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分析及不良反应研究
2019-10-26河南省平舆县中心医院463400杨中华
河南省平舆县中心医院(463400)杨中华
糖尿病经久不愈便会对肾、心脏、血管、神经等器官造成损害。高血压多发于老年人。目前大量研究指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大量临床实例表明常规基础治疗此类疾病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本文给予40例患者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内收诊的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基础组男15例,女5例,年龄55~65岁,平均(49.55±2.45)岁;病程5~8年,平均病程(6.25±1.45)年;药物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8~68岁,平均(49.53±2.89)岁,病程6~10年,平均病程(6.55±1.58)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1.2 方法 基础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治疗;药物组:给予20mg硝苯地平(国药准字H23022029,哈尔滨凯程制药有限公司),每天3次;缬沙坦氢氯噻嗪(国药准字H20070118,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口服,起始剂量每次40mg,每日2次,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科室自制的记录表记录血糖指标变化,其中包括空腹血糖含量(FPG)和餐后2h后的血糖含量(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2];分析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40例患者此次研究产生的数据均以SPSS23.0版本软件计算,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h后的血糖含量、糖基化血红蛋白为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X2值检验以“%”表示,若组间对比P<0.05,则为差异显著,此次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血压下降情况 药物组下降幅度大于基础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成立,见附表1。
附表1 血压变化对比(n,%)
2.2 对比血糖指标变化 数据显示:患者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h后的血糖含量、糖基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变化显著,药物组优于基础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成立,见附表2。
附表2 血糖变化指数对比(n,%)
2.3 不良反应 经治疗,基础组患者头晕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为3例(15.0%),药物组为1例(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对比不成立,x2=1.1111。
3 讨论
硝苯地平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不仅可以有效抑制Ca2+的内流,还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血流量从而显著提高心肌耐受性、扩张小动脉降低阻力进而使血压下降。患者一般口服后10分钟左右生效,药效可维持7小时左右;硝苯地平对患者呼吸系统无不良影响,适合患者长期服用[3]。缬沙坦氢氯噻嗪为复方制剂,缬沙坦和氢氯噻嗪为主要成分;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缬沙坦为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于阻断血管紧张素肾素具有良好作用,并且可以逆转左室肥厚现象减少蛋白尿、保护脏器。氢氯噻嗪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通过利尿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肾素活性达到血钾加速分泌的效果,进而减少糖耐量发生[4]。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其临床治疗中除了给予基础常规治疗外还应该联合相应药物治疗,充分发挥降糖药和降压药的相关优势,整体改善患者血压变化和血糖水平。