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信息化延续护理
2019-10-30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宋黄瑜杨晓静郭攀攀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宋黄瑜 杨晓静 郭攀攀
冠心病是临床较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冠心病呈现发病率日益升高、年轻化的趋势。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1]。但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推高了术后风险与死亡率。我院对31例冠心病PCI术后采取信息化延续护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31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护理对象,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4例。观察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2.5岁。对照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63.2岁。纳入标准:确诊为冠心病且进行PCI治疗、术后需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精神障碍、严重性糖尿病、高血压、心功能Ⅲ级以上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施以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措施在内的常规护理。出院后,对照组在医师的指导下服药,每30d回院复诊1次。观察组接受信息化延续护理,方法如下。
1.2.1 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延续护理小组包括8名成员: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高年资护士3名、护理在校研究生3名。
1.2.2 延续护理干预:①在院期间。延续护理小组进行样本资料收集、护理干预计划制定、患者随访档案建立。教会患者相关软件使用方法。②出院指导。遵医嘱为患者制定以周为单位个性化服药计划,通过微信发送给患者本人及家属。发放信息化药盒并教会患者使用。③院外延续护理。指派专人负责微信群的信息发布及互动交流,回答患者问题。对未按计划在群内打卡的患者进行主动追踪并妥善处理。制作冠心病疾病知识素材库,依次发布在微信群中并进行详细讲解。出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每周随访,每4周进行一次上门访视。了解患者的服药状况、病情,对存在问题展开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患者的软件使用情况进行观察,请患者演示软件使用过程,发现不当之处及时予以纠正。
1.3 评价指标 用Morisky量表和冠心病知识问卷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2软件处理本次调查研究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s,分)
附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出院当天 出院90d 出院180d观察组 17 4.87±0.99 6.07±0.92 6.52±0.72对照组 14 4.90±1.01 5.22±0.68 5.79±0.69 P<0.05 <0.05
附表2 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s,分)
附表2 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出院当天 出院90d 出院180d观察组 17 31.89±4.18 37.78±4.24 39.27±3.29对照组 14 30.92±3.28 34.27±5.08 34.39±2.09 P<0.05 <0.05
3 讨论
信息化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重大的变化。本次研究中,对PCI术后17例患者采取信息化延续护理干预,提高了PCI术后患者的延续护理效果[2]。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90d、180d的服药依从性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当与信息化护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护理的个性化及连续性有关。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使医护患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充分,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及时调整管理计划。运用软件管理平台,护理人员可以将疾病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地展示给患者,使其能够在离院后仍可得到持续性的健康指导,提高了用药依从性[3]。因此,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采取信息化延续护理有助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效果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