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的关系分析
2019-10-28黄晓旭秦小林庞久彦罗正扬胡建斌通讯作者
黄晓旭 秦小林 庞久彦 罗正扬 胡建斌(通讯作者)
(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56)
玻璃体腔注射是眼底疾病治疗的常规手段,目前的规范共识为围手术期(术前3天及术后3天)抗生素眼液预防性使用。但关于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仍存在许多争议,关于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是否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风险,目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我院过去2年的治疗病例,以期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否是否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的198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预防使用抗生素眼液分为两组:常规使用喹诺酮类眼液者为实验组(116例);不使用抗生素眼液者为对照组(82例)。两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术毕均使用喹诺酮类眼膏包扎术眼,次日晨门诊复查时拆除纱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概率之间的差异。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术前均常规行眼部检查、血压、血常规、心电图检查,糖尿病患者查随机血糖。严重睑缘炎;慢性泪囊炎;白细胞总数(>11×109/L)和/或中性粒细胞比值(>75%)明显升高,近期有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史;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型房颤等;随机血糖>15mmol/L;血压>160/100mmHg均被排除在外,玻璃体腔注射操作流程参照2015年《我国视网膜病玻璃体腔注药术质量控制标准》[1]。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一天、第三天门诊复查。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116例,平均年龄52岁,男性60例,女性56例,男女比例1.07:1。对照组82例,平均年龄46岁,男性40例,女性42例,男女比例0.95:1。注射疾病谱及并发症见表1。
表1 注射疾病谱及并发症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病例数为0,故未再行统计分析;结膜下出血:实验组15例(12%),对照组9例(10%);其他并发症如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均未发现。对照组有两例患者发生无菌性眼内炎,均发生于曲安奈德注射术后,术后予以激素治疗后均痊愈。
3.讨论
玻璃体腔注射和其他有创治疗一样,存在感染的风险。据统计,玻璃体腔注射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概率和其他内眼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基本相当[2],发生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可能产生严重不良结局。故为避免或降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概率,临床上尽量规范手术操作。对于玻璃体腔注射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上尚存争议,RCOph指南中建议术前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但也有专家认为,注射术前5%聚维酮碘结膜囊浸润消毒对于预防感染性眼内炎更有意义[3、4]。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抗生素眼液预防性使用会降低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风险。
本研究统计了我院近两年行玻璃体腔注射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严格的术前检查,对于存在感染高风险的病例均排除于研究之外,同时于注射前行5%聚维酮碘结膜囊浸润消毒15min,无论围手术期是否预防使用抗生素眼液,研究期内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内,两例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的患者术后发生无菌性眼内炎,经激素治疗后痊愈,未使用抗生素,因此我们考虑无菌性眼内炎的发生更多的与曲安奈德的成分、制作工艺等有关[5]。本研究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预防用抗生素眼液的使用与否与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并无相关关系。但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概率非常低,本研究并未发现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与研究样本量总数不够多亦存在可能的联系,后期可增加样本量及可能的多中心研究进一步确认围手术期预防用抗生素的使用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