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0-30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12丁凡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缺氧性脑室脑病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12)丁凡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指的是新生儿在围产期引发缺氧窒息后,促使缺血缺氧性脑病形成,该疾病具有极高致死率,部分存活者可能会合并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及一系列后遗症。所以,早期诊断与干预就显得颇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应用磁共振成像(MRI)、CT诊断的临床现实意义展开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所有患儿均应用磁共振成像、CT诊断。其中,有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34例;年龄区间1~7d,平均年龄(3.51±0.85)d。所有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儿均应用磁共振成像、CT诊断。①磁共振成像:所有患儿均采用GE HD1.5T磁共振机,检测T1W1、T2W1、矢状位T2FLAIR、DWI。②CT诊断:所有患儿均采用飞利浦MX6000Dual双排螺旋CT诊断仪,设定矩阵512×512,层间距5mm,层厚5mm,扫描参数为120kv、100mAs。

1.3 观察指标 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颅内出血表现、出血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s)记录计量资料,t检验,(%)记录数据率,X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式的颅内出血情况 两种诊断方式在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MRI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高于CT(P<0.05);MRI的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低于CT(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详见附表。

2.2 不同诊断方式的检出情况 MRI的检出率为100.00%,高于CT的90.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附表 不同诊断方式的颅内出血情况[n(%)]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具有较复杂的病理特征,主要是以脑缺血紊乱、氧代谢功能低下、脑水肿等为典型临床表现[1]。加强早期诊断可为后期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权威性依据。随着近年来医疗诊断设备、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与成熟,常用磁共振成像、CT进行诊断。由于新生儿属于一种特殊群体,其各项生理组织均未发育健全,难以耐受辐射。因此,CT在诊断过程中采用低剂量辐射扫描,可避免对新生儿脑组织产生损伤,安全系数高。同时,CT可清楚显示脑水肿范围、出血量以及出血范围,尤其是对于并发颅内出血新生儿。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生儿缺乏足够脑部蛋白质,还尚未形成神经纤维。因此,CT在检查中难以有效诊断与鉴别出灰白质交界。而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安全系数,在检测颅脑中可取得令人满意效果,适用于新生儿检测。此外,磁共振成像的分辨率高,能够清楚显示出新生儿脑部解剖结构。同时,磁共振成像还能清楚显示出新生儿神经元损伤以及动态实时观察到脑髓鞘的变化情况[2]。本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的颅内出血情况:脑室内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脑室周围出血1例;CT诊断的颅内出血情况:脑室内出血1例,基底节区出血8例,脑室周围出血1例。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高于CT诊断,提示磁共振成像可提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有效性,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现象。

综上所述,相比于CT诊断,临床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应用磁共振成像可提升检出率,但由于其检测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情况选取合适的诊断方式;也可先采用CT诊断后,再采用MRI对可疑病例进行检测。

猜你喜欢

缺氧性脑室脑病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