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三”入手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想
2019-10-28吴勇强田林县教育局广西田林533300
吴勇强.田林县教育局.广西田林.533300
教材编排在展示知识时,重结果,过程跳跃大,重点在练习上。分有八节,设计有“试一试”、“想想做做”、“练习”、“复习”等栏目,内容全是以习题为主,有计算题、应用题。总体展现的特点是,知识总量大,呈现方式掺杂。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自学比较困难。教学本课程,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材,重在组合知识层次,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三个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问题为引领,通过一个问题引入,带动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教学,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知识,掌握智能。课堂涉及的问题很多,本章教学先要明确三个问题,处理好三个问题。
问题一:引入问题,激发兴趣。教材里的引入问题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购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一共有多少根?”这个问题直接了当,对学生来说显得突然。学生开始阅读教材,当头一棒就是一个难题,对培养学习兴趣非常不利。因此,要在课前设计一些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作铺垫,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章教学的引入,可以从“一位数乘一位数”这个知识的复习入手。如盒子里有5支笔,买3盒,一共有多少支笔?这样设计一些让学生能在口算范围内作答的问题,让学生在高亢的答题情绪中,突然呈现课本的引题。处在兴趣氛围中的学生,意犹未尽,总想攻克拦在前面的问题,带着探求的心去学习。因此,上课的第一个问题,需要设计几个有兴趣的问题。
问题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课本里的“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购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一共有多少根?”这个问题是主问题,是一个例子。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总结出规律,形成公式性的原理。分析过程如下:
1.分给学生三件黑玉米箱,强调让学生记住是三箱,“3”是一个关键数据。
2.打开箱子,取出玉米棒子,按照一个箱放一处摆一摆。
3.数数小玉米棒子,一共有多少根?
4.指导学生数数方法,先用加法:20+20+20=60;转换为乘法:20×3=60。
5.观.算.特 点: .2×3=6,20×3=60,.出200×3=600,得出规律是:首数×乘数,得数再加0,有多少各0加多少个。
问题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运用乘数×首数,直接加0,有几个0,得数直接加几个0。
1.计算题,让学生巩固知识,课本第6页第5题,第9页练习第12题。
2.应用题,找相关的应用题来解答,如教材中第8页“想想做做”第三题:梅花鹿一般能活20年,大象的平均寿命是梅花鹿的4倍,大象一般能活多少年?计算式:20×4=80。
3、引申题:(1)从横式20×3=60,转变为竖式计算
(2)从后面为0的数,转为后面非0的数。
横式:12×3=36
二、理清三个层次
本章内容有三个方面,呈现在教材里的层次比较杂乱,教学时要理清三个层次,疏通知识逻辑关系,层次渐进,一个一个把好关系。
第一层次:一位数乘一位数,这是旧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复习,以旧入新,调动积极性,这个层次要准确,为后面教学作铺垫。
第二层次:两位数乘一位数,从有个位数是0入手,采取横式计算,再引入个位数非0,可以采取竖式方法计算。
第三层次:三位数乘一位数,先从个位、十位数为0题开始,引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为0的计算方法直接计算。再从竖式计算引进,指导算式中的进位。
三、抓住三个要点
教材里有三个要点,从侧面上对所教学的知识点起到增强认识,辅助证明,引申扩展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个作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1、抓住“易错点”。教材用个位是0乘一位数为例子,0乘任何数都得0,得数是乘数×首数,再加0,容易让学生产生乘数直接乘首数,个数照旧的错误认识。如:错误的认为26×3=66。要指导学生明白,这是特例,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都要通过竖式计算,由乘数分别×每一个位数的综合。
2、抓住“比较点”。教材中第2页有一例题:西瓜每箱48元,哈密瓜每箱62元,张大叔带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在此题中,先让学生计算买4箱西瓜用多少钱:48×4=192,再引导学生比较,200与192的大小,如果用的钱数小于现有的钱数,就够买,否则不够买。
3、抓住“反证点”。本章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但教材第4页却有除法内容。如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多少倍。类似的例子、练习题不少,覆盖第3、4节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倍数上,了解乘数的意义。这里的除法,可以说是“反证点”,从除法上加深倍数的理解,从而对乘数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引申,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后,引出倍数的计算,引出除法的应用,引申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四、结语
总之,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要善于运用教材内容,灵活展示,重新组合。遵循认知规律,分类把关,分层指导,由浅入深,才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才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