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10-3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邓亚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个体化心肌梗死状态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邓亚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46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1.29±4.98)岁。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2.04±4.66)岁。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护理,包含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及生活干预等。观察组展开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过程如下。①护患关系的建立:与患者维持稳定的护患关系,分析患者的内心特点,与患者交流沟通,针对疾病知识及治疗作详细讲解,稳定患者情绪,对患者所提问题做耐心解答,对其错误认知及时纠正。②病房护理:保持病房的通风,确保病房温湿度的适宜,并做好消毒工作。③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安慰,并告知其家属多对其予以关心及鼓励,确保患者心态平和。④饮食干预: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确保营养摄取均衡,叮嘱患者夜间勿进食,避免出现心功能异常。⑤自护指导:针对自我监测对患者进行指导,鼓励患者多表达其身心感受,以便能及时发现用药的不良反应及症状。⑥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做康复锻炼,且在日常锻炼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并作分析,依据分析结果为患者安排每日康复内容。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1]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况,量表分值均为80分,分值越高则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心理状态越差。生活质量:运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2]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涵盖5个维度总计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干预后SAQ评分(66.74±13.97)较对照组高(53.85±1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s,分)

附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s,分)

组别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6) 48.83±8.19 30.42±2.25 47.57±7.49 31.14±2.05对照组(n=46) 48.57±8.33 42.39±2.46 47.74±7.33 41.49±2.28 t 0.151 24.352 0.110 18.434 P 0.880 0.000 0.913 0.000

3 讨论

伴随社会整体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升高,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心肌梗死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而老年人出现心肌梗死则会直接影响其生命健康。因此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十分重要意义。

个体化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且个体化的护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及生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本研究对观察组46例老年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展开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且干预后SAQ评分较对照组高,提示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恢复期心肌梗死治疗中有助于促进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此结果在边雅清[3]研究中亦有提及。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对患者疾病认知作进一步强化,提升患者参与治疗及护理的积极性,确保护理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在予以患者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心理可获得有效安抚,同时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病房护理则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康复环境,确保患者有放松的心情,而在护理工作的开展中,通过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够使患者心功能获得改善,对于预后十分有利,饮食规划则有效调节血压及血脂,预防并发症起发生。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个体化心肌梗死状态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热图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