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文化的延续与重塑

2019-10-28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公园

叶 婷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显著改善了城市局部生态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市民休闲生活。许多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和古树名木通过公园的建设也得到了较好保护,成为市民了解和欣赏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类型日趋多样化,除了历史园林以外,在城市中心、街道两旁、河道两旁、居民社区、新建小区甚至荒地、废弃地和垃圾填埋场上也建设了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对于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休闲娱乐需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景观是城市的灵魂。一处公园要让游人从心底感受到美,对自然景物产生移情作用,就必须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让游人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认识自然,感知文化。因此,公园还肩负着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展现当代城市文明和科普教育的职能。

一、文化延续与重塑对城市公园的价值和意义

(一)承载历史

城市的公园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产物,在许多城市公园里都可以追寻到历史的足迹。如南京午朝门公园中的血迹石见证了名儒方孝孺对建文帝的赤胆忠心,郑和公园见证了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历史。雨花台烈士陵园见证了革命烈士面对敌人宁死不屈的精神……可见城市公园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从私家园林的建造到城市公共公园的建设,从园林的营造技术到文化艺术,无不凝结着人类的智慧,体现着人类的文明,一部园林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史。

(二)反映时代特质

城市景观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同时期的文化政策、自然地理条件的共同作用会产生千姿百态的城市景观,而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的集中体现。建国以后,我国在学习和参考了前苏联文化休息公园规划理论的基础上,新建了大量的公园,如北京的陶然亭公园、合肥的逍遥津公园、杭州的花港观鱼公园等。这些公园所强调的功能的综合性及群众性、形式的公共性,打破了我国古典园林封闭的、只供少数人使用的传统造园观念,成为此后城市公园基本功能和空间格局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公园的种类更加广泛,出现了综合公园、主题公园、纪念公园等等。进入21世纪以后,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公园的开放性和生态性在旧公园的改造和新公园的建设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许多具有现代景观意识和时代气息的城市公园相继出现。南京的玄武湖原来是一座封闭型的城市公园,近年来将原有围墙拆除,并对环湖路景观加以整治,免费向市民开放,大大加强了城与湖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火车站的那段滨湖区域,与站前广场直接相连,走出火车站就可以感受玄武湖公园的美景。各地新建的城市公园也大都不设围墙,使自然空间和城市空间直接相融。此外,一些新建的城市公园除了考虑公园的传统功能之外,还考虑到公园对于城市生态的意义。比如浙江黄岩永宁公园在设计时,将原本的硬质防洪堤转变成自然的滨水岸带,恢复了河岸的自然形态,并且构建了滨水湿地系统,对区域的防洪滞洪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园林的发展和创造提供了时代和文化的变更依据和素材,同时城市园林也有着广阔的包容性,它融合和涵盖了时代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所反映的文化特质。

(三)满足人们的怀旧情怀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城市面貌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逐渐忘记和抹去它们在城市中的记忆。“城市记忆”是人们对城市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点的空间视觉形式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认同后产生的集体记忆。而历史和各种文化遗存成为人们追忆这座城市的精神寄托。城市公园作为一座城市精神和物质的载体,它不同程度地折射着社会的各个侧面,而园林的 “设计”过程则是这些方面的综合协调的过程。如明南京故宫遗址公园,吸引人的不仅是优美的园林,更多的是对老南京历史和传统的追寻和怀念。现代人的这种尊重历史的态度和怀旧情节也反映在园林设计中,对记忆的延续就是对文化的延续。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文化缺失的现象

(一)忽视人文关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园被当作一个经济实体,为了增加公园的经济效益,传统模式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开始涉及商业运作。同时由于建设的资金、管理体制、更新发展意识等各方面因素,不少公园将承载记忆的历史景观拆掉去搭建娱乐设施或商业建筑。例如巨大的租金利润使广州文化公园将展现汉代社会风貌的仿汉代建筑改建为电器城,忽视人们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

公园还是人们认识自然,获得教育的重要场所。尤其对于城市中的儿童,他们在自然界中实践的机会很少,公园就成为他们接触自然的主要场所。公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和学习,增加城市居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逐渐有所改善,有些公园中对树木进行挂牌,让游人了解树木的名称和习性,也有些公园建造了观鸟台,供游人观赏鸟类。苏州桐径公园还专门建造了一个盲人植物园,并在每种植物前都设置了语音介绍系统,游人只需触动按钮,就可以听到每种植物的语音介绍。不过长期以来,我国在人文关怀方面还需加强,大多数公园还只是处于提供设施满足市民游憩需要的层次,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公众对大自然的兴趣。

(二)照搬外来元素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趣味正在发生改变,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西方的设计理念被不断引入。这一切都对当代城市公园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元化园林创作趋势不可避免。但是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学习西方,都不应当只是停留在对形式的借鉴和抄袭,西化倾向不是坏事,西方公园的景观设计能带给中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启示,借鉴西方的设计理论和先进技术来包装传统文化也是可取的,但不能盲目抄袭,这样会使中国的历史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

此外,公园作为一件艺术品,从审美角度来说,还应该追求更高的艺术品位,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而眼下的景观设计却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成功的创作一旦问世,便经常被复制、翻版。这就造成许多城市景观雷同,缺乏特色和艺术品位。比如苏州桐径公园入口处有一组巨大的红色针形钢雕,就与日本东京某广场上的钢雕如出一辙,作为苏州主要城市公园的入口标志,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苏州的地方特色(图1、图2)。对于公园设计人员来说,只有深刻地理解场地文脉和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才能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公园景观。

(三)文化表达不当

传统元素独具特色,风格鲜明,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设计师首先还是要立足于当代人的生活。《园冶》一书中提出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中心观点,十分强调 “宜”“异”二字。以亭为例,中国古亭雕梁画栋,精巧玲珑,“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亭安有式,基立无凭”。亭的造型要根据景色意境来设计,有一定的造型模式。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亭的美不仅仅是其造型的美,更是一种文化意境,从古至今国人对亭情有独钟,给予了独特的情感来彰显中国的文化特色,在现代的城市公园中,不同类型的公园里都经常见到传统风格的古亭,但如果与周边的建筑景观格格不入,不能表达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将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图1 苏州桐径公园入口钢雕

图2 东京街头广场钢雕

文化要素的选择未能结合场地自身的历史文脉,致使场地自身的文化要素未能得到表现。不同的文化范畴需要相应的文化载体,需要对场地文脉进行的提炼。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历史上属古蜀国,有"海棠香国"的美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却修建了不少西方文化的城市公园:澳大利亚花园、菲尼克斯公园,缺少乐山市自身历史文化的表达。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考虑了景观意义,却没有通过恰当的表达方法来诠释。精彩丰富的创意没有使用适合的手段,会造成景观意义缺失或者庸俗。

三、文化延续与重塑的表达方法

(一)保留与传承

凯文·林奇认为设计中的每个基地无论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从某种程度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事物和活动连接而成的网络。任何总体的设计,无论多么带有根本性,总要同先前存在的场所保持某种连续性。[1]景观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景观见证着人类的发展。据文脉主义的理论原则,对于公园中历史文物和有重要纪念价值的景观,它们的存在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历史的真实性就是它们的生命,这样的景观包括空间场地、水体、地形、建筑、古树名木等。[2]历史是连续的,在城市公园重构设计中保留基地中有历史意义的形态,这些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和人文形态。如植物、水体、地形、建筑、桥、雕塑等等。对历史遗留用现代的手法重新塑造,将城市发展中新旧之间的矛盾关系处理好,实现对文化传统的延续。文化的延续也是对记忆的保留,人们在公园活动的过程中会留下不少记忆,景观实体是记忆产生的重要要素,能够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对于公园中有重要意义的实体要加以保留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精神与物质环境共同传承。

对当地传统的历史文化要素应注意保留、挖掘及再现。我国历史悠久,有很多公园是在原来的历史遗迹上建造起来的,以南京为例,南京的玄武湖、乌龙潭、清凉山等多处公园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要素,对这些要素应该注意发掘、保护和管理,把它们作为文化遗产留给我们的下一代。乌龙潭公园在改造中重新修缮了曹雪芹纪念馆和颜鲁公祠(图3),并且建造了总长约百米的“历史名人文化墙”,充分发掘了地方的名人文化。(图4)而作为六朝时期皇家园林旧址的玄武湖,若干年来却一直没有充分挖越六朝文化,而只是作为一处普通的休闲游憩公园,虽然有着良好的山水景观,但却缺乏文化特色,这一点与杭州西湖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

图3 颜鲁公祠

图4 历史名人文化墙

其次,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城市的昨天相对于今天成为历史,而城市的今天相对于明天也会成为历史。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就是文脉,文脉代表着城市景观所具有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因此,在新的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要对场地元素辩证地分析,使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元素能够保留下来,从而表达文脉,彰显场所精神。广东中山歧江公园是在一片废旧的造船厂遗址上建造起来的,设计并没有将原有的船厂夷平,而是保留了船厂浮动的水位线、遗留的锈蚀的船坞、机器和铁轨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50年工业化的不寻常历史。公园将工业时代的遗迹作为生活和城市的记忆保留下来,充分发挥了公园传承和展现城市文脉的作用(图 5)。 当然,通过城市公园去承载历史文脉不能片面的强调保留文脉,造成传统文化形式的简单堆砌,这样不仅不能将传统园林的精髓体现出来,而且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时代特色。

图5 岐江公园鸟瞰图

(二)借鉴与融合

借鉴并不是“拿来主义”简单的模仿复制,应通过对其他艺术形式精心提炼概括、抽象或者具象的变形,赋予其新的精神。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借鉴行为,更多的是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特别是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园林设计师对园林设计进行了积极借鉴,出现了如大地艺术、极简主义等等新的园林形式和风格。历史人文元素的借鉴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从一些建筑、传统艺术、传统工艺品等中借鉴一些形式语言,可以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性。融合是指运用转换的手法,巧妙利用能够表现场地特征的要素,并融入现代的设计场地、思想、技术、材料中。通过恰到好处的融合,使其拥有新的形式或功能,可以赋予景观独一无二的个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文化的相互借鉴融合对景观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园林中的枯山水、中国园林中的山石、西方园林中的水景等等,也经常在现代城市公园中被借鉴。查尔斯顿滨水公园(Charleston Waterfront park)位于美国历史名城查尔斯顿,沿河观景带设置了维多利亚风格的园灯、园椅和栏杆,借鉴了欧洲传统造园设计的要素。在查尔斯顿城市中,有一座菠萝雕塑喷泉,水流通过的管路被编成了菠萝形,菠萝在美国南方城市,代表着热情好客。在运用欧式传统设计的手法同时借鉴融合了波普艺术,既表达了公园对游客的热情,又传达出传统的文化韵味,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见图6)。

图6 查尔斯顿滨水公园菠萝雕塑喷泉

(三)叙事与讲述

近现代语言符号的发展成果已经借用到设计学领域,并形成当代设计理论的重要成分。叙事的历史相当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书中,近代关于叙事的相关研究主要可分为两个方向:第一种是叙事要说出什么内容,也就是叙事的内容,这方面的学者有托拓洛夫、布洛普、罗兰巴特等。第二种关心的是话语,其该则叙事要如何说明,是为叙事的表达手法。在1980年代产品设计界也吹起了后现代设计风潮,诸如语意派、语法派也纷纷出笼,这里面很清楚的看到设计创作上受到语言学的影响具有语言类比倾向。[3]叙事设计理论中说故事的情愫是艺术作品最牵动人心的因素,文学是以文字来说故事,设计与造型艺术则是以具含义的造型来说故事。差别只在于设计故事的章法与论辩有所结构不同。故事有抽象的故事、具体的故事或具体抽象夹杂的故事,乃至于种种原先在文学里常用的手法诸如:隐喻、转喻、明喻、象征等也可转用到设计创作之中。[4]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叙事设计的手法将场地融入文化内涵,通过联想、回忆、类比、暗示等手法让人们领悟到设计师传达的思想,使得场地与游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景观和故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景观可以作为场景推进故事的发展,也可以作为历史故事的载体。美国9.11国家纪念公园在纽约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为人们提供沉思与回忆的地方。设计的宗旨是纪念9.11事件,在原双子塔的地基处设置了两个下沉式空间,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双塔的存在。这两个巨大的“空洞”隐喻了两次恐怖事件的巨大损失,四壁设有喷泉瀑布,流动的瀑布象征生命的逝去,轰隆隆的声音使人联想楼轰塌的场面,震撼人们的心灵(图7)。9.11国家纪念公园大量采用隐喻与象征的表达手法营造场所精神,让人们的身心有种纪念性的体验。设计师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手法来组织空间环境的关系并讲述想要表达的故事。

(四)并置与转置

我们一般所说的并置是语言学中的概念,即指两件事物的并列放置和共同展示时的相互映照。在景观设计中,并置指的是不同要素的并存或者场地原有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并存,也是独立性与整体性的并存。通过融入自己的景观认识,在打破、重构和并置原有景貌后,形成了新的语境系统,将几种文化元素直观地并列在一起展示。局部处理上,相同层次的从属可以相互独立、松散自由发挥。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历史和现代并置、不同历史要素的并置(图8)。在广场的设计中广泛采用了后现代主义代表的并置手法,将各种罗马古典柱式加以引用和变形,广场中古典建筑元素的使用,水池中央的意大利地图,更引发来此的意大利人无限的乡情,整个意大利广场的处理既传统又前卫。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景观内容的并置产生了全新的设计语言,传达了对意大利建筑文化的延续。

图7 美国9.11国家纪念公园

图8 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

转置是将历史的意义或形象通过现代的形象加以转换和表达。强调的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通过转化和发展形成新的文化,一般通过转换、强化原有设计秩序改变设计逻辑,使之能够并置而不突兀,并且通过这种由此及彼的联系使观者更生动的体会到作品的意义。上海辰山矿坑公园大量运用了转置的设计手法,在生态修复与文化重塑的策略基础上,使场地潜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一处危险的、不可达的废弃地已经转变为使人们亲近自然山水、体验采石工业文化的、充满吸引力的游览胜地。设计立意源于中国古代“桃花源”隐逸思想,利用现有的山水条件,并将东方山水文化转置于现有场景之中,设计瀑布、天堑、栈道、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密切结合的内容,使其具有中国山水画的形态和意境(图9)。

图9 上海辰山矿坑公园

四、小结

如何依托城市地域文化和本土资源来提升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很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在多元互济、全球化的时代,城市须体现自身文化特征,彰显地域文化,找寻体现城市文化独特性的设计,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复制和形式层次应用中,全盘照抄的“拿来主义”不可取。“传”意为传递具有向下性;“承”,意接着具有向上性;传承是一种承上启下。文化延续与重塑就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城市公园景观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文化缺失的现象,尝试提出文化延续与重塑的表达方法,希望未来能够出现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园,从而营造出契合美好未来的城市景观。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公园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在公园里玩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