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新趋势下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发展方向研究
2019-10-30裴艳丽高洁
裴艳丽 高洁
摘要:2019年是5G时代的元年,5G信息技术的诞生与运用,是信息化时代的突破,5G 技术不仅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连接,创造了万物互联的智能信息化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不仅是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结果,对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设置的研究体现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场发展新趋势;市场营销专业;创新
《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高校科技创新质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实现新的跃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增强;开放协同高效的现代大学科研组织机制基本形成;引领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支撑力量。
一、研究背景
高校的专業设置是各高校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纽带,同时专业的设置与调整也适时地反映了该区域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需求与变化。如果不能够随着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做出相应的专业结构调整,那么学生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容易造成“读书无用”的错误理念。
2019年是5G时代的元年,5G信息技术的诞生与运用,是信息化时代的突破,5G技术不仅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连接,创造了万物互联的智能信息化时代。因此,5G将带来智能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导致数据化带来变化莫测的商业机会。信息化、数据化日益加快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共享经济模式正打破传统的市场竞争规则,快捷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成为主流的商业运作方式,这些变化都迫使企业运营管理必须走向信息化、数据化、精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
二、市场发展新趋势
(一)市场形态发展新趋势
由于5G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的信息、数据传递速度,对生活与工作的连接产生巨大影响。未来社会形态是:生活中有工作,工作中有生活,工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活。生活与工作紧密连接,地球是生活村落、也是商业场所。商业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正由于商业机会的节奏发生根本性改变,商业的运作模式也必须紧跟、适应、调整。对企业而言商机不是问题,但5G时代企业商业运作模式才是真正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创新营销资源、创新产品资源、创新供给服务资源。
(二)市场需求发展新趋势
以往人们是找到合适的工作才能享受生活,5G 时代,人们是因为要寻找快乐的生活才去找工作,工作成为寻找快乐的生活方式,工作需要生活化、趣味化;工作将成为一种时尚的“玩”,在“玩”中工作,在工作中“玩”,要有玩的“意”感,会“玩”也是一种工作境界。正是由于时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企业营销模式必须机动灵活、打破常规:要充分运用信息云的手段、数据化的分析,探查客户的社会活动、与工作的链接形态,通过“生活与文化”方面的健康、绿色的营销,对客户进行“迂回式”的、有目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关键是健康、绿色的生活),拉近客情关系(营销、产品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存在的情感联系,简单说是客户想要的服务感受、与人文关怀),达成商业营销的目的。
(三)市场消费群体发展新趋势
在5G时代,80、90后是市场主要消费群体,尤其是随着90后逐渐成主要的消费群体后,市场需求越来越年轻化、活力化。因此,新时代的消费群体划分标准将以生活方式、生活满意度、消费意愿为标准。消费群体是成倒三角型:A类消费群体约市场的30%,这类人群对生活品味不太追求,即使有钱也是低消费,生活方式是认可型;B类消费群体约市场的50%,这类人群对生活品味追求满意感,愿意花钱消费,但是对价格敏感,生活方式是满意型;C类消费群体约市场的 20%,这类人群对生活品味追求“酷”的感觉,即使钱不够多,但只要有足够的“酷”的满足感、快乐感,就愿意付出,在吃、穿、用、行方面热衷于品牌化、名牌化的贵族式的消费,对价格不太敏感。
三、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宽泛
地方高校为了追求专业的全面性,尽可能多地开设不同专业,而不考虑地方人才需求的必要性。如大多数高校均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但是学生毕业后面对自己陌生的行业,还是觉得无所适从。有些应用型高校将市场营销专业细分为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保险营销等。
(二)地方高校专业发展不均
根据2016年四季度扬州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出炉,扬州市就业中心介绍,扬州今年的就业形势稳定,用工总量保持平稳,制造业仍是重点用工行业,一些文化体育行业的用工人数与以往相比也有所增加。四季度数据还显示,企业管理人员、美容美发人员和清洁工为紧缺工种,而检验计量员、财会、行政办公人员等则供给过剩。
(三)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知识体系跟不上时代步伐
作为市场营销人才,不仅需要完善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市场营销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随着扬州高新区获得的太阳能电池以及机器视觉定位技术等科技创新特等奖项目的捷报传来,不仅为扬子津科教园的各大高职院校指明了未来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和新思路,需要在不断强化目前现有的优势专业建设的同时,也对扬子津科教园的未来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尽快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积极为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
(四)缺乏创新创业的有力支撑条件
科教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支撑人才培养是高校科技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科技工作必须与人才培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创新链与人才培养链有机衔接。从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较为滞后、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尽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水平不高。
四、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设置的建议
(一)建立市场营销人才需求预测机制
人才需求的预测机制已经逐渐成为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的基础,市场经济规律一次次证明,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设置才能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在社会中的应用度。高校专业调整机制,就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学科属性和人才培养基础为标准,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调整方向,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完美匹配。
(二)充分了解消费群体需求新趋势
企业的重点是要做出好的产品、提供好的服务,对C类消费群体是重点,次重点是 B类,重视A类部分转化成B或者C类消费群体。通过对终端市场的分析,不同群体要采取不同策略,对应市场、对应产品、对应策略,才能更好地抓住好的市场商机。因此,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善于总结不同时期消费群体的不同特征。
(三)捕捉准确的市场需求
在营销过程中,就是要以点连线、以线成局,以局成势,创立区域化、全球化的网络链接,集成市场资源的链接形成全球化的客情关系云效应,达成全球化的营销目的。同时通过营销策划,需要把产品与服务融入到本土市场的生活文化的气息中去(营销人员要研究本土的历史、风土人情、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心理学),形成本土化需求趋势的“共享价值”。总之,营销以信息为手段,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以优质产品为切入点,捕捉准确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例如,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营销企划》,可以联系当地的现实企业实际,形成本土化特色。
(四)加强市场供给服务
所谓供给服务,就不再是仅仅卖产品,而是为客户提供整体性、集成式服务。自2015年开始,至2018年是新经济运动模式起步阶段,2019年是5G信息时代元年,也是新时代元年,新经济运动将明显加快,全球市场风起云涌,商业机会日趋大量涌现。客户需求服务周期要短,服务能力要强而且要能持续稳定,服务速度要快,形成了“短、平、快”的柔性市场需求模式。
供给服务不再是依靠自已拥有的供给资源,而是寻找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总体集成”转化为供给服务资源,把供给服务资源进行模块化、专业化、平台化、云能化;根據客户需求变化,模块式组合,快捷式交付,把垂直型的、管道式的供给服务模式,转化为平台化的供给服务模式,从供给平台转化为供给服务云,做到为客户提供柔性交付服务的目的。总之,供给服务要打破常规。作为市场营销人员,对供给服务的了解与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五)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
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型创业服务模式。依托高校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依托大学科技园区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共享空间,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和门槛。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鼓励学生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探索学生可休学创业的弹性学习制度。依托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教学团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国君,刘志成.从电子商务课程的创新性改革看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消费导刊,2010(08).
[2]陈晓亮.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绿色科技,2016(01).
[3]王伟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03).
[4]李欣.论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7(07).
[5]李玮,荣华英.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为例[J].对外经贸,2014(06).
[6]李红梅.以“学业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人才,2010(22).
*基金项目:院级教改研究项目,一般项目“独立学院商科专业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探讨”(项目编号:JGYB17006)。主持人:裴艳丽。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