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0-28刘建文洪学映郑兴武张金邦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外伤乳酸出血量

刘建文 洪学映 郑兴武 张金邦

1.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 518111;2.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外一科,广东深圳 518111

多发伤很容易累及多个系统或者器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全身状态,同时也造成患者生理功能紊乱,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就严重创伤患者来讲,通常情况存在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障碍。创伤后,由于患者血容量减少明显,缺乏组织灌注,组织在短时间内由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转变,进而增加了体内乳酸堆积,最终诱发休克,导致酸中毒,有些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1983 年,首次提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其加强了对创伤后患者生命救治的重视程度,将第一次手术过程改变,也就是采取确定性手术,其最早被应用于腹部损伤治疗当中[3]。本研究主要针对本院急诊外科接收的多发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效果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18 年8 月本院和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接收的多发伤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 例,年龄20 ~67 岁,平均(36.5±6.2)岁;外伤因素:22 例车祸伤,11 例机械伤,7 例刀伤;外伤位置:16 例腹部;13 例脊柱和四肢;9 例颅脑;11例胸部;10 例骨盆;研究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1 ~66 岁,平均(36.4±6.2)岁;外伤因素:21 例车祸伤;10 例机械伤;9 例刀伤;外伤位置:15 例腹部;14 例脊柱和四肢;10 例颅脑;10 例胸部;9 例骨盆;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提示多发伤;(2)所选患者均为本院急诊外科首诊;(3)均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2)存在意识、认知障碍者;(3)伴有严重肝、肾及心脏功能不全者;(4)拒绝参与本次实验者;(5)中途选择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救治方法:予以患者常规药物及输液处理对策,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展手术治疗,包括心率、血压及脉搏等。

1.2.2 研究组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方法:目的是止血及感染控制,通过快速、简单及有效手术治疗,确保手术时间低于90min,1 期手术治疗完成后,将患者送至ICU 实施复苏治疗,在患者病情平稳后,于72h 内开展2 期手术。1 期手术以患者外伤位置为依据开展:(1)腹部:就腹腔内部存在大血管损伤患者来讲,则采取手术修复;就胃肠穿孔患者而言,在短时间内实施修补吻合治疗;就肝脏破裂患者而言,则利用填塞、结扎导尿管方式治疗,不采取修补和切除治疗;就胰腺损伤患者来讲,实施闭锁胰管或者切除胰十二指肠,但是不采取胃肠重建;就术后采取2 期手术治疗患者,则不必关闭腹腔[4];(2)脊柱及四肢:就骨折患者来讲,则实施外固定治疗;就腰椎爆裂使得椎管前受压患者,则采取简单的减压治疗;就伴有大血管损伤患者来讲,则采取修补和血管吻合治疗;就修补难度较大的患者来讲,则实施短期插管治疗[5];(3)颅脑:若患者产生脑疝则需要立即实施颅脑钻孔减压术治疗,确保患者生命症平稳;(4)胸部:就致命性外伤患者来讲开展1 期修复治疗,快速关闭腹腔并止血;(5)骨盆骨折:就存在大出血患者来安静,则立即缝合血管,并实施止血手术[6]。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中,有26 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65%;研究组中,有36 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0%,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9,P=0.007)。

3 讨论

急诊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类型是多发伤,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机械、车祸等暴力[7-8],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使得多系统及器官受到损伤,该病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9]。急诊外科为危重症患者抢救提供了主要场所,其首要任务以挽救患者、延长患者生命为主。据有关资料显示[10],多发性外伤患者临床特征主要是功能障碍、失血等,此类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有关研究表明[11],大部分多发伤患者伴有应激性溃疡、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休克等,该病并发症较为严重,其也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12]。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指标 对照组(n=40) 研究组(n=40) t P凝血功能恢复时间(h) 16.58±3.47 12.57±2.68 5.784 0.000乳酸恢复时间(h) 15.69±2.47 12.35±2.24 6.335 0.000体温恢复时间(h) 12.58±1.36 8.47±1.52 12.745 0.000手术时间(min) 170.63±34.95 190.57±34.63 2.563 0.012术中出血量(mL) 2385.47±500.32 1982.64±434.52 3.845 0.000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就多发性外伤患者来讲,临床抢救及治疗的主要目标及原则主要是挽救患者生命。1983 年首次提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其最早在腹部外伤患者治疗中被应用,经过改良和大量实践[13],其被用于严重创伤和多发性外伤治疗指导当中。现阶段,临床上认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中分期手术、ICU 复苏及简化手术是早期处理标准,通过简单、方便的手术对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进行控制,包括污染、大出血等,然后将患者送至ICU 中,对其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在保证患者乳酸水平、凝血功能等恢复平稳、正常后开展分期分手,以此避免手术对患者直接造成影响[14],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对于多脏器及系统损伤患者来讲,采用常规手术等复杂手术治疗[15],很容易延误多损伤治疗,加重患者病情,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等造成严重影响[16]。

经本研究结果可知,在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由此可见,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够使患者凝血功能就乳酸水平等及早恢复正常,确保患者体温平稳,同时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够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防止其它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在抢救成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0%和6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损伤控制外科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加快了患者抢救成功速度,同时也促进了抢救成功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将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于多发伤患者救治中,不仅可以使患者凝血功能、乳酸及体温等及早恢复正常,同时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猜你喜欢

外伤乳酸出血量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