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策略浅析
2019-10-28姚伦全广西百色高级中学广西百色533000
姚伦全.广西百色高级中学.广西百色.533000
1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特点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中H、C、N、0、Na、Mg、A1、Si、S、Cl、Fe、Cu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都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比较散乱,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应用一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在对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教学时,应该对教材中涉及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各种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把散乱的知识点汇聚成知识网络,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时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的知识总结。
2 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策略浅析
2.1 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知识深度
针对新课程标准中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所提出的要求,对相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了合理的编排,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却没有系统地编排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生产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上。这就需要教师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的理解,从而对教材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全面地掌握。
比如,必修1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的教学认知性,层次比较低,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学校以及学生本身情况入手,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地设置,使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同时也能方便教师对教学过程与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2.2 利用实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素养与方法
在高中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自身形成一定的物质概念,就必须从物质结构及性质角度上出发,但是,对于化学性质而言,必须通过一定的化学实验才能让学生进行理解与掌握。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中要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而教师则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改变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主动加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精神,重视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实验探究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新课程也针对该内容设置了非常多的探究实验活动,而实验现象与结论是以表格或者是问题等形式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教材中涉及的“活动与探究”及“观察与思考”等进行充分的利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对探究实验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现象以及结论归纳的学习过程,主动获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对探究方法的科学性进行全面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与科学素养。
2.3 联系实际生活,设计真实情景
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教学通常都是直接讲解,这种学习方法经常会让学生感到无聊枯燥,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物质,使物质性质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现象之间实现有效地联系结合,从而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将其存在的社会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主动使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实现有效的连接,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将化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并针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比如,在对SO2进行教学时,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从酸雨入手,通过资料图片让学生产生疑问:二氧化硫是如何形成酸雨中的硫酸的?这样就能对SO2的还原性进行理解。
2.4 整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与网络化
在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经常会产生畏难情绪,主要是因为高中阶段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与混乱性,学生很难找出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变化规律。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化学概念、理论知识学习的指导方面,在相关内容学习中,应该将物质分类思想、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反应的知识充分体现出来,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合理转变。在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每一专题学习之后,教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将知识按照一定关系进行归纳与总理,使原本比较分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最终形成系统化与结构化的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地掌握,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而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点及其联系,随后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网络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通过一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