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研究

2019-10-28刘淑珊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电子商务

刘淑珊

内容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催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重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通过构建评价电子商务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定量分析电子商务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破除传统的二元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分别从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并且这种影响在电商欠发达地区的表现更为明显。基于此,应从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构建完善的城乡网络体系、深入结合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   实证研究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到了历史高度,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發展结构仍然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作为一种能够打破传统时空制约的新型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创造了更为公平的交易机会,既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又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契机。

2015年,国务院曾发文指明利用电商促进城乡商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同时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线上线下、城市与农村之间优势互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消费习惯也随着互联网发展发生了转变。一些农村电商项目逐渐落户农村地区,阿里巴巴的淘宝村、苏宁京东集团也相继推出农村电商发展战略,农村电商的发展正逐渐改善城乡商贸流通环境,改变了以往农村-城市单一的商贸流通体系,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主要通过农村电商实现。在有关电子商务发展的学术研究中,我国学者主要将研究重点聚焦在农产品流通、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两个方面。伦肇亮等(2017)分析了电商下乡背景下我国传统方式上的农产品流通向电商转变时面临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并从提高农产品电商技术水平、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物流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信息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张宁(2017)以云南省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为例,提出在电商环境下提高农村商品贸易流通的网络结构完善方法。张勤(2015)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民的文化水平、交通网络物流基础设施将会产生重要影响。范林榜(2016)指出,我国当前电子商务发展困难的一大原因在于快递下乡的成本较高,其根本原因还是农村地区电商消费规模较小,因此应不断完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深挖农村电商消费需求。段禄峰、唐文文(2016)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电商发展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研究中,冯英歌(2014)指出,当下城乡商贸竞争处于不平衡状态,城市在市场、成本以及物流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导致农村很难从城市获得商品。刘洋(2016)认为在当今电商发展阶段,电商发展将会改变农产品传统流通渠道、交易方式,增强城乡商品的双向流动。刘维芝(2016)指出,电子商务发展会极大改善传统二元城乡商贸流通发展机制,降低商品在城乡之间流通的信息成本,重新构造富有活力的城乡商贸体系。张荻(2017)认为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业发达的城市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会陆续向内陆区域、小城镇及郊区迁移,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李杰(2018)认为电子商务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积极影响首先会通过农产品物流体系实现,指出目前农村商品信息缺失制约了农产品向城市流通,而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则能够打通阻碍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壁垒。

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者们已经对电子商务以及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之间的内涵与意义有了充分了解,但是此类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涉及定量研究稍显不足。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衡量电子商务以及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指标体系,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电子商务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电子商务发展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测度

(一)电子商务发展测度指标与评价

本文在测度我国各省级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标时,分别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角度考虑。在宏观上充分考虑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互联网普及程度,在中观上从快递行业发展反映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在微观上则以网络普及率以及智能手机终端作为指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后,本文选取电子商务发展测度指标如表1所示。

在数据处理上,本文借助STATA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与1的大小提取公因子。因为当因子特征值>1时,通常被称作重要因子,否则称之为非重要因子。通过对样本中各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重要公因子特征值的总方差为90.45%,满足因子分析条件。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占总因子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可得到每个省份每年的综合得分,即综合评价值。2013-2017年部分省份电子商务发展综合评价值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经济发达的北京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而经济相对落后的贵州、云南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低。

(二)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测度指标与评价

在构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体系之前,需要厘清电子商务的作用机制。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城乡居民可以借助互联网低成本获取商品信息,有利于商品的城乡双向流动,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以及企业积极完善物流体系,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在进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测度时,本文分别从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出发,以居民收入指标、城乡消费指标、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等指标衡量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具体见表3。

在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数据进行处理时,首先需要对逆向性指标进行处理,其次对整体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做好与电子商务发展测度相同的数据处理,从而测度各地区历年商贸一体化得分,具体见表4。由表4可知,我国各地区间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差异显著,其中北京、宁夏、天津、河北地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得分较高,而四川、贵州、云南地区得分较低。

实证研究

在得到我国31个地区2013-2017年电商发展以及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数据以后,就可以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定量分析电子商务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影响。由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在充分考虑内生性的基础上,本文将城市化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人力资本作为控制变量,具体模型如下:

intit=β0+β1ecit+β2cityit+β3invit+β4eduit+εit           (1)

其中,int为各地区城乡贸易一体化评价值,ec为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评估值,city为各地区城市化率,inv为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以固定资产占GDP的比重确定,edu为人力资本,以各省公布的受教育年限计算,εit为误差项。

表5为本次模型回归结果,第一列仅对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显著改善地区间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不同能够解释其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的区域差异。在添加了城市化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教育水平变量以后,模型拟合结果并未发生显著差异。OLS回归简单便捷,但误差较大,而固定效应模型由于控制了个体与时间的差异,误差更小。第三列为固定效应模型拟合结果,其中系数为0.08,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区域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就提高0.08个单位,与前文的回归结果相似。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发展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门槛效应,本文对电商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做了门槛检验,模型拟合系数要显著低于全样本,说明电子商务对地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积极影响在现阶段电商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更大。

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子商务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路径主要通过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使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分化市场得以融合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电子商务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且这种影响在经济基础差、电商欠发达的地区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应该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对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加大对农村网络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电商意识,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应积极构建与完善覆盖城乡间的商业网络体系,破除传统城乡二元商贸体制。通过鼓励电商企业下沉,以农村日用品零售业为发展突破口,提高农村电商服务供给。同时以“互联网+农业”延长农村电商发展产业链,培育农村电商发展的内生活力,使其最终作用于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

第三,应该充分将农村电商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结合起来,鼓励返乡农民从事电商创业,加强电商平台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基于淘宝、京东等平台,完善农村地区物流网络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在农村电商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在乡镇层面建立更高效的运营服务体系,降低农村电商发展成本,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伦肇亮,郭秋芳.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J].世界农业,2017(8)

2.张宁.新兴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构建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5)

3.张勤,周卓.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

4.范林榜.农村电子商务快递下乡配送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16(9)

5.段禄峰,唐文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价格月刊,2016(9)

6.冯英歌.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价格月刊,2014(10)

7.劉洋.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3)

8.刘维芝.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我国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9)

9.张荻.现代化进程下城市商贸流通结构的完善与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7(2)

10.李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商贸流通体系农业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8(7)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