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经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转移:来自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2019-10-28王思文曹海鹏刘雪强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规模经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转移

王思文 曹海鹏 刘雪强

内容摘要:本文以2003-201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服务业以及制造业数据作为基础,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制造业转移有一定作用,而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在制造业产业转移中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盲目性、制造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不协调性所致。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规模经济   产业转移

引言

研究产业转移的基础理论一般在原有的规模报酬保持不变和完全竞争市场两种条件下进行,可以看出产业转移所需要的条件是资源雄厚和比较优势的先天差异(郑鑫,2012;许正松,2015)。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还发现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还有地区经济技术梯度,如王思文(2012)研究发现,存在经济技术梯度时会影响地区间产业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等。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体系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而工业的转型升级不仅表现为总体特征的变化,更表现在企业战略选择上。因此,越来越多工业企业选择加强自身基础服务,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而服务业与工业企业产业转移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相互交织(金碚,2011)。随着制造业服务和全球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产品在制造业中间投入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产品创新引导和制造业价值链的渗透也逐步增强。

由于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研究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有必要考虑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入手,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产生的重要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从而产生比较成本优势,促进产业转移的发生。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为准确衡量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选取了2003-201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统计数据。通过查找《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确定生产性服务行业分类,其中有“批发和零售貿易”、“农、林、牧、渔业”以及“信息技术业”等。同样通过查找《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确定制造业分类,主要包括行业二位代码13-43的行业,去掉采矿业和公用事业行业样本数据。其他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其他省市统计资料。

(二)变量选取与说明

本文主要变量有:制造业产业转移变量(FDI),用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额表示;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水平(VA),用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之和表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ZYH),用生产性服务业人均资本拥有量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表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经济(EOS),用生产性服务业国有就业人员比重表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L),用制造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表示;制造业规模变量(SIZE),用制造业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表示,具体如表1所示。

模型选择及计量检验结果

(一)空间计量模型选择

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选择。为研究生产性服务对于整个制造生产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使用空间相互作用中的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通过检验可以看出,当Lmlag的值为59.5476时,大于Lmerr78.3328的值,那么所对应的R-LMLAG的值就是6.8626,要比R-LMERR25.6477的值要小,其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比较显著,代表两者之间有比较明显的空间关系,不能直接判断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或者是滞后模型。

判断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可否简化为空间滞后模型。本文所考虑到借助于LM不能够选择空间计量的方式,可以借助于WALD以及LR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检验,看是否可以变成空间误差模型或者是滞后模型。通过检验可知,空间滞后的wald检验值是50.7212,其LR检验值是47.1546,空间误差的wald检验值是50.8891,其LR值是45.2959,这四个数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比较显著,拒绝了原假设,因此选择空间杜宾模型能最好地拟合该数据。

固定与随机效应选择。本文借助Hausanm检验来考察空间效应和生产服务在制造业产业转移中的影响,其最终结果显示为19.387487,p的数值是0.0016,通过了1%的显著检验,即拒绝了无关的假设,所以空间滞后模型需要选择固定不变效应。

通过上文的描述,最好的模型就是选择固定效应的杜宾模型。与此同时,本文所使用的参数估计方式是极大似然估计法。

(二)计量结果

SLM和SEM模型估计结果。SLM模型主要研究本地区制造产业转移及对其它地区产业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SEM模型主要是衡量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在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过程中所造成的影响。表2是对产业水平、专业化以及规模所进行的参数预估,且分别以空间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和空间时间双固定效应三种形式给出。

从表2可得出以下结论:

在SLM以及SEM模型中,在对时间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有关调整之后,R2最高,代表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模型拟合度最好,也是比较可靠的,所以对模型做出分析的时候要选择固定时间。

当两个模型的时间一致时,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产业转移是比较有利的,这和本文的预测结果是一样的。SLM模型中,生产性服务业GDP的提高带动制造业FDI的提高,SEM模型中同样如此,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制造业中的生产服务对制造业转移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对两个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规模经济都对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不利。SLM模型中,生产性服务业人均资本占有量和国有企业员工的增加都会造成制造业FDI的减少,SEM模型中同样如此。

控制变量制造业规模有利于制造业产业转移。那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制造企业希望可以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方,但是对于制造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并不利于产业转移。在SLM模型中,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直接造成制造业FDI的增加,在SEM模型中,制造业增加劳动成本将会造成FDI的降低,反之亦然。

在时间固定效应模型中,本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对周边地区产业转移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会造成周边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能力的下降。本地区生产性服务对于制造业产业转移所产生的正面误差并不明显。

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通过Wald和LR检验可以看出,空间滞后所产生的Wald检验值是66.5336,LR检验值是61.3197,空间误差所产生的Wald检验值是66.4670,LR檢验值是56.4691,这4个检验值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比较显著,拒绝了原假设,所以选择空间杜宾模型是最合适的。

从表3可得出以下结论:

SDM模型在三个不同固定效应中的拟合度要比SLM以及SEM要高很多,其更加可靠,在时间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有关调整之后,R2最高,代表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模型拟合度最好,也是比较可靠的。

在模型中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将会关系到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和SLM以及SEM模型结果一样,生产性服务业GDP的提高将会造成制造业FDI值的提高。

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对制造业的产业转移造成了不利影响,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经济的变化对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会产生不利影响。模型结果中,生产性服务业人均资本占有量和国有企业员工的增加都会造成制造业FDI的减少,可能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盲目性以及制造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引起的(韩峰等,2011)。

控制变量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产业转移的作用显著为正,制造业规模对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影响不显著,和SLM以及SEM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且二者对其它地区的空间溢出效果也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空间杜宾模型同时考虑了因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误差项的空间依赖性,从而更加准确的衡量劳动力成本和产业规模对产业转移所造成的影响。

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有助于制造业产业转移,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产业转移过程中对制造业也有一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产业转移来说有着长期积极的影响,代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加深,二者关系越来越密切,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产业转移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对制造业产业转移有不利影响,说明新经济地理理论所主张的中间服务对下游产业生产上的正向经济性并未实现,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对滞后性引起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规模效应需要建立在二者协调发展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韩峰,王琢卓,李玉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湖南省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6)

2.许正松,孔凡斌.相对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的关系研究—基于江西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5,35(12)

3.王思文,祁继鹏.要素流动性差异与地区间产业转移粘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2)

4.郑鑫,陈耀.运输费用、需求分布与产业转移—基于区位论的模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2)

5.金碚.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1(7)

猜你喜欢

规模经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转移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浅谈国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