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育人体系探索
2019-10-28汤明清吴荣平
汤明清 吴荣平
【摘 要】“立德树人”有着悠久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职业院校多维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构建职业院校活动进阶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构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构建职业院校多向育人体系,实现全面育人的“四全”育人体系是职业院校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立德树人;“四全育人”;职业院校;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0-0059-04
“立德树人”源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作为当今社会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既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一套接地气的实施方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邮分院正是基于这一点,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育人目标提出了“四全”育人模式。
一、构建职业院校多维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
当下,很多学校对“全员育人”理念的理解和实践存在一定偏颇,有的学校理解为育人主体是全体教师,有的学校理解为育人主体是全体教职员工……实际上,育人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与校园内的所有教职工密切相关,也与家长、企业有关,更与学生的自觉、自省和自我教育相关。全员育人应该强调人人都是德育的主体,人人也都是德育的受众。
(一)推进蹲点联系制度,发挥育人作用
学校开展“干部蹲点到班,教师包干到生”工程,中层及以上干部“蹲点”到具体班级。干部深入蹲点班级的课堂、宿舍,了解学生的诉求、期望,掌握班级管理质态和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校及时制定、调整相关政策提供最前沿的决策依据。每一位教师负责联系6~8名学生,实行导师制。教师通过定期与学生谈心、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及时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协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开展“爱心妈妈工程”,实行重点资助帮扶
学校针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处于孤立状态的学生开展“爱心妈妈工程”。学生入校后首先提出个人申请,校方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富有爱心及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中挑选出“爱心妈妈”,与这些“特殊”学生开展“1+1”结对帮扶。爱心妈妈做到每个月与被结对学生吃一次饭、谈一次心、看一场电影、逛一次街。遇到传统节日,爱心妈妈还将被结对的学生带到家里与自己的孩子共度佳节,真正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爱心妈妈的真心、真情付出,使得这些学生顺利度过人生难关,不再感觉孤独,对学习、生活有了自信,对教师、学校、社会也有了感恩之情。学校还设立助学金,对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资助,确保学生不因为贫困而辍学。学校还开展扶智、扶技、扶德活动,实现了对困难学生的全面帮扶。
(三)家校企互动,发挥育人合力
为了真实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发挥家校育人合力,学校每学年组织两次“仁师进万家”活动,每一位教师都会利用中秋、国庆、五一、周末等节假日走进学生家里,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家庭的真实情况。为了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家长学校授课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等提高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学校还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情况,掌握企业车间主任、企业负责人对学生的评价,邀请企业家代表到学校为学生开设讲座,把企业用人标准、优秀员工的成长路径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有了现实的目标和成长的动力。
(四)开展体验活动,实现学生德育自觉
学生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开展一些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活动中所蕴含的育人功能,可以实现德育的自觉、自省。例如,学校每周安排一名学生负责校园公共区域的卫生(校政实践),一周结束后,学生写一篇实践感想。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校政实践,比如清理道路、花丛中的白色垃圾,切身感受保洁工人的辛苦,从而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自觉、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比如学生在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时,对个别市民为了方便而逆向行驶等不文明行为耐心劝说,讲解交通法规,告知其违反交通规则出行的危害等。通过志愿者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与人沟通,还体会到实际工作的艰辛和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学校还组织校园花木寄养、体验交管、体验餐厨、体验宿管、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活动。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形成了技能应用体验、道德教育体验和生命教育体验“三位一体”的体验教育体系,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实现了自省、自觉。
二、构建职业院校活动进阶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的问题,在一年级主要开展以“转变角色,适应职校生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组织其参加新生夏令营活动,并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组建新生“启航”服务志愿者团队,将新生的思想教育前移;新生入学后组织开学典礼等入学教育,开展爱校爱班爱专业教育以及新生心理健康普测活动,关注新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新生军训,加强对学生的遵章守纪教育,文明就餐、文明出行、文明用语、不乱扔乱抛等文明意识教育,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养成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科学地思考和规划人生发展目标,为将来走向职场做好准备。[1]
在二年級主要开展以“强化专业认同,培养专业兴趣”为主题的教育。通过举办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企业家进校园、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专业情感教育、专业实践锻炼和专业心理辅导,引导学生科学分析专业发展前景和优势,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三年级主要开展以“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为主题的教育。利用校内创客空间、创业园和校内外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动手实战能力,使其初步体验到专业的优势和成功的快感。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教育,开展责任、质量、诚信、法制、敬业、工匠精神等多方面教育,为学生步入社会,走向职场,做一个诚实、守信、敬业的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2]
在四年级主要开展以“强化责任奉献意识,实现人生价值”为主题的教育。告诫学生,他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历史使命的接班人,是“中国制造2025”的参与者,是民族复兴的实践者。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利用十八岁成人礼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奉献意识教育,不断完善学生道德品质,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3]
三、构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创设积极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境界中独特的、潜在的教化感染功能。学校教学楼大厅正面写着“人品重于能力,做事始于做人”的育人理念,行政楼前的石碑上雕刻着“人本为先,乐业为天”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为了丰富学生情感,学校努力创设轻松、积极的育人环境,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了以“乐”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的楼宇以“乐”命名,道路以“业”命名。如教学楼为“乐思楼”“乐学楼”,实训楼为“乐技楼”,食堂为“乐味楼”,报告厅为“乐言堂”等,校园道路为“创业路”“兴业路”等。校园文化长廊、教学楼、实训楼的楼梯过道悬挂古今中外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勉励学生勤学苦练、精益求精。食堂餐厅有科学膳食、节约粮食的宣传警句,提醒学生不要浪费粮食。
开展校训、校风育人活动。学校深入挖掘校训文化内涵,组织开展校训主题宣传活动。新生入学后,组织其集体学习校歌,集会活动时组织其合唱校歌。建立校史陈列室和校史长廊,通过深度挖掘学校办学历史资源,进一步提炼学校办学精神,打造成熟的校园文化产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4]
新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开发积极向上、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一体化主题教育网站,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思想政治学习交流活动,积极占领学生网络教育的主阵地,掌握学生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将网上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提升育人实效。[5]
四、构建职业院校多向育人体系,实现全面育人
全面育人就是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一条主线多向渗透”为工作方针,即教学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渗透,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渗透。
无论是新课程改革三维教学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目标,还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等必备品格,都源于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教书与育人是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还是教师的思想作风、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影响。要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的教育功能,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工作渗透融合,这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6]
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由此,所有课程教学工作都要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坚持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向课堂、教学渗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线下多元化;[7]拓展社会资源,强化实践锻炼,实现校园内外和课堂内外相结合。在历史、语文等社会科学类课程教学中,利用教材本身自带的德育素材,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其形成符合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融入政治课程教学中,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教学中,将法制观念教育融入法制课程教学中,将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科学态度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自然学科课程教学中,将责任意识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中。
【参考文献】
[1]孙宏艳.今天,学校该怎样做榜样教育?[J].中小学管理,2012(11):21-24.
[2]王焕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75-78.
[3]许新国,刘占明,温玲予.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9(3):77-81.
[4]付军龙.“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育人的探索與实践——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全育人”工程建设的特点、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1-3.
[5]薛二勇,傅玉倩.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全国教育大会的思想、形势、战略与政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22.
[6]王爱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及其感染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7]石钟旭.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8(9):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