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戊酸镁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躁狂症的疗效观察及价值分析

2019-10-30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475000芮敬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躁狂症戊酸剂量

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475000)芮敬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中,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在24~59岁之间,平均为(35.6±5.8)岁;病程范围在5个月~5年之间,平均为(2.5±0.6)年。试验组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在25~59岁之间,平均为(35.7±5.1)岁;病程范围在5个月~5年之间,平均为(2.5±0.7)年。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碳酸锂治疗,首次剂量0.5g/d,最高剂量2.0g/d,口服给药,共治疗6周。试验组患者应用丙戊酸镁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丙戊酸镁首次剂量0.4~0.6g/d,最高剂量1.6g/d,口服给药;氯硝西泮首次剂量4mg/d,最高剂量8mg/d,口服给药,共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BRM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①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药物起效时间,总分44分,0~5分为无躁狂,6~10分为轻度躁狂,11~21分为中度躁狂,22~44分为重度躁狂,评分越低,疗效越好[1]。②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恶心、食欲降低。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躁狂症状基本消失,情绪稳定,社会适应良好,自知力完整;有效:患者躁狂症状有所减轻,情绪尚且稳定,社会适应仍需要一段时间,自知力有所恢复;无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2]。

1.5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用百分率、(±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给予卡方、t值检验,P<0.05提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BRMS评分 观察组治疗1、2周后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BRMS评分(±s,分)

附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BRMS评分(±s,分)

组别 治疗1周 治疗2周试验组(n=40) 16.0±1.0 12.1±1.2对照组(n=40) 17.3±1.4 14.7±1.6 t 4.7788 8.2219 P 0.0000 0.0000

3 讨论

在躁狂症治疗中,主要选用药物方法。本文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1、2周后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丙戊酸镁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躁狂症状,减少不良发应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与相关文献报道[3]基本相符。目前,碳酸锂是躁狂症治疗的首选药物,作用时间长、效果显著,但因为患者个体差异,导致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丙戊酸镁、氯硝西泮是临床常用治疗躁狂症的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抗抑郁、抗焦虑、缓解痉挛等作用,且后者镇静、催眠效果良好,二者联用,可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进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在躁狂症治疗中,丙戊酸镁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且药效稳定,可进一步控制患者病情,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综上所述,躁狂症患者应用丙戊酸镁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躁狂症戊酸剂量
·更正·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碳酸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与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躁狂症病人护理工作是怎样的
容易被忽视的是“躁狂症”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