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9-10-30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510800黄惠芳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510800)黄惠芳
急性脑卒中为一种神经外科、急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出汗、体温及呼吸频率改变,同时还伴有一定程度的应激性溃疡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及早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了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7.8±6.3)岁;病理类型:脑梗死25例,脑出血21例。对照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8.4±6.7)岁;病理类型:脑梗死23例,脑出血2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干预:①在接诊前准备好急救设备与药品,安排科室人员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待患者到达急诊室后可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抢救工作;②接诊后10min内,进行预检分诊,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同时完成病史采集与常规检查,评估患者气道、呼吸及循环状态,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吸氧以确保患者呼吸通畅;③在接诊后20min内,完成血常规、血型、血糖、急诊生化八项、凝血常规等检查,同时给予心电图监测、颅脑CT扫描等,并按专科要求建立肘正中静脉通道;④在接诊30min内,获取CT等检查结果;⑤若为出血性病变,则在接诊60min内根据出血量送至神经科;若为缺血性病变或者无明显异常,则在接诊60min内根据患者是否可溶栓进行下一步治疗,如果患者不可溶栓或患方不同意可直接转至神经内或神经外科治疗,如果患者可溶栓则在患方同意后直接进行急诊溶栓或转至神经内科溶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入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急救时间、致残率、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入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急救时间用±s表示,以t检验;致残率、死亡率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急救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急救时间更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致残率、死亡率 观察组致残率15.2%(7/46)、死亡率2.2%(1/46),与对照组的32.6%(15/46)、17.4%(8/46)相比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入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急救时间比较(±s,min)
附表 两组入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急救时间比较(±s,mi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入院至确诊时间 确诊至急救时间对照组(n=46) 24.8±3.5 37.5±2.6观察组(n=46) 15.7±2.6* 22.8±2.9*
3 讨论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与进步,急诊护理路径现已在急诊中逐渐普及,并取得了满意效果[2]。本研究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时,首先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护理人员对急诊护理路径的意识,并自接诊后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急诊护理路径并实施;在实施抢救前,提前做好了抢救准备,包括护理人员、急救设备以及药品,以便接到患者后第一时间实施抢救,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接诊后,立即为患者开通抢救绿色通道,并迅速完成各项检查,根据CT等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治疗,有效缩短了入院至确诊,确诊至急救时间,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更多宝贵时间;此外,根据CT等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个人情况与意见采取溶栓或其他类型治疗,对于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具有积极性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急救时间更短,致残率、死亡率更低。提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可缩短急救时间,同时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