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中交互设计的应用分析
2019-10-26朱林玉
摘 要: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是其发展与建设的关键点,科学合理开发与运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舒适安逸的景观与体验。交互设计是将多学科汇聚为一体的全新设计观念,适用于景观设计以及建筑学等学科。本文基于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现状进行解读,而后总结出交互设计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交互设计;现状;应用策略
引言
基于新时代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但需要遵循地方文化、特色与自然生态,而且还要注重游览者与环境及景观的互动交流。将交互设计运用在滨水景观不同领域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全面思考如何建设归属感与参与性强的交互式景观,以此完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设计。
一、城市滨水景观的现状
1. 空间模式单一
尽管城市滨水景观对城市群众休闲娱乐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滨水景观开发建设状况来看,很多滨水景观设计只是单纯地为了提升城市绿地范围,选择大量铺设草坪,如此会严重浪费城市滨水空间。另外,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类型和功能较单一,往往将硬质广场作为主要类型,致使城市滨水景观缺少一定私密性和趣味性,且特征不够鲜明,景观形态大同小异,影响游览者观赏兴趣,从而使滨水景观空间丧失应有活力。
2. 空间缺乏趣味
要想有效吸引游览者滨水景观进行观赏游玩,重点就在于滨水景观空间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但是结合现实发展状况而言,很多滨水景观均忽视了空间设计的趣味性,不重视营造滨水景观环境气氛,也不注重设计景观空间关键节点。例如,在景观节点安排的景观小品,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城市地域性文化,因此传递的主题和景观呈现效果均缺少创意性,难以吸引游览者目光,未能达到营造景观环境气氛的最佳效果。另外,部分滨水景观设计忽视了人和景观空间交互时需要的空间要素,例如空间尺度和营建方式,致使滨水景观设计无法充分满足群众行为需求。而且,景观外在表现会对人的感官体验产生直接影响,单一或杂乱的空间序列,均会对游览者心理体验形成不利影响。
二、城市滨水景观中交互设计的应用策略
1. 情感交互设计
情感是人在认识环境时,由于受到环境刺激而产生的体验与态度,属于一种高层次感情。情感交互可以激发游览者与环境主体进行思维交流和情感碰撞,并将此为基准进行情感景观设计,属于一种相对高级、完美、理想且重要的交互体验。将情感交互设计合理运用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最关键就是依靠景观激发游览者形成情感认同,根据景观交互装置传达审美感知信息,使游览者结合自身记忆、经验与习惯等感受景观呈现的情感体验。
2. 行为交互设计
从实际角度而言,景观环境对人形成的刺激和人受到刺激时出现的反应即是人与景观交互的体现。个体对环境感受主要由其生理以及心理活动所引起,呈现在个体外在行为上。在城市滨水景观设置中,以游览者对滨水活动、滨水空间与亲水娱乐等需求为基准,充分考虑游览者行为活动特点以及心理感知,以此创建具备实用价值和意义的空间环境。在设计滨水空间时,要注重在水边安排栈桥、亲水平台与涉水区域等相关设施,还应当设置丰富多样的水上活动,提高水边项目对游览者的吸引力与趣味性,全面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只有在水边创建不同空间与景观,构成多元化交互体验模式,才可提高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另外,还可设计各种层次景观节点,为广大群体提供各类活动,譬如节日庆典、水上比赛与戏剧表演等,在幽静区域可设置夜跑空間与慢跑走廊,利用这种方式来满足不同游客休闲娱乐需求。
3. 感官交互设计
首先,视觉交互设计。使人感到愉悦快乐最佳方式即是刺激其视觉方面的美感,在欣赏滨水景观时,人根据眼睛收集相关信息并对自身视域范围内存在的肌理、颜色与形态做出直接反应。所以在对滨水景观进行设计时,可设计出连续不间断的景观序列,不但要设计出多元化空间类型,而且还需要保持空间节奏的多样化。在景观要素中注重追求变化,产生视觉冲击力,增强游览者视觉享受。为了能够加强滨水景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在设计景观色彩时可选择跳跃性较强的颜色,譬如红飘带景观,提高视觉辩识度。然而,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冷暖色调的合理搭配,利用调和色与对比色增强景观空间层次性。其次,听觉交互设计。根据相关研究得知,人体在获取外界各种信息时,有1/10的信息来源于听觉,人体听觉体验能够引导并弥补视觉交互。因此,在对城市滨水景观展开设计时,可将声音要素合理融入其中,在实际交互设计中安排声音装置,全面应用声音的零设计与负设计等,创建具备特殊性体验的声音与消音景观装置,并且人的参与及体验均能改变声音,继而强化滨水景观具有的互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滨水景观因自选地缘环境特殊,承载着社区居民日常活动与社会活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既要考虑生态性和技术性,还要注重满足人们在此环境中形成的交互需求,进而真正实现设计、环境和空间的平衡。另外,在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交互设计时,需要注重游览者感官与情绪的调动,提高滨水景观的参与性,强化景观与游览者的共鸣。不但要注重滨水景观环境,而且还要注重非物质情感,应用当地民俗、风格与工艺等一系列文化元素,凸显城市滨水蕴藏的文化底蕴,为城市滨水景观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
朱林玉(1991—),女,回族,湖北襄阳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学历:文学硕士,助教,从事景观生态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