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危孕产妇管理质量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9-10-30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妇幼卫生妇幼保健孕产妇

王 青

(江苏省南京市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7)

高危孕产妇是指孕产妇和胎儿或婴儿在妊娠期内具有的较高危险性,有可能出现引起孕产妇流产,危及孕妇和胎儿或婴儿的人身安全等,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产妇。如妊娠期间孕产妇患有急性慢性疾病、妊娠并发症、胎儿患有先天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延迟、早产及新生儿疾病等[1]。我国已推广使用孕产妇管理保健手册,主要是为筛查、监护及管理高危妊娠,达到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患病死亡率的目的,从而提升孕产妇与胎儿或婴儿的生活及生存质量[2]。我社区选择建立孕产妇管理保健手册的已分娩或还未分娩的孕产妇资料369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自2019年1月~2019年6月建立孕产妇管理保健手册的已分娩或为分娩的孕产妇资料369例作为研究对象。369例孕产妇,年龄19~39岁,平均(31.3±2.3)岁。

1.2 方法

通过对369例孕产妇交回的保健手册资料及电话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指标观察

按我国高危妊娠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高危妊娠因素分类标准对我社区内369例孕产妇进行统计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0软件分析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所有孕产妇建档时存在高危因素情况

369例孕产妇建卡时,出现14项高危妊娠因素,高危孕产妇数量共160例,发现主要的高危妊娠因素为年龄、剖腹产史、BMI值等,目前这些建卡人群中有46人分娩,其他的还没有生产,本次研究具体分布情况分布如表1。

3 社区高危孕产妇管理质量与对策分析

3.1 社区高危产妇管理现状

我社区管理产妇建卡已持续多年,要求患者怀孕84天之内在社区医院建小卡,建卡时按照评估的标准对新建卡人员进行高危评估,高危评估分5色,绿色在社区进行后续检查,高危孕妇及时进行转诊到上级医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高危孕产妇回社区或上级医院进行随访检查。社区医院对建卡孕产妇随访到怀孕20周。在工作中有可能存在高危孕产妇的漏检与漏查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表1 孕产妇建档时存在的高危妊娠因素情况(n,%)

3.1.1 基层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基层医院工作人员学历较低,尤其农村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学历普遍为中专、初中及高中,专科专业知识不足,导致在管理孕产妇的工作中出血现漏查、漏检情况。

3.1.2 孕产妇自身保健意识较低

在妊娠期间,孕产妇的保健意识较低,由于基层医院宣传工作缺失,未将卫生保健知识有效地普及给孕产妇及其家属,导致孕产妇及家属对保健知识认识不够,导致高危孕产妇转卡率不高。

3.1.3 部分孕产妇居住地区较为偏远,给孕产妇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在妊娠期间,由于孕产妇居住较为偏远,交通不便,难以定期准时到医院进行体检、检查,造成漏检、漏查情况。

3.1.4 流动产妇较多,增加了管理难度

在部分区域,存在很多居住地址不固定的流动产妇,部分产妇由于是外地户籍,在管理上给工作人增加一定难度。

3.1.5 部分产妇有躲避管理情况,不定时产检

部分产妇有躲避管理情况出现,自身产检地点不固定,产检时间不定期,导致出现高危漏管情况。

3.1.6 本社区存在工作人员不足情况

由于医院的工作人员频繁轮岗或更换,甚至离职,使得工作人员出现严重不足,既影响了孕产妇的有效监测,又增加了孕产妇发生高危妊娠的风险。

3.2 孕产妇管理的对策

3.2.1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检查水平及管理质量

定期举办妇幼卫生保健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避免或减少出现孕产妇妊娠期漏检、漏查情况,提升检查水平,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3.2.2 增设妇幼卫生保健网点,提升孕产妇的管理质量

针对流动性大、居住较为偏远的孕产妇,增设妇幼卫生保健网点,并增配充足的保健工作人员,确保实现全区域覆盖,降低孕产妇的漏检率,提升管理水平[3]。

3.2.3 对孕产妇进行“首诊建册、联络随访”

对于流动性很大孕产妇,根据“首诊建册、联络随访”原则,为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工作,按国家规定的分级管理办法,重点保护孕产妇,在做好对孕产妇的随访工作之后,当出现高危妊娠风险时,可将高危孕产妇转治到上级医院单位。根据相关规定,管理孕产妇时要结合孕妇病情建立具体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孕产妇时,社区医院进行定期随访工作至20周[4]。

3.2.4 建立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

在管理孕产妇的工作中,将孕妇的检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实行追责制。同时明确制定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确保对孕产妇进行有效的管理[5]。

3.2.5 为提升孕产妇的管理质量,建立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建立检查报告、跟踪随访、孕产妇联系等制度,有效规范检查、随访工作流程,将各项规章制度有效落实到每一位妇幼保健人员,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在提升对孕产妇的管理的同时,也提升了妇幼保健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6]。

3.2.6 加大宣传妇幼保健知识,提高高危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保健认识程度

对偏远地区或农村,加大宣传妇幼保健知识,开展妇幼保健知识讲座,尤其针对高危孕产妇及其家属,将高危妊娠的具体因素和发生危害讲解给高危孕产妇及其家属,提高高危孕产妇及其家属的自觉性,使其自动自觉的进行定期产检,做到有效防范高危妊娠风险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率,降低漏检率,降低或避免妊娠风险发生。

4 讨论

高危妊娠是指孕产妇和胎儿或婴儿在妊娠期内具有的较高危险性,有可能出现引起孕产妇流产,危及孕妇和胎儿或儿童人身安全等,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产妇[7]。高危孕产妇因具有高危险性,所以是每个家庭和社区管理的重点监护对象。当高危孕产妇发生高危妊娠风险,如死亡,会给孕产妇及家属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对孕产妇进行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孕产妇、胎儿或婴儿的生存安全,通过进行全面覆盖的早期定期筛查,有效的防止高危妊娠风险,可有效提升高危孕产妇的管理质量,保证高危孕产妇及胎儿安全,降低高危孕产妇、胎儿或婴儿的死亡率[8]。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追责制、增设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网点,对流动性大的高危孕产妇建立管理方案及妇幼保健知识宣传活动等措施,通过健康教育提升孕产妇及其家属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重视,对提升高危孕产妇的早期筛查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便于及时发现高危妊娠情况,并及时采用措施,达到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目的,从而提升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有效率和整体管理质量及水平。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产前多检查、多监护、多随访,及时、有效的掌握高危孕产妇的身体情况及病情变化,提升了高危孕产妇管理的工作质量的,术后做好高危孕产妇的护理工作,对保证高危孕产妇、胎儿或婴儿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孕产妇需社区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减少出现高危妊娠的风险,降低高危孕产妇、胎儿或婴儿的死亡率,提高高危孕产妇分娩的成功率和新生儿存活率。

猜你喜欢

妇幼卫生妇幼保健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流动的希望:新中国早期的妇幼卫生工作队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试论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及对策
浅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下的妇幼卫生工作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