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温州慈善精神塑造城南善美学子

2019-10-30温州市城南小学

慈善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南志愿慈善

温州市城南小学创办于1914年,是浙江省第一批艺术特色学校,学校以“践行温州慈善精神,塑造善美城南学子”为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主方向,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城南特色的慈善文化教育模式与艺术文化教育模式。

“让每一个孩子精彩起来”是温州市城南小学的办学理念,“成人 成功 成才”是城南小学的校训。其中的“成人”,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引导受教育者做个全面发展的人;“成功”是指为学生开辟各式各样的梦想的舞台,让孩子体会成功的教育,因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向成功迈进。“成才”是每一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潜能和发展空间,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儿童科学认识自我、主动发展自我,成为社会有用之才。遵循以上办学理念,城南小学坚持志愿活动的开展,以慈善服务为抓手,开展教学变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更加精彩。

学校慈善活动实施情况

一直以来,温州市城南小学以深化慈善建设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诚信、合作、担当、仁爱”的城南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成立“志远义工社”,打造慈善活动的平台

城南小学于2015年3月正式成立了“志远义工社”。“志远”之名,一是为表彰校友陈志远先生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贫困山区学校办学、资助大学生圆梦高校的善举;二是取“志存高远”“志远行近”之意,引导少先队员学会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坚持从做“小善”开始,将爱播撒于他人和社会,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温暖。

二、广纳城南志愿者,提升慈善活动的温度

学校挖掘学生、教师、家长、校友、社会爱心人士五个群体资源,在志愿义工队下设立分队5支,志愿者队员5000余人,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与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要求每位学生按级段、特长分属参加微服务、微公益、微慈善,定期公布活动信息单。“黄金眼”“讲讲和”“我来帮把手”“接力兰小草 共助学雷锋”等活动,参加“助力五马历史文化街区”形象提升、道德馆讲解、“五水共治”,3000余名“城南小雷锋”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结对文成2所学校建立流动图书馆,助力河南驻马店王楼小学,捐赠冬衣6000余件,捐赠图书2000余本,奉送爱心课堂100余节,联合共青团重庆市委,点对点帮助重庆秀山县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100个。各类慈善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城南人有了一颗温暖的大爱的心。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保障慈善活动的效度

学校每个校区都配置了大队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总校还配置少先队总辅导员。每个总队都配有中队辅导员,同时还吸引了优秀退休教师、老党员、家长、社会热心人士的加入,为每个中队选聘一位优秀的校外辅导员,从而保障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此外,我们还与共建单位合作,为我们志愿者的校外基地聘请了专业的校外辅导员。

四、健全活动的评价机制,铸就城南慈善品牌

通过健全城南慈善制度、规定慈善年服务时数、建立慈善服务者成长档案并纳入考核范围;努力将活动课程化,深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培育个性化服务社团,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定期举行“最美少年”“最美红领巾志愿者”“最佳志愿辅导员”“最美家长义工”“最美红领巾导航员”等荣誉称号的表彰与奖励机制,是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我们将继续将“善美城南”的特色文化融入慈善活动建设,进一步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助力每一个少先队员更加精彩。

城南小学慈善活动的特色与亮点

在城南小学的慈善活动中,我们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尊重学生的服务意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使其具备服务他人的能力,从而有机会服务他人与社会,其特点如下:

一、开发志愿活动课程,实施服务培育“善美”气质

(一)将选择性教育思想融入志愿者活动,开展菜单式活动课程,我选我爱。

改革,一直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在深入推进这些改革中,我们大都贯穿了选择性教育思想。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而适合孩子的教育,只有在被教育者、教育者的不断选择中才能发现,才能实现。

班级、校内志愿者服务岗,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的服务项目,旨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校外红领巾志愿岗则侧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职业体验、帮扶弱困和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主要面向中、高段少先队员开设。如红领巾爱心岗主要开展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外来民工子弟、山区少先队员手拉手等活动,旨在培养少先队员悲悯、同情情绪情感,学会送温暖与他人。红领巾社会管理岗则是依托街道、社区网格、塘河办、交警等合作单位建立的服务岗,旨在引导少先队员树立“小主人”意识,学会参与社会治理;红领巾小喇叭则是依托街道宣传部门建立的各种宣讲服务岗,目前已有2支小分队,分别是依托南汇街道建立的红领巾禁毒宣讲小喇叭,依托塘河辦建立的五水共治宣讲小喇叭,共有志愿者32人。红领巾导学服务岗是与温州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城市书房合作建立的志愿者小分队,参与书城、图书馆、城市书房的日常管理……不同形式的岗位满足了不同孩子的追求,让他们在自己爱的岗位上发挥了自己爱的力量。

(二)将学生志愿活动与个体成长有机结合,实现个性成长,我志愿我收获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公布,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而志愿者活动便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例如,在禁毒志愿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到毒品的危害,还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能力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好了将志愿活动与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统一。

(三)将学生志愿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促其全面发展,我实践我成长

将志愿活动从校内向校外进行延伸,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学校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志愿服务基地,根据基地需要定期开展志愿服务。要求每位学生每年不得少于12-20小时的学雷锋活动,目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30000小时,服务项目达50余个。

二、健全服务评价机制,树立标杆宣传“善美”使者

有效评价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志愿活动得以长期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通过“志愿时评价、志愿能评价、志愿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树立榜样,宣扬正能量。

志愿时评价: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方式对孩子的服务时间进行评价,记录在孩子们的“志远义工证”上,低年级规定服务时数6小时每年,优秀志愿者服务时数为8小时。中年级规定服务时数8小时每年,优秀志愿者服务时数为10小时。高年级规定服务时数10小时每年,优秀志愿者服务时数为12小时。

志愿能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课堂学习、课外活動表现、小组合作表现等对学生的志愿能进行评价。

志愿星评价:每个学期,开展“十佳志愿者”“优秀志愿辅导员”“最佳支援岗位”“十佳黄金眼小卫士”等荣誉称号的评价,同时,在每年的11月28日我们的校庆日上,都会评选出慈善家庭、慈善个人、慈善中队给予表彰与奖励。通过各类榜样的评选树立了“善美”使者,给了孩子很大的动力。

同时,在期末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我们将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素养在成绩报告单中进行体现,要求老师根据学校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担当、诚实守信”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真正将志愿精神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三、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环境浸润“善美”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为此,我们通过梳理办学思想体系,建构“善美文化”,通过开辟志愿环境阵地,彰显“善美文化”,通过传播先进志愿事迹,浸润善美文化。

(一)推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善美文化

为了让更多的人在“善美文化”中得以熏陶和浸润,我们为学生开辟了“志愿走廊”“志愿个人画展”“梦苑志愿书画展”“学校微信平台”“志愿慈善汇演”等各式各样的平台,不定期推出中队或者学习小组或者个人所做的志愿服务,弘扬慈善文化。

(二)开展各类慈善活动,浸润善美文化

慈善活动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为此,城南小学以“一月一慈善”为抓手,开展类型丰富的慈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志愿特色课程

为了推动学校志愿工作的整体改革,发扬志愿精神,学校自主研发了学校志愿课程——《小小志愿者》,构建了具有城南特色的志愿课程体系。

一、课程培养目标

志愿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精彩起来,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人和美的小使者”,希望每个孩子具有“诚信、仁爱、合作、担当”的内核精神以及“厚德、健体、乐学、好思、善创、尚美”的外显特质。

二、课程内容结构

该课程可归为综合实践性课程,具体内容根据课程特色精神诉求,与三维目标的厘定,可分成三个板块。分别是认知课程( 主要了解什么是志愿者、如何做志愿者)、实践课程( 有组织地参与家庭、学校、社会志愿者活动)、拓展课程(自行参加家庭、学校志愿活动,节假日开展社会志愿活动),其中认知课程和实践课程一共64课时。低年级每个学期2节认知课,2节实践课;中高年级每个学期2节认知课,4节实践课。拓展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低年级一学期不少于1.5课时,中年级一学期不少于2课时,高年级一学期不少于2.5课时。

三、课程内容安排

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同,分别建立了低、中、高段的志愿者服务认知课程。每个年级段围绕各自的主题展开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志愿服务涉及的范围由学生自身的生活逐渐扩展到社会,由低年级到中年级依次展现为“家庭”“班级”“校内”“校外”。而高段学生的服务则更加精细,专门针对社会上的某一专业领域进行学习,使志愿者课程与其他课程得到融合,让学生在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

《小小志愿者》校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志愿者活动。

学校志愿活动成效

自2015年成立志远义工社以来,我们荣获了近百项的荣誉,“最美小公民”“爱心课程”“志远义工队”“黄金眼”等少先队志愿活动项目荣获区少先队“十大优秀项目”之一,关于拍摄志愿者的微电影《爱满校园》《不可说的秘密》《我的梦想》等在市级微电影比赛中在市级获奖。同时,我校被推荐为全国小小志愿者试点学校单位,大队部被评为省级优秀大队,我校林一乙同学借助志愿者这一平台荣获浙江省美德少年,并作为唯一的一名小学生代表在“最美浙江人”开馆仪式上讲话,我校林浩楠同学被推荐参加省美德少年的评比。仅2018学年,就有百余篇和志愿者有关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20余人次在省市区各级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中国青年报》《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等20余家媒体报道我校的志愿活动,社会反响热烈。

猜你喜欢

城南志愿慈善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The Price of Beauty
城南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江山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