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2019-10-30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62300楚河静吴改会王丹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测压管监护仪心血管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62300)楚河静 吴改会 王丹杰

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疗效值得肯定,但由于手术的特殊性会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动态监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血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创血压监测是新型血压监测手段,可将患者心腔或血管腔内的血压通过监护仪进行连续型的显示,且受干扰的因素较少,可实时提供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血压水平。本次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就对我院收治的61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行有创血压监测,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现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行介入治疗的6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21例,年龄在39~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6±5.9)岁;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2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先对患者进行Allen试验[1],试验通过患者可选择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如果试验不通过,则选择股动脉或肱动脉进行穿刺插管。选好动脉后进行皮肤常规消毒,再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完成后进行皮肤穿刺,穿刺角度为针头保持与皮肤30°~40°,见血后将针芯推至所需深度,随后拔出针芯、连接无菌测压管、进行局部再次消毒后使用无菌敷贴进行覆盖固定,再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按说明书启动监护仪。

1.2.2 护理方法 ①医护人员应仔细检查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是否旋紧,避免接头发生脱开或渗漏;保持压力传感器及三通管与心脏水平一致,保证血压监测数据有效;患者调整体位时要同时调整压力传感器的位置,避免堵塞测压管管道;定期更换肝素盐水,定时清洁动脉测压管。②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监护仪上血压的数值及波形变化,发现波形出现异常就立即检查穿刺针及测压管是否变形。③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穿刺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并观察皮肤是否出现异常,血压平稳拔管后需给予局部按压10min观察是否有渗血。④护理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专业技巧从而提升穿刺成功率,避免重复穿刺的情况发生。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杜绝感染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并分别采用(标准差±方差)表示及t检验、%表示及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6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有创血压监测的介入治疗后左心房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术中未出现并发症。61例患者均置管,平均置管时间为13.6h,拔管后均未见局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见附表。

附表 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左心房血压水平比较

3 讨论

有创血压监测是指对行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循环功能进行监护,利用心脏或血管腔置管通过压力传感器将血压转换为电信号并在监护仪上显示成数值或图形,医护人员可通过监护仪上的数值或图形判断患者血压是否异常。临床表明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监测血压的意义重大[2],不仅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还能减少手术并发症。不同于血压检测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有创血压监测的安全性更高,手术风险更低,且反映的血压水平准确、及时,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有创血压监测的介入治疗后左心房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术中未出现并发症。61例患者均置管,平均置管时间为13.6h,拔管后均未见局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证实了有创血压监测能实时、准确地反映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综上所述,有创血压监测反映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血压准确、及时,能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有创血压监测属于侵入性操作,应用期间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杜绝风险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测压管监护仪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密云水库白河主坝测压管监测数据变化分析
昭平台水库大坝测压管水位观测数据分析
黏土坝测压管水位异常原因分析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岱山水库大坝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