道德法制教材》,联系落实温州道德馆为活动新基地,将原有的“学法”实践课程扩容为“道德法制”实践活动。第一学期,组织全体六年级学生参观温州道德馆,听取古代先贤的嘉言懿行与当代平民的凡人善举,体验道德养成游戏,自主组织开展道德法制知识竞赛与现场感言座谈;寒假期间,提供“模拟法庭”剧本模板,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第二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水木石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升对道德和法制的体验感和敬畏感。

10.温州伏茶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温州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被列为区研学基地。越来越多的建小学子也开始加入伏茶队伍,彰显了“伏茶精神”的传承。可以预计的是,温州“伏茶精神”将在更多领域发扬光大,也会扩散到更多地方。

11.为杜绝学生间形成过生日铺张浪费与攀比的歪风邪气,鼓励学生寻找更文明、更深刻、更有意义的庆生方式,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生日那天走进了红日亭、三乐亭等公益点,将“生日宴”换作了给弱势人群的一份早餐,在给予中收获心灵的成长。

12.邀请《温州商报》公益课程导师,指导学生阅读《凯琪的包裹》,引导学生成为帮助别人的“乔罗西”,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文具、书籍以及体育用品,为泰顺县雪溪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去温暖。

13.组织学生搜集整理读过的书籍,将书香化作爱心温度,通过《温州日报》“滴灌书屋”,给大山的留守儿童带去可贵的精神食粮。

14.在公益群体的帮助下,正式成立了爱心驿站小记者团,开展采访三乐亭义工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精神力量。

15.联合温州动车南站,开展“浓情端午,与爱同行”活动,为需要帮助的旅客提供服务。通过此次爱心活动,同学们既收获了旅客们的真诚感谢,也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满足。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后备力量,学校将继续以慈善爱心教育引导学生,用爱心打动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一代!

猜你喜欢

温州慈善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好玩的温州乐园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