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研究平台运行模式探析

2019-10-28程飞亚张惠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运行模式跨学科

程飞亚 张惠

摘   要:跨学科研究平台的运行质量,是决定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土著研究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以其独具特色的运行模式、丰富的跨学科研究经验,在跨学科发展上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文章分析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土著研究中心的整体结构布局,总结了其在人才培养方式、合作平台搭建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跨学科 运行模式 国家土著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搭建高质量的跨学科研究平台是我国高校在跨学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也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普遍关心的问题。澳大利亚顶尖研究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的国家土著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Indigenous Studies,NCIS)作为一个成熟的跨学科研究平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运行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NCIS作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个独具特色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在促进澳大利亚土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土著文化是目前现存的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土著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传统习俗,至今仍对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土著文化和土著历史是对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一个传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澳大利亚人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充分认识到土著文化的重要性和特殊的存在意义,增强人们对土著文化的保护意识,促进土著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流融合,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NCIS的宗旨是确保土著知识、观点、经验得到人们的尊重和重视,加深人们对澳大利亚土著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并且能够融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及其他学习环境中去,发挥自身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传播土著文化[1]。NCIS作为一个专门研究土著文化的跨学科平台,在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搭建、运行方式、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体系。本文选取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NCIS作为研究案例,以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为研究主线,从NCIS跨学科研究的核心理念、合作方式、人才培养、奖助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NCIS在跨学科研究平台运作模式上的基本特征以及在跨学科研究和教学背景下取得的显著成绩,对我国高校在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和运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NCIS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核心理念

NCIS主要是通过跨学科研究和教学的方式,确保土著知识、观点、经验得到尊重、重视和获取,并且能够融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及其他学习环境中去,发挥其作用,促进土著居民参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教育、教学和学习,支持土著居民和相关组织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以建立健康、和谐、自立的社区、部落和国家[2]。NCIS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土著跨学科研究的领先学术机构,一方面,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另一方面,在澳大利亚土著研究上作出了卓越贡献,极大地促进了公众对澳大利亚土著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从运营宗旨来说,NCIS立足于保障澳大利亚土著知识、文化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承认和尊重土著知识、观点以及经验在法律、公共政策、社区、公共领域的价值,着力建立一个协调中心,以此来协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术界的土著教育和研究,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合作计划,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资源汇集在一起,为土著文化营造一个适合的发展环境。从研究领域来说,NCIS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聚集在土著研究方面拥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多种学科背景的学术人员,促进土著研究的发展,使NCIS真正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研究重点和专业知识的多学科中心,涉及文化、教育、人权、政策等多个领域。NCIS的教育研究范围广泛,涉及远程教育、政策、教育学、高等教育、读写、算术、土著知识、城市教育、终身学习、就业途径等方面[3]。从NCIS的研究重点来看,NCIS把如何解决国际土著问题,土著教育、法律、权利和社会正义等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土著参与、土著治理和土著公共政策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作为研究的重点,涵盖了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多个方面。研究重点紧紧围绕核心理念,并借助跨学科研究手段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实现了理论到实际的转化过程。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中心,NCIS融合了社会科学、人类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吸引了这些学科领域中的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充分发挥自身跨学科的优势来推动土著文化的发展,让澳大利亚土著文明在得到公众认可的同时,真正解决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在教育、就业、医疗、法律、权利等方面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

二、NCIS的人才培养方式

NCIS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以跨学科研究为主线,以研究澳大利亚土著问题为基本点,充分利用学术资源,培养土著领域的专业研究人才,旨在扩大土著研究的影响力,增强公众对土著文化的认同感。NCIS的人才培養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开展,分别是开设专业发展课程、成立专门的土著冬季研究学院以及设立硕士和博士研究学位。

(一)开设以掌握实用技能为导向的专业发展课程

专业发展课程主要介绍的是与澳大利亚土著先祖遗骸遣返相关的内容,其中包括遣返的原则、做法、政策等。该课程为期5天,由先民遗骸的拥有者和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联合项目的合作伙伴共同开设。该课程的主题是“回归、调和、更新:了解遣返的历史、影响和机会,为未来建立证据基础”。祖先遗骸的遣返工作对土著居民、托雷斯海峡岛民和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土著居民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40年间,先民遗骸的遣返是反映土著居民、博物馆和学院之间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一项非凡的土著成就。遣返的重要性体现在《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中,遣返揭示了土著先民的历史,并继续为理解跨文化、跨学科关系,以及理解土著组织为实现社会目标所付出的努力提供了机会[4]。首先,专业发展课程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土著研究中心召集,对土著祖先遗骸遣返工作展开研究和探讨。该课程可以在各国进行授课,发言人主要是澳大利亚和海外研究遣返土著及非土著先民遗骸的专家[5]。土著先民遗骸的遣返是过去40年来非凡的土著成就和跨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参与者将和土著、非土著专家一起学习并开展研究,了解土著居民、土著博物馆和更广泛的社会遣返实践工作,包括其历史渊源、实际意义以及土著先民遗骸遣返的重要性[6]。其次,该课程的参与者将对土著法律、文化、道德、国家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共同探索在国际背景下土著祖先遗骸的遣返工作等。该课程的学习使参与者能够全面了解遣返是博物馆实践变革的驱动因素,并掌握基本的实用技能以协助发展遣返工作。最后,参与者不但能够掌握发展遣返工作的一系列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跨学科研究技能,通过跨学科研究的方式来评估、实施、分析遣返的政策和做法,批判性地审视土著博物馆的意识形态变化以及相关政策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发展[7]。该课程为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参与者通过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从跨学科的视角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三)开放式的跨学科交流与共享平台

NCIS的研究向社会公众开放,以土著研究为核心,积极开通跨学科交流渠道与共享平台。举办丰富的跨学科交流活动是推动NCIS跨学科研究平台发展的重要方式。首先,NCIS实施了访客计划,为访客提供了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研究的机会。NCIS欢迎研究生、学者、土著领域研究专家来访,NCIS还向來自澳大利亚境内外的土著申请者发出了邀请。访客访问期间会参与一个研讨会并完成一份在NCIS的工作报告,访客也可能在其专业领域参与在校研究生的教学[15]。例如,2007年5月,NCIS支持远度大学的珍妮·伊根·农加雷依(Jeannie Egan Nungarrayi)女士和托马斯·赖斯·詹加拉(Thomas Rice Jangala)先生访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类学与考古学学院,与教职人员和研究生们一起翻译土著歌曲。该计划将人类学家、语言学家、音乐学家、土著专家和土著语言学家们联合起来,共同录制、转录和翻译土著歌曲[16]。该计划的实施汇聚了很多来自不同专业的研究学者,他们将在NCIS进行学习、讲学或者分享经验,这种方式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NCIS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也为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次,NCIS每月还会召开一次研究会议,为NCIS的成员和学生提供一个非正式的聚会空间,这种非正式的聚会以多种形式开展,如演讲、实地考察、报告会、研讨会等。NCIS还有一个土著研究阅读小组,旨在促进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土著研究领域的学术理解,阅读小组会议向所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生和对土著研究感兴趣的工作人员开放。最后,NCIS每年还会为土著研究学者举办为期3天的土著主题研究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对研究实验室、研究方法、概念、理论、实践方法的探究[17]。NCIS通过举办这些丰富的跨学科研究活动,从不同方面扩大了跨学科研究的影响力,使跨学科研究的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带给更多人参与的机会,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和尊重土著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对土著问题的研究并给出恰当的解决办法。

(四)多方助力的跨学科平台发展计划和监管措施

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发展离不开多方共同支持,为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发展保驾护航。其一,NCIS运行过程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解行动计划》(ANU Reconciliation Action Plan,RAP)给予了其大力支持,该计划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解行动计划委员会前任主席米克·多德森(Mick Dodson)教授发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咨询和起草后,该文件提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各个执行部门进行审议和批准,并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NCIS积极致力于推进和解进程,为NCIS跨学科研究平台更好的运行铺平了道路。该计划通过制定明确的行动方案、期限和可衡量的目标倡议来加强与土著居民的联系[18]。RAP通过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学科交叉的方式,让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以及非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聚集在一起学习他们所选择的学科,并通过相互交流、情感认知来学习共同的历史文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通过解决多个与土著有关的问题(学习、研究、服务、公共知识等),来为和解作出重要贡献[19]。其二,NCIS为营造一个高效专业的研究氛围,还对研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这种监督进一步加强了对跨学科研究的管理,保证了跨学科研究的质量。NCIS是一个多学科研究中心,既可以对澳大利亚土著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研究和土著相关的其他主题,因此,对于研究过程的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NCIS的学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其他人员主要负责监督管理,此外,NCIS的工作人员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会定期举行会议来进行监督管理[20]。NCIS通过实施有利于跨学科研究平台发展的专门计划和健全监管机制,完善了跨学科研究平台的运行体系,为跨学科研究平台更加高效、便捷地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启示

NCIS作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一个比较成熟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对我国高校在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方面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明确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核心理念

一个明确的核心理念,对于跨学科研究平台来说十分重要,核心理念是跨学科研究平台发展的基石,也是跨学科研究的主线。缺乏目标指向是当前我国高校在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上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确定跨学科研究平台的中心目标,如何定位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发展方向是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难题。从NCIS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核心理念来看,NCIS充分考虑了自身的现有条件,借助学科优势,立足于土著文化的研究,解决土著居民在教育、权利、法律等各个方面所遇到的问题。NCIS在此方面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高校在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之初应明确跨学科研究的核心理念,充分考虑自身的环境条件,结合学科优势,找准发力点,制定清晰的发展方向,发挥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实际价值。

(二)健全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以中心目标为主题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是推动跨学科研究平台发展的关键一步。目前,跨学科人才培养在我国的跨学科发展进程中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应加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NCIS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通过建立以跨学科研究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多种方式培养在土著研究方面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扩大了土著研究的影响力,增强了公众对土著研究的关注度和认同感。我们可以参考NCIS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上的有益经验,来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对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可以从课程设置、设立学位等方面着手,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完善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而且能吸引更多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加入其中,扩大跨学科研究队伍,实现学术资源共享,跨学科人才的输送和引进。

(三)设立多种类型的跨学科资助项目

跨学科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多种经费的支持,多种资助项目的设立不仅解决了跨学科研究人员的后顾之忧,而且极大地激发了研究人员的科研热情。我国高校对跨学科研究资助种类设立方面重视不够,这可能会阻碍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发展。如何寻求多方渠道的资金支持,如何设立跨学科研究资助项目,如何对跨学科研究资金进行管理和分配,这是目前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NCIS在跨学科研究资助项目设立方面得到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高校的支持,拥有多种类型的资助项目,这些不同类型的资助支持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借鉴NCIS的成功经验,我国高校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也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的企业、机构进行项目对接,寻求经费支持,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开辟跨学科研究的资助来源渠道。

(四)与多方搭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跨学科合作平台

跨学科研究合作平台的搭建是跨学科研究着力产出科研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体现方式。跨学科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合作,在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之间的合作,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合作,与海外科研机构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提升跨学科的研究质量。NCIS充分发挥自身在跨学科研究和教学上的优势,紧紧围绕土著历史文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与海内外的科研教学机构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合作,推动了土著研究的发展。借鉴NCIS的成功经验,跨学科研究平台应积极与海内外的机构团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合作双方更好地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产出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Home[EB/OL]. http://ncis.anu.edu.au/,2019-06-10.

[2]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About Us[EB/OL]. http://ncis.anu.edu.au/about_us.php,2019-06-10.

[3]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Research Themes[EB/OL]. http://ncis.anu.edu.au/research/index.php, 2019-06-11.

[4][6]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Culture, Heritage, History and Repatriation Research[EB/OL]. http://ncis.anu.edu.au/research/heritage_history_repatriation.php#rrr, 2019-06-12.

[5]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EB/OL]. http://ncis.anu.edu.au/study/,2019-06-13.

[7]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ograms and Courses MUSC8019[EB/OL]. https://programsandcourses.anu.edu.au/course/MUSC8019,2019-06-14.

[8]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Indigenous Winter Research School[EB/OL]. http://ncis.anu.edu.au/study/Indigenous_Winter_rsch_Sch.php,2019-06-15.

[9][20]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Study at NCIS[EB/OL].http://ncis.anu.edu.au/study/,2019-06-15.

[10]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Graduate Research Retreat[EB/OL]. http://ncis.anu.edu.au/events/retreat.php,2019-06-16.

[11]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EPR About CAEPR[EB/OL]. http://caepr.cass.anu.edu.au/about-caepr,2019-06-18.

[12][18]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About NCIS[EB/OL]. http://ncis.anu.edu.au/about_us.php,2019-06-19.

[13]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Indigenous Australian Governance PhD Scholarship[EB/OL].http://ncis.anu.edu.au/study/governance_phd.php, 2019-06-19.

[14]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PhilanThropically Funded Internal Grants at NCIS[EB/OL].http://ncis.anu.edu.au/sum_res_schol.php, 2019-06-20.

[15]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Visitor Programs[EB/OL].http://ncis.anu.edu.au/vfp/,2019-06-20.

[16]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Past NCIS Visitors[EB/OL].http://ncis.anu.edu.au/vfp/vfp_ past.php, 2019-06-21.

[17]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Events[EB/OL].http://ncis.anu.edu.au/events/, 2019-06-23.

[19]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CIS Reconciliation Action Plan[EB/OL]. https://www.anu.edu.au/about/strategic-planning/reconciliation-action-plan, 2019-06-25.

編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猜你喜欢

运行模式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六足园生态实验室:儿童跨学科探究学习的实践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指导高中生跨学科学习的探索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零售业”时代运行模式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