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提高企业基层操作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2019-10-29华卿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

华卿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8-119-02

摘 要 “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理念和不变主题,追本溯源,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往往并非天灾而是人为,基层操作员工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操作员的行为规范与否、安全意识强弱直接决定生产安全与否的结果,故本文将立足企业生产基层实际,并就如何提高基层操作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出参考借鉴。

关键词 基层操作 安全生产意识 方法策略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给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带来不可挽回的危害,许多企业虽然把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环,但依旧存在许多细节上的不足,因此导致许多操作员工依旧责任心不足,对操作规程的掌握不够熟练,危险来临之际缺乏相当的预判力,长此以往无形中埋下不少安全隐患,着实令人担忧。

一、安全生产意识对企业基层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是操作员工对生产活动中安全观念的反映,是安全行为的理论指导依托,了解安全意识首先要明白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宗旨,安全就是对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对企业的财产安全负责、对自己的健康安全负责,安全不是自己的,而是大家的,自己的失误不仅会伤害自己,也会给他人和企业带来损失,安全也不是一个人的意识,而是需要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相互帮助提醒、相互协作配合的结果,而预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只有防患于未然,将隐患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大幅度减少事故的发生,这不仅是企业生产的要求,也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内涵使然。

随着国家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要求愈发严格,企业的安全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因此成为贯穿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将其落实在各项方针政策之中、凝聚在各项规章制度之内,安全意识是衡量企业员工思想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反映了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性,通常思想素质较高的人在接受一项工作后通常会主动启动自己的思维运作考虑并联想工作的全过程,从而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而思想素质不足的员工工作考虑往往不全面,缺乏思考如何安全完成工作的积极性,忽视安全意识的养成,工作行为较为被动,因此也存在不少漏洞,工作完毕之后还可能会留不少的小尾巴,也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其实,大部分企业领导和员工都对安全生产格外重视,能做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落实完善安全措施,但是部分思想素质不足的员工往往容易在安全意识上犯错误,有的是浑浑噩噩的生产工作,并没有将生命健康同安全生产联系起来,有的是认为自己已经是技高一筹的老员工,虽然深知违规操作的危害,还是经常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措施偶尔一两次不用履行直接凭借经验操作即可,而有的则是超负荷运转的进行生产,连续加班已经忽略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这三种安全意识上和疏忽和心理松懈都最终给企业生产埋下隐患,抑或酿成令人叹息的安全事故,因此安全意识的提升必须从源头进行治理。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给企业、他人、个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措施解决基层生产操作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提升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留死角,消除各种思想隐患。

二、提升基层操作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的方法策略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塑造安全生产意识的基础

想要提高基层操作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的首要任务,安全教育培训不是千篇一律的流于形式,而是应当根据培训对象灵活变通、定期更新。如对于基层生产的新员工而言,企业必须同时重视安全教育理論知识的灌输和安全生产操作的实践两项工作,一方面重点讲解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和注意事项,使其熟悉安全生产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定,一方面多组织新员工亲临生产现场进行近距离观摩,使其切实感受各个岗位的生产环境和劳动操作,再者,由于操作员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大不相同,企业必须对其进行分类并进行合理的班组分配,确保各个生产班组力量均衡、老带新工作有序进行,培训后还应当及时进行考核,对成绩优异、安全意识强的员工及时奖励,以此彰显企业对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视程度。新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一个“严”字,培训过程必须严格,考核标准必须严厉,以此让新员工从源头树立谨小慎微、事事安全的生产意识,把安全的烙印打在思想深处。

当培训对象是基层生产的老员工时,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则要学会分层次、分种类,切忌一锅炖,分层次主要针对员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能力水平的差异,企业可以据此将员工分为上、中、下三层,并对应特点进行培训内容的安排,如技术能力强的员工多侧重技能提升精进的内容,而技术能力弱的员工多进行基础实践操作的训练,分种类主要针对员工所处岗位的不同,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此外,班组组长是班组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活动的组织者,企业必须要额外重点对各个班组的组长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思想意识和安全管理素质,发挥其“牵一发动全身”的领导影响,以身作则,全面做好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工作不是仅在重大节日、节点的才重点宣传的教育活动,而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日常工作,如班组的每日班前会、学习会都应当作为教育途径之一,这些阶段的教育内容应当以软性分享为主,可以以“安全和家庭幸福”“安全光荣案例”等为主题,让员工自己来谈一谈自己对安全生产的感想,确保员工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员工从内心深处树立安全生产观,养成牢固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合格的技术操作是安全管理意识的保障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操作管理系统,基层一线有许多大型的机械设备和复杂的单元流程,因此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就在基层一线,就在生产现场,基层操作员的工作就是操作,安全意识的贯彻就在这一举一动的操作之中,可以说操作的规范性和技术性就是安全意识的保障,没有相应的技术水平不仅可能给操作员自身造成伤害,设备也可能因此损坏,因此,加强广大员工操作水平是为安全管理意识的贯彻保驾护航的关键。

作为一名基层操作员工,实操水平的高低是日常工作的关键,每一个操作员都必须经历对设备不厌其烦地反复演练,以此才能真正站在设备的面前,尤其是在实际生产现场中,把安全生产工作做精细,从小事上、从细节上把握每一步操作,才是操作员实际水平的体现,尤其是一些看似琐碎细微的操作行为,必须让操作员从本质上理解每一步操作的真正含义,由此才能对操作中的风险熟记于心,也不会轻易减省操作步骤,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隐患,尤其是在面临生产中一些关乎生命危险的紧急事件时,对设备结构、性能的熟悉,对操作步骤、原理的掌握可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及时正确的停止操作,及时正确的采取急救措施、及时正确的撤离危险现场,不仅能减少人员伤亡,还能避免事故的扩大,由此可见,帮助操作员工真正了解设备结构性能、掌握操作技术是企业的重点工作,此外,机械设备的日常损耗和更新换代也要值得注意,一方面操作员工必须熟悉设备的保养工作,对设备的故障或异常原因能做到基本预判,减少因设备造成突发事件带来安全问题,而在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掌握上,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及时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前来讲课或者培训,以便帮助员工更能快速掌握新技术。

(三)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是安全管理意识的助力

为确保安全生产,企业通常会结合生产经营任务,制定符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标准要求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人员将其作为工作准则、行动的指南,但是就是存在操作者粗心大意、不严格执行或者明知道违规、依旧自觉不自觉地违反规程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可以称之为“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原因在于错误的操作行为没有被及时纠正导致在时间的积淀下转化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模式,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让员工在日常生产职工始终绷着一根弦,定期适当给予压力感或紧迫感,以此防止安全意识淡化、粗心粗糙操作的不良行为,尤其对于“习惯性违章”的现象,必须及时纠正、坚决惩处,并防止其演化成操作员的侥幸意识,监督可以采用“上级监督”和“相互监督”两种形式,“上级监督”主要通过常态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等方式从员工操作过程中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相互监督”主要通过操作者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提醒来纠正一些容易讓人忽略的细节违规行为,从而避免事故发生。此外,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必须注重细节,尤其是一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安全隐患,这些所谓的考虑不周、忽视大意、安排粗糙是安全生产的头号敌人,一方面生产监督标准要严格具体,贴合生产实际,具备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监督执行更要细致有数,坚决克服走马观花、浮于表面的不良习惯,尽力做到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监督到位,每一个生产角落都要仔细检查,同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违章操作、违规行为坚决惩处,达不到安全生产的要求就坚决停工整改,对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彰显安全生产意识的行为积极鼓励,以此调动操作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三、结语

安全生产意识是企业长期培训教育并监督问责的长期作用结果,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只有基层操作员工时刻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各项因素保持警觉,养成操作过程中危险的预判能力,才能在切实保护自身、防止伤害的同时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洁,司伟东.浅谈如何提高电力职工安全生产意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149-149.

[2]董聚中,高振勇,党爱民.浅谈如何提高基层员工HSE意识[J].交通企业管理,2013,28(10):38-39.

[3]杨涛.警惕安全生产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J].中国有色金属,2019-08(16):8.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
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方法
群众文化发展新论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