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告规范撰写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2019-10-28夏艳红黄晓林
夏艳红 黄晓林
摘 要:科技报告是科技项目技术研究内容的学术性完整表述。然而,由于科技报告类型众多、提交环节繁杂、执行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使得提交上来的科技报告质量良莠不齐,其科技含量和应用价值大大降低。本文以湖南省科技报告审核数据为样本,对科技报告中的常见问题统计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科技报告撰写质量的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报告;撰写规范;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引言
科技报告起源于美国,相较于美国、欧盟,我国科技报告工作虽然起步较晚[1],但是发展较快。自2014年启动国家科技报告制度以来,我国科技报告工作体系已基本建立,科技报告收藏量增长迅速。
科技报告是科学技术报告的简称,一般由科研人员撰写完成的,为了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2]。众所周知,科技报告的质量影响着科技报告的积累、传播、交流和使用的有效性,并影响着后续科技成果的转化、挖掘和利用。目前,我国科技报告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科技报告质量良莠不齐,如何提高科技报告的质量,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湖南省2018年上半年的科技报告审核情况及退回修改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规范科技报告培训有利于提高科技报告的质量。
一、湖南省科技报告审核情况
自2018年科技报告呈交纳入湖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截止2018年8月底,湖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审核员共审核科技报告372篇,其中已审核通过275篇,正在审核97篇。在审核通过的科技报告中,1次性审核通过的86篇,占31.27%,经退回修改再次审核的189篇,占68.73%。每篇科技报告平均被审核2.35次/篇。被审核的科技报告具体情况按照单位性质、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类型和项目所属地区等情况具体如下:(1)撰写科技报告的单位性质主要是事业单位(42.7%)和企业(56.5%)。(2)提交超过10篇科技报告的单位有湖南农业大学提交21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提交(17篇)、湖南大学(14篇)和中南林业大学(14篇)。(2)按照项目类型分数量前三的分别为,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一共106篇,省重点研发计划-工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一共98篇,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与区域科技创新合作重点研发项目一共56篇。(3)科技报告项目所属地区主要是长沙地区,共236篇,其他地区共136篇。
二、科技报告规范撰写问题统计分析
(一)问题分类
在审核的科技报告中,被退回重新修改的原因多种多样。笔者根据科学技术报告编写规则 (GB/T 7713.3-2014)、科學技术报告编号规则 (GB/T 15416-2014)、科技报告元数据规范 (GB/T 30535-2014)等科技报告质量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笔者的工作经验,对科技报告规范撰写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类。科技报告规范撰写常见问题如下表。
(二)问题统计分析
1.总体情况
2.结构和内容问题
通过对不合格的报告中的问题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正文结构问题和内容问题的关联较大,具体情况如图2,正文结构和正文内容均有问题的占51.4%(图2A)。通过对正文结构和内容问题进一步细分,结果如下图2B和图2C。不合格报告中出现正文结构不正确的问题比例(81.18%)远远大于正文结构不完整的比例(9.81%)。不合格报告中出现正文内容不完整的比例(79.7%)也远远超过正文内容不适宜(17.8%)。结果显示,正文结构不正确和内容不完整是科技报告纂写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
3.目录索引问题
目录清单具体包括目录、插图清单和附表清单。如图3所示,因目录索引问题被退回的报告多是因为目录和图表清单缺少(18.7%),或者格式(75.8%)上存在问题,如目录索引内容无对应的页码、不能跳转到正文对应位置等。
4.基本信息问题
通过对不合格报告中基本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发现,报告类型填写错误(41.34%, 图4)和延期公开的报告未注明延期公开的理由(41.34%, 图4),这两个问题在填写基本信息表时最容易出现。
5.不当措辞和事务性内容问题
在实际审核过程中,我们发现被退回修改的报告中经常出现“本项目”、“课题组”等不当措辞,以及人才培养、团队介绍、经费使用等应删除的事务性内容表述。而且,这两类问题在被退回的报告中有一定的关联。为此,我们将这两类问题提出来进行统计分析。两者关联情况如下图5,其中事务性内容问题占14.6%,不当措辞问题为44.2%。
6.不足之处
由于审核习惯的问题,审核员一般不会对科技报告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对科技报告质量影响较小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而是在加工过程中直接修正,导致一些细小但比较普遍的问题可能未被统计出来,这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结语
科技报告既是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科技项目监督管理的重要工具,又是科研工作者开展后续科研活动的有益参考[3; 4]。科技报告文献质量将直接影响科技报告的可读性和内容的完整度。同时,科技报告质量受科技报告政策制、研究者的认识和撰写水平、项目属性、项目实施情况及审核控制等因素的影响。由于,科研人员是科技报告资源形成的核心主体[5],因此,为避免科技报告规范撰写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高科技报告文献质量[6],应做到以下几点。(1)完善相关政策文件,建立激励机制。科技报告激励机制可包括:对报告撰写者和报告组织管理者的激励机制[7]。(2)优化和明确科技报告形式规范。从科技报告的内涵出发,对科技项目中需纳入科技报告陈述范围的内容进行明确界定,并分别制定适用不同类型科技项目的科技报告撰写模板或参考指导。(3)对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报告规范化培训。强化科研人员科技报告撰写能力,培养科研人员的科技报告意识,加强科技报告撰写差异性培训[7],有利于提高科技报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乔振,高巍,吴艳艳.国内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以山东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为例[J].现代情报,2016,36(4):124-127.
[2] 贺德方.中国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方略[J].情报学报,2013,32(5):452-458.
[3] 朱丽波,裴雷,孙建军.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3):80-84.
[4] 宋立荣,周杰.国家科技报告资源建设中的质量问题思考[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6, 48(1):50-56.
[5] 周杰.科技报告资源的构成及产生机理研究[J].情报学报,2013,32(5):466-471.
[6] 黄晓林,王辉,夏艳红,等.科技报告文献质量控制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6):63-67.
[7] 曾建勋.基层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研究[J].情报学报,2014(8): 8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