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自丹霄 珍重圭璋

2019-10-28瑞霖

东方收藏 2019年9期
关键词:辉山端砚紫光

瑞霖

世人论砚,有铭为贵。砚铭一般都短小精悍,隽永峭拔,旨深文妙。或简述制砚、藏砚、赠砚的始末;或点明砚石出处、品质优劣、功用特色;或抒发情感,表明自己的抱负、立身行事的准则,具有历史、文学、艺术诸方面研究价值。砚上镌铭,起于何时?盛于何时?尚有争论。从遗留下来的古砚看,汉砚已出现简单的记事铭,唐代已有一些充满文化品位的砚铭。宋代以降,尤其明清两代,砚铭创作空前盛行。明末清初,有一大批玩砚名士,指导并参与制砚、刻铭,使古砚从质到形,从实用到赏玩,步入更高境界。这些人如林佶、黄任、余甸、李根、林在峨等。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经济繁荣,文风鼎盛,制砚镌铭达到登峰造极地步。雍正十一年(1733),林佶之子林在峨编撰《砚史十卷》,收录砚铭印文款识,分到作者名下。于乾隆朝刊行而留传下来,其书卷一、卷二、卷三收录同里名家砚铭;卷四、卷五、卷六收录家藏古砚砚铭;卷七收录从宋至清古砚及诸名人砚铭;卷八、卷九、卷十收录题后诗、跋等。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乾隆皇帝爱砚、赏砚、藏砚,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钦定编纂《西清砚谱》,三年后成书,共计二十四卷,收录乾隆帝鉴藏的砚品240件。这些入谱的砚台多为清宫内府各处陈设或散置多年的旧砚,乾隆帝亲自审定,分别御题诗咏,并让梁诗正、汪由敦等臣子唱和,镌刻于砚身或砚盒上,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使得题刻砚铭成一时之盛。在我所藏旧砚中,多方刻有乾隆朝铭文。现举两方当时题铭端砚,一方长方形,一方椭圆形,均材质上乘,铭文俊佳,对砚台极尽赞扬之意,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方为长方形端砚(图1、2),长19.8、宽12、厚4.4厘米,形制端庄厚重,布满青花、蕉叶白、火捺等贵重石品,颜色青紫纯净,极为细腻滋润,是端溪上等砚石琢就。砚面有起边,砚堂大而平展,砚池稍深。背面平坦。面、背简洁古朴无纹饰。四边侧直下,带原配红木盒,制作考究,盒砚吻合。该砚珍贵之处要数两边侧铭文。右边阴刻行草五言诗:“古砚留淳质,发硎腾紫光。端溪一片石,珍重敌圭璋。”落款阴刻行书“辉山顾自修”,下钤方印,内篆书“辉山”。铭文短短的20个字中,出现了“淳质”“发硎”“腾紫光”“圭璋”这样高尚的赞扬之词。“淳质”指敦厚质朴。古人常用此形容理想世道和高尚人品。如唐刘知几《史通·二体》云:“世犹淳质,文从简略”。明唐顺之《程少君启行状》有“少君为人,淳质无所猜,对人则见肝膈,人或愚之,终不为变。”铭文把砚台人格化了,形容这古砚像君子一样有敦厚质朴的高尚品质。“发硎”,指刀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十分锋利。也指好砚尚磨墨,如宋洪迈《容斋续笔·铜雀灌砚》云:“予向来守郡日所得者,刓缺两角,犹重十斤,渖墨如发硎,其光沛然,色正黄。”“腾紫光”,形容光焰辉耀,如“斗牛万丈腾紫光,炯炯余彩辉太阳。”“云岩腾紫光,葱茏递九霄。”“圭璋”,指两种贵重的玉制礼品。圭,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下方。璋,古代一种玉器,形状如半个圭。这则铭文是赞美这方古砚虽经过漫长时光消磨,仍保留敦厚质朴的品质,宜墨宜笔,发墨不滞,油润生辉,如牛斗腾紫光。这是端溪西坑水下神品之石琢制而成,诚如有的砚铭所说,“端溪之穴,毓此美质,既坚且贞,亦润而泽”,这比帝王所用礼器圭和璋还要珍贵。砚左侧阴刻楷书铭曰:“丙戌岁余,友辉山馆于家深究书法,因出所藏石,琢而成之,不复计其工拙,聊一试夫小技云尔。”(标点笔者加)落款“乾隆三十一春高氏雨艇自识”。这是一则记事铭,简洁明了。高雨艇自说在乾隆三十一年春,我的好朋友辉山顾自修在家研究书法,拿出他家藏的上等端石,要我为他琢制一方砚台。因为是好朋友,就不顾虑自己手艺好坏,放心琢成这方砚台了。落款表明时间为乾隆三十一年,即丙戌年、1766年,与铭文开头“丙戌岁余”相呼应。右左两侧铭文,一文一质:一边高度贊美砚台品质非凡,功能绝妙;一边叙述砚石来源,琢砚缘由。字体一行一楷:行草气势连贯,洒脱自然;楷书端庄沉稳,劲健有力。两侧铭文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珠联璧合。不愧文字俱佳,刻工精妙。

辉山顾自修,生平业绩未详。只知他是乾隆朝有文采之士。有史料记载,顾自修曾为宋末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撰跋(陶靖节即陶渊明、陶潜):“汤汉……南宋末期陶诗研究大家。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四卷补注一卷,无目录,宋咸淳年间刻本,卷首存淳佑元年(1241)汤汉自序,书前卷后有清乾隆四十六年周松蔼跋,乾隆五十二年顾自修跋,嘉庆十四年黄杰烈跋。”顾自修撰《宋刻陶诗跋》如下:“武林鲍以文,新仓吴葵里过松蔼先生斋,谈及《陶诗》序未标汤汉,不知何许人也。先生便拍案称好书。且告以《宋史》有传,《文献通考》著录。以文爽然若失。随叩《陶集》携行箧否,则答云送海盐张芑堂矣。重午,先生即从芑堂借观。芑堂见书破碎,而装面用金粟笺,疑为秘册,索还甚急。赖张佩兼调停,出叶元卿梦笔生花大圆墨易之,重一斤,阅两年而议始定。盖得之之难如此。以文多方购觅,丙午始得一钞本,芑堂怂恿葵里重雕,共忏悔觌面失宋刻公案。则此书之流通,未始非先生功德也。”史书将顾自修和周松蔼、黄杰烈等名士并列,并为宋刻陶诗集撰跋,可见顾自修也是学富五车大文人。

高雨艇疑是篆刻能手,生平待查。

第二方椭圆形端砚(图3、4、5),长15.5、宽12.5、厚2.2厘米。砚面无边线,砚堂中间稍凹。前部下挖一叶状砚池,叶脉清晰可见,叶形生动逼真。背平,中间稍凹,阴刻行书52字,正文为:“一片灵奇,上古之遗。降自丹霄,巽位显居。球琳非比,女娲护持。永作席珻,涅城不移。”落款:“乾隆己酉秋月,巨庐老人林在寅识,时年八十有八。”(标点为笔者添加)乾隆己酉年为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铭文排列错落有序,字迹俊秀飘逸,赞美这方端砚是上古时代,从天上文曲星所在圣地——丹霄巽位上降下来的一片灵奇宝石琢就,青碧润泽胜过美玉,以至人祖女娲都护持它,成为永摆书案上的珍品,即使黑色浸染,也不失光艳。细品这方端砚,的确不负一位八十八岁老人的赞扬。此砚随石形而琢制,圆润自然,颜色青碧纯净,有青花、火捺、胭脂晕、金线等上等石品,质地细嫩有加,触之如小儿肌肤;雕工简洁精致,包浆墨晕相融,更显古朴沉稳。且带原配红木盒,以两块红木下挖凿制,内髹黑漆,外表暗红色大漆下树纹显现,美轮美奂。且与砚身紧密吻合,不啻一件工艺精品。林在寅生平事迹待查。

猜你喜欢

辉山端砚紫光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紫光展锐携手西安交大:共建AI联合实验室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紫光”商标纠纷案终审判决
争做世界级高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