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的给药方法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

2019-10-29乔红丽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孕囊米索低剂量

乔红丽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所,辽宁 阜新 123100)

药物流产是临床终止早期妊娠的人工流产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药物破坏妊娠环境,终止胚胎发育,使刚刚形成不久的孕囊提前排出体外,适用于7周内妊娠,相对于手术流产,更加方便、安全。目前临床主要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来进行药物流产,其中米非司酮具有抗黄体、抗着床和抗排卵作用,可通过多种机制终止胚胎发育;米索前列醇具有增强子宫收缩力和软化、扩张宫口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孕囊排出[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药物流产的育龄妇女10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缓冲组和高剂量冲击组,每组各50例。

1.2 给药方法

两组妇女均先空腹口服米非司酮,服药前后2h禁食,服用150 mg后的第二天一次性口服600 μg米索前列醇,其中低剂量缓冲组妇女分3天服用米非司酮,每天2次,每次25 mg;高剂量冲击组妇女分2天服用米非司酮,每天晚上1次,每次75 mg。两组妇女服用米索前列醇后留院观察6 h,对出血量较多者进行刮宫止血或应用缩宫剂治疗,6 h内孕囊未排出者可回家观察,发现出血量超过正常月经量时立即来院就诊,有组织物排出时保留并携带组织物来院就诊,始终无流产征象者1周后复诊。

1.3 观察指标

两组妇女服药后的孕囊排出、出血、刮宫情况和尿妊娠试验、超声检查、病理检验结果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服药后8天内孕囊始终未排除且超声检查发现胚胎仍存活,需要改行负压吸宫术者判定为流产失败;服药后孕囊排出,但阴道出血不止,行刮宫活检发现妊娠蜕膜组织和绒毛组织者判定为不全流产;服药后孕囊完整排出,出血自止,且超声检查未发现胚胎残留,尿妊娠试验结果呈阴性者判定为完全流产[2]。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临床资料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完全流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以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比较,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流产效果

低剂量缓冲组和高剂量冲击组的50例妇女中,分别有44例(88.00%)和49例(98.00%)服药后完全流产,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妇女的流产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

低剂量缓冲组和高剂量冲击组的50例妇女中,分别有16例(32.00%)和8例(16.00%)服药后出现面色潮红、头晕乏力、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由表1可见,高剂量冲击组妇女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缓冲组妇女(P<0.05),说明米非司酮高剂量冲击法能够有效促进孕囊完整排出,避免胚胎残留和大出血,这主要是因为让育龄妇女在2d内服下足量米非司酮,使其体内米非司酮的浓度急剧升高,与妊娠产生的孕酮激烈竞争蜕膜的孕激素受体,导致子宫内膜组织在短时间内变性坏死,根本来不及自我修复,进而在米索前列醇的缩宫、开宫口作用的辅助下将孕囊快速排出体外,同时大大减少了蜕膜组织部分复活引起的阴道出血。此外,高剂量冲击组妇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缓冲组妇女(P<0.05),说明米非司酮高剂量冲击法对育龄妇女的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米非司酮能够破坏雌孕激素受体的平衡,干扰内分泌功能,造成激素水平紊乱,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总之,在药物流产中,米非司酮高剂量冲击法能够有效促进孕囊完整排出,且不良反应较少,与低剂量缓冲法相比具有高效、安全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孕囊米索低剂量
植入型切口妊娠孕囊植入深度的MRI特点分析*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的效果研究
经阴道超声对不同种植部位的孕囊型疤痕处妊娠与清宫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妊娠合并宫颈妊娠2例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